APP下载

新形势下民族地区大学与高中物理衔接研究

2020-07-02张国恒彭毛措

物理与工程 2020年3期
关键词:大学物理新课标高中物理

李 杨 张国恒 彭毛措

(1西北民族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甘肃 兰州 730030; 2西藏农牧学院公共教学部,西藏 林芝 860000)

1 提出问题

近年来,随着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的改革和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的发布,大学与高中物理的衔接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困难。按照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和高考的形式可将大、中物理衔接问题的研究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是以2003年教育部发布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高考实行3+X的模式为背景,其中赵晓峰[1]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3个方面对比分析了大学物理和高中物理教学现状,比较两者的相同和不同,初步提出建立大学物理和高中物理立体化培养体系。吴钦[2]通过学生对大学物理学习现状调研,解决大学物理学习问题最佳切入点是改善预习环节。孙光辉[3]提出要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从基础入手解决大、中物理衔接问题。黄顺[4]对民族院校进行调查访谈,提出民族院高等院校需要关注一年级新生的数理基础和实验背景,注重课堂演示实验的教学,探索引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等建议。第二种类型是以2017年大学招生开始改革为背景。高考虽然进行了改革,高中物理教学中仍然使用2003版课程标准,在物理选修和选考的模式下,造成大学物理和高中物理的衔接问题,这种选修选考模式造成学生进入大学后,先修知识不尽相同,物理知识体系全面下降,学生的认知背景出现差异,某些院校已针对此问题对大学物理教学做出改革[5-7],例如在大学里以选修课的形式开设大学物理先修课程,在大学物理教学中采用低起点导入法等[6]。以上研究都是以2003版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为基础进行大学物理和高中物理衔接问题研究。因此,为了适应形势的变化,大学物理教学也需要做出一定的改革,使大学物理和高中物理有效的衔接。

2 新形势与民族地区物理教学

图1 高中物理课程结构

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8],并于 2017年以上海和浙江两省市为试点,进行考试招生制度的改革,新高考实行“3+3”考试科目设置, 语文、数学、外语为必考,另 3 门选考科目由考生在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中自主选择。受文理不再分科、考生功利性选择、高校选考科目要求不尽合理、赋分方式不够完善等多因素的叠加影响,出现了考生选考物理人数持续下降问题[9]。这种选考模式造成学生认知背景的差异,即同一专业学生,选考科目不同,这就可能造成在大学物理教学班内有的学生没有把物理作为高考科目的问题。2018年教育部发布《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10],以下称“新课标”。新课标指出:高中物理课程旨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提升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新课标中凝练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物理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和责任”4个方面。新课标对高中物理课程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如图1所示,将高中物理课程分为9个模块,每个模块2个学分,课程类别调整为: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具体分布如图1所示。必修课程和选择性必修课程用于参加高等院校招生录取的学业水平等级考试,选修课程可以根据兴趣爱好、学业发展、职业倾向等自主选择学习[10]。这种选修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高中物理课程结构的完整性,避免了不同省份的学生因选修模块不同,而造成在学习大学物理时物理基础不一致的结果,同时该课程结构又突出了学生选择的自主性,特别是选修课程,为学生参加自主招生考试提供了参考。在新高考和新课标的实施下,如何做好大学物理和高中物理的衔接是大学物理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的一个问题,而民族地区受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大学物理教学将面临更加复杂的学生认知背景的情况,势必接受更大的挑战。

笔者对部分民族地区进行调查研究,通过研究发现,民族地区高中文理科比例失衡,且理科教学基础薄弱。若文理不分科,实行新高考,采用选考的模式,将会加剧民族地区文理学科的失衡。笔者对部分民族地区431名高中生关于新高考和新课标的相关问题进行问卷调查。问卷表明:若施行新高考,只有22.04%的学生会选考物理,甚至在理科生中,选考物理的学生只有30.67%,且在被调查的学生中, 如果能进入大学学习,有53.6%学生不想再学习物理课程。可见物理“遇冷”不仅会在浙江和上海新高考先行省份出现,在西部民族地区也会出现类似的问题,甚至更加严重。当新高考在民族地区实施时,势必造成民族地区文理比例更加失衡,在大学中,部分理工科专业尽管要求物理为必考科目,但这样会致使理工科生源不足的问题,对民族地区高校理工科专业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对于那些不要求物理必选的理工科专业,从新课标的内容看,在同一个专业中将会出现不同的物理知识背景的学生,即把物理作为高考考试科目的学生完成了必修课程和选择性必修课程,没有选考物理的学生只学习了必修课程。大学物理通常是大班上课,由新高考和新课标的实施造成的一个教学班内学生物理基础不一致问题,而这种不一致有别于新课标在实施前各省份学生物理基础的不一致,因此为了适应新高考和新课标的实施新形势,在大学物理教学中,需要做到与高中物理的有效衔接。

3 民族地区大学物理的教学改革的思路和举措

针对新高考和新课标的新形势,民族地区大学物理的教与学提出新的要求,笔者在民族地区从事大学物理教学中,从大、中物理的衔接角度对大学物理的教学进行以下3个方面的思考和探讨,以期为民族地区大学物理教学提供参考。

3.1 提高物理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新课标在课程性质中指出:高中物理课程是普通高中自然科学领域的一门基础课程,旨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促进人类科学事业的传承与社会的发展。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是物理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在接受物理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是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11]。在新课标中提出高中物理课程要进行物理核心素养教育,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学物理是高中物理的继续,是高中物理的进一步深化,是后续专业课学习的基础,是提高大学生科学素养的基础课程,因此在大学物理的教学中要进行物理核心素养教育,进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也是新形势下,大学物理教学的基本要求。

