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培养细心习惯的思考
2020-07-01李冰艳
李冰艳
【摘 要】 在小学学习阶段中,数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不仅是帮助学生提高逻辑能力与计算能力的重要科目,更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因此,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工作时,教师需要重视学生计算能力的训练。良好的计算能力不仅能够减少数学错误的出现,而且还能有效反映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真正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在培养学生计算能力时,首先需要重视提高计算结果的准确率,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与心理素质,让学生更加细心地进行计算。
【关键词】 小学数学;细心习惯;教学思考
由于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是启蒙教学,对于学生来说有打基础的重要作用,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以及思考习惯的培养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数学学习的核心便是计算能力,这不仅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逻辑能力有较高的要求,而且是一种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关联的能力。因此,为了真正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帮助学生提升计算能力是学好小学数学的关键。小学生年龄较小,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更需要重视学生习惯的培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计算习惯,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一、小学数学教学阶段培养学生细心习惯的重要性
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时,除了重视基本知识的教学之外,教师还需要重视学生细心习惯的培养,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减少由于粗心大意出现的错误。数学是一门较为严谨的学科,在教学的过程中,计算不仅仅是学习中的重要内容,更是测试时的重点内容。如果学生因为粗心大意,出现看错数字或者符号的情况,会将原本能做对的题目做错,很难达到又快又准的计算目的。再加之数学中有太多的抽象符号与定理,在进行测验的过程中,应用题以及逻辑题都是十分重要的部分,主要检验学生的计算能力以及知识掌握情况,如果学生已经掌握了这些知识,但是最后因为粗心大意看错了题目,导致错误情况的出现,不仅会对学生的学习心态产生影响,而且教学质量也难以提升。
因此,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重视学生细心习惯的培养,让学生们把细心的习惯运用在数学学习中,认真地对待每一个习题。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帮助学生打下学习基础。教师需要针对每个学生的情况给予个性化的引导,真正落实良好习惯的培养,最终达到提升学生计算能力以及数学思维的目的。
二、培养学生认真的学习态度
不少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经常出现马虎的情况,觉得只不过是一时马虎而已,不会引起教师注意。在教学的过程中,部分教师更加重视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于学生的学习态度并不怎么重视,也没有想过要去纠正学生的学习态度。不少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完成练习的过程也不怎么认真,仅仅只是想着应付了事而已,这样的心理状态不仅会对学生的数学成绩造成直接的影响,而且如果不帮助学生及时纠正学习态度,将会对学生未来的学习造成巨大的影响。因此,教师需要注重学生出现错误这一现象,并且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计算时养成细心认真的习惯。
例如:学生在作业中经常出现字迹过于潦草的情况,不少学生写出的数字“6”和数字“0”出现了很难区分的现象,这时教师则需要立即将这些情况指出来,并且要求学生重新书写这些数字。还有一些学生则在计算的时候出现了看错符号的情况,将“+”号看作了“-”号,这时教师也需要对学生进行提醒,让学生们做完题目之后再对自己做过的题目进行检查,看看有没有粗心大意的地方。通过这样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时时刻刻的提醒,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加仔细地完成作业,而且还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计算习惯,真正达到帮助学生打下良好基础的目的。
三、培养学生对于数学计算的兴趣,提高教学的质量与效果
在开展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时,教师需要重视学生兴趣方面的培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计算产生了兴趣,那么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会更加认真地进行计算的学习。由于学生年龄小,比较好玩,学习过程中也很容易出现分神的情况,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耐心,让学生渐渐感受到数学学习的快乐。要想真正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耐心,教师可以通过学习与活动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例如: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首先让学生们成立一个个小组,并且看看是哪个小组能够最快回答老师的问题。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充分利用学生的好胜心,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而且还能进一步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热情,最终达到提高学生计算能力,锻炼学生学习耐心的目的。学生对学习有了耐心之后,自然而然便会产生学习的兴趣,從而更加积极且集中地进行数学计算,最终使得教学质量得到提升。
四、帮助学生养成计算后进行检查的学习习惯
为了真正帮助学生养成细心的习惯,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培养自身的检查能力,在完成计算以及学习活动之后,要对自己所做的题目进行检查。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检查习惯,不仅能够真正提高学习效率,减少错误的发生,而且还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良好的计算能力与学习习惯,真正提高学习的质量与效果。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及时与学生及家长进行沟通配合,无论是在学校学习还是在家写作业,都不要让学生存在敷衍了事的心理,让学生们学习完之后检查一下自己的计算结果,帮助学生养成改正错题的习惯,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例如: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到黑板上进行计算,帮助学生养成改正错误的好习惯。当计算完毕后,教师便可以对学生进行引导:“同学们,当计算完之后该干什么呢?计算的结果正确不正确?”当学生听到教师的引导之后便会检查自己的计算结果,并且重新读一遍题目,确认自己是否计算错误了。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教学,不仅教师落实了自身的引导作用,而且还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锻炼学生的坚强意志,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正处于一个帮助学生打下良好基础的阶段,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重视基本数学知识的教学,更需要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由于数学是一门逻辑性与抽象性较强的科目,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培养细心的习惯,无论是在计算、学习还是做题的过程中,都要将每个符号与数字看清楚,避免计算时出现错误或者由于不细心导致原本能做对的题目做错的情况出现。教师需要做好自身的引导作用,给予学生积极有效的引导,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乐趣,真正达到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与审题习惯,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凤.基于细心习惯培养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思考[A].2019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论文集(卷二)[C].2019.
[2]姜红杰.小学低年级数学细心习惯培养的途径经验谈[J].新课程:小学,2019(03).
[3]周斌,郭金香.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J].新课程(中),2018(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