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港湾,你我同行
2020-07-01齐丹陈梦蕾
齐丹 陈梦蕾
【内容摘要】课程围绕促进和谐的亲子关系进行活动设计,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即时通讯工具微信、问卷星、VR设备,实现家长与学生间的跨时间和空间的交互作用与沟通,在环环相扣的主题活动的推动下,促进家长体会家庭教育的重要意义与影响,提升学生和家长积极参与和谐亲子关系的意识和行动。
【关键词】亲子关系 和谐 家庭氛围 中职生 团体活动
【活动理念】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 [1],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良好的亲子关系能够促进优秀家庭文化、家教、家风的传承,不良的亲子关系不仅仅不能传承优秀的家教家风,而且孩子未来的成长和发展也会因此受到阻碍。
和谐的亲子关系是持续不断的互动过程。因此,我们注重家庭建设,不仅仅要从家长着手,也要从学生着手。已有大量实证研究支持亲子依恋对个体亲社会行为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2]、对学生的孤独感[3]、友谊质量[4、手机依赖[5]等有较为明显的影响。因此,在家庭第一个课堂中获得的亲子关系交往与行为体验,对中职学生未来的社会性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学情分析】
有研究表明,中职学生的家庭功能水平较低,存在功能缺失的情况,如沟通效率较低、情感反馈较少、家庭角色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等等[6],这些都需要学生和家长双方共同努力,才能提升家庭功能水平,从而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促进孩子的成长与发展。
【活动目标】
认知目标:了解亲子间产生冲突的原因;
情感态度观念目标:体会家庭生活的各类感受,理解父母的爱;
运用目标:学会解决冲突、营造和谐亲子关系。
【活动重、难点】
活动的重点是了解家庭冲突产生的原因,学会解决冲突;活动的难点是用积极行动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活动方法】
角色扮演法、绘画法、游戏法。
【活动对象】
中职一至三年级学生
【活动准备】
1.课前教师收集学生家长的手的照片;
2.课前学生分组录制家庭故事角色扮演视频;
3.教师编辑《我对父母知多少》(父母版、学生版)调查问卷,并发放填写;
4.教师收集家长寄语视频及个别家长的VR视频片段;
5.准备其他所需教学工具:彩笔、白纸、VR设备;
【活动时间】
90分钟
【活动过程】
一、课程导入
导入活动:寻找最熟悉的手。
教师:展示课前收集的每一位学生的爸爸或妈妈的手的照片,请学生猜猜哪一双是自己最熟悉的手。例如下图:
提问:
1.你是否立即辨识出了爸爸或者妈妈的手?他们的手有什么特点?
2.我们从出生到现在,这双手辛勤抚养我们长大,给我们的感觉是什么样的?
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
学生通过辨识活动,感受父母在自己心目中的位置,感受与亲子间心与心的距离。
二、课程展开
(一)体验家的味道
教师:展示课前学生分小组录制的家庭故事角色扮演视频,选取展示3个优秀作品。
提问:
1.视频中每段家庭故事是否有似曾经历的感觉,给你带来了怎样的感受?
2.视频中的冲突事件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会留下什么影响或隐患呢?
学生讨论与回答。
[设计意图]:
通过小组角色扮演视频,再现家庭中发生的故事,引导学生感受家庭带来的影响,鼓励积极体验的传承。此外,对于家庭冲突事件,引导学生思考产生的原因及如何有效解决?
(二)化解家的冲突
1.展示课前调查结果与讨论:
教师:展示课前通过问卷星分别收集的家长版和学生版《我对父母知多少》的小调查结果。
提问:
(1)你与父母的填写内容是否一致?
(2)产生差别的原因是什么?
(3)这种差别是否会引起你与父母之间的矛盾与冲突?该如何解决?
学生:观察两个测试结果的信息差异,并分析差异的原因。
2.折纸游戏:
教师:分别发给学生每人一张A4纸。
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语进行折纸。折纸过程中,不能相互商量,也不能询问教师,独立完成。
折纸游戏的指导语:
首先把这张纸上下对折,再把它左右对折,在右上角撕掉一个等腰三角形,然后把这张纸左右对折,再上下对折,在左下角撕掉一个等腰三角形。
学生:折纸完毕,展开这张纸,互相观察彼此的形状是什么样的。
提问:
1.为什么同样材料、同样的指令,每个人折出的纸却是不一样的呢?
2.沟通中需要注意什么?有哪些技巧方法?
[设计意圖]:
引导学生认识与父母产生冲突的主要原因、意识到沟通的重要性,通过折纸游戏掌握沟通中的互动、反馈、合理表达的技巧。
(三)营造家的温馨
1.表达对父母的情感
教师:播放在课前收集并制作好的6位家长的3D视频影像。
学生:6位学生通过VR设备,面对自己父母的视频影像,表达自己想说的话。
2.聆听父母的情感
教师:播放家长事前录制好的想对孩子说的话。
学生:观看视频,耐心倾听父母想说的话。
3.绘画活动:描绘“幸福的港湾”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各小组模拟家庭,以“幸福的港湾”为主题,自拟题目,画一幅心目中温馨的家。
绘画结束后,每组派代表展示并讲解绘画内容。
教师小结:希望同学们能够带着这份对良好亲子关系的期待,正视亲子间的冲突,运用恰当的沟通技巧化解不愉快的情绪、压力、冲突、矛盾,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与父母一起共同营造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学会理智合理地表达情感、耐心倾听父母的唠叨和期盼,理解父母的用心良苦,升华对家的情感。
三、课程结束
1.课后作业——用行动表达爱。
教师指导学生在休息日为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体会自己的感受,可以拍照或录制视频统一发送给心理课代表。
2.结束语
教师总结:在活动中大家学习到的知识和沟通技巧,能够应用在日常生活中。良好的家庭氛围不仅仅是要靠父母给我们营造,我们也要努力,不断地完善自己的言行举止,从内心深处真正的理解父母、宽容父母,主动参与和谐家庭的建设。
【活动反思】
1.充分的课前准备提升了课程内容的科学性、针对性、参与度;
课前对该班学生进行《家庭功能量表》的调查分析、收集父母手的照片、课前《我对父母知多少》的调查对比,掌握了学生的家庭功能状况,同时课程在开展的过程中,有真实有效的数据可依,授课内容更具有针对性。
2.应用VR虚拟现实技术,增加课堂趣味性,渲染亲子间的良好氛围;
采用现代化的虚拟现实技术,打破了课堂中亲子间的时空距离,给学生创造了良好的空间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耐心倾听父母唠叨的机会,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有效性,渲染了亲子间的良好氛围。此外,这一技术的应用,也是对心理辅导中“空椅子”理论技术起到了直观的模拟体验作用,解决了空椅子技术不能直面角色对象的弊端。
3.促进了家长对家庭教育的反思。
在课程准备到结束的过程中,课前收集父母的调查问卷、寄语视频、手的照片的时候,很多父母也体会到自己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方法不恰当,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导致跟孩子間的关系越来越糟糕,促进家长的反思,促进了家校共育的实现。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
[2]王艳辉,李董平,孙文强,等.亲子依恋与初中生亲社会行为:有调节的中介效应[J].心理学报,2017(5):663-679.
[3]张娟.高中生孤独感与家庭功能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2012,28(5):688-689.
[4] 陈蔚萌.高中生孤独感与友谊质量、亲子亲合的关系[D].福建师范大学,2012.
[5] 米继红.中职生父母教养方式与手机依赖的关系:孤独感与人际关系的中介作用[D].河北师范大学,2016.
[6]齐丹.近三年中职生家庭功能状况的比较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9(33):131-133.
(作者单位:深圳市第三职业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