民族地区高等院校的学生主要来自民族地区,受民族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和区域特点,在提高民族地区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大学物理课程具有很强的学科优势。坚持以德为先、德术相济的教育理念,使学生不仅在物理专业领域获得卓越才能,更在精神层面具备高尚、完善的人格,真正成为对社会有用之才[12]。在大学物理课程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使学生有严谨的态度和坚持不懈的钻研精神,也要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进行正确引导和培养,更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国家观,增强国家认同和中华民族意识,自觉地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的统一。例如利用“嫦娥四号”探月的升空、制动、落月、中继通信等片段,创设物理情景,构建物理模型,运用到大学物理力学部分火箭原理、动量与动量守恒等章节的教学中,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了物理核心素养,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因此民族地区大学物理教学中,坚持提高学生物理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新形势下教学的重中之重,在大学物理的教学中通过提高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做好大学物理与高中物理在教学目标上的衔接。

3.2 针对不同学生开设大学物理预修课程

随着新高考和新课标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民族地区高校生源结构也将趋于复杂化,同班级或同专业的学生将会有不同的认知背景,再加上不同文化、环境、社会背景差异,需要我们在大学物理的教学中思考如何与高中物理在课程结构上的衔接。从新课标的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上看,在大学物理的教学班内将同时会出现两个层次的学生,其中一个层次是没有选考物理的学生,只完成合格性考试中必修课程,具有物理学的初步知识;另一层次是在高考中选考物理的学生,完成等级考试要求的选择性必修课程的学习。然而,从新高考模式上看,高考改革先行省份继续“3+X”模式,没有将物理作为必考科目。2019年4月23日,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等8省市发布高考综合改革实施方案,8省市均将试行“3+1+2”高考新模式,根据改革方案,其中的“1”代表物理和历史,物理成为必选科目之一。这就使高校生源结构更加复杂,民族地区高校也是如此。再考虑到民族地区与其他地区理科教育的差异性,为大学物理的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

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在大学物理教学中,应该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深一层次的有意义建构。高考中选考物理和没有选考物理的学生物理基础差别很大,对于高考中没有选考物理的学生而言,很难适应现阶段大学物理的学习,针对此问题,施建青教授及其团队[13]提出大学物理预修课程方案,并成立了大学物理预修课程项目组,项目组制定了课程大纲,考试大纲,教学日历以及编写了大学物理预修课程的教材,研制一套与教材相匹配的ppt教案,编写课后习题作业及解答,并开发了网络在线课程,通过大学物理预修课程的开设和相关资源的建设,力图弥补没有参加过高考物理选考科目的学生在物理知识和能力方面的短板。施建青教授及其团队在大中物理衔接方面做出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值得我们去借鉴和学习。再考虑到民族地区高校学生物理基础差别较大的特点,通过学习施建青教授及其团队的方法,尝试在新生入学第一学期以选修课的形式开设大学物理预修课程,选修对象:在高考没有选考物理的学生以及来自民族地区基础较差的学生,通过大学物理预修课程的学习,使大中物理顺利衔接,这样有利于民族地区大学物理教学质量的提高,也有利于民族地区人才的培养。当然在新形势下,在民族地区,通过大学物理预修课程实现大中物理的衔接还有很多的路要走,特别是建设符合本校实际情况大学物理预修课程,需要广大民族地区物理教育工作者不断去探索。

3.3 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在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中指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的多样化。高中物理课程通过创设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善于实验、勤于思考的学习情境,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引导学生理解物理学的本领,整体认识自然界,形成科学思维习惯,增强科学探究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0]。新课标的这个理念中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让学生学会学习,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传统大学物理的教学主要以大班授课,讲授为主,学生缺少参与,缺少互动,而民族地区高校的少数民族学生有时会有一定的语言障碍,在大学物理的学习中,缺少主动性,自主性,学习方式上需要改变,在大学物理的学习中,甚至有的学生采用背诵的方式学习大学物理而对物理概念、定律、定理等内容反而不理解其中涵义。然而,随着互联网+教育及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近年来MOOC、SPOC、翻转课堂、同伴教学法、混合学习等教学模式或方法不断应用的大学物理教学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14-16]。这些大学物理教学改革,都突出以学为主的教学理念,即引导学生去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笔者在大学物理的教学中,引入网络在线课程辅助教学,在学期开始时向学生推荐一门符合学生实际的网络课程,学生以特定的名称进行注册,笔者跟随学生同时进行该门课程的学习,笔者以学生的身份参与到网络课程的学习,以便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也作为对学生评价的参考。对于网络学习中的一些问题,我们在大学物理课堂进行讨论,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有利条件。通过使用该方法的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民族地区做好大、中物理教学的衔接,要打破以教师为中心的理念,向以学生的学为中心转变,结合教学班内学生的具体情况,采用多样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在教学的理念上做好大中物理的衔接。

4 结语

新形势下,本研究从民族地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出发,探讨了开设大学物理预修课程和树立大学物理教学新理念,对于民族地区大学物理的教学改革的思路和举措提出了一些建议;但是解决民族地区大、中物理的衔接问题还面临诸多困难,需要物理教育工作者做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为切实提高民族地区物理教学水平和培养优秀人才作出贡献。

猜你喜欢

大学物理新课标高中物理
应用型高校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研究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学好高中物理必须做好的四件事
大学物理实验中热电偶冷端补偿电路的应用
高中物理传送带模型简析
高中物理实验
MATLAB在大学物理课程中的应用实践教学研究
例谈量纲分析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お
运用导数法巧解大学物理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