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康复护理对脊柱骨折患者术后肢体疼痛及DVT的预防效果分析
2020-07-01张轶姝
张轶姝
【摘要】 目的 探讨综合康复护理对脊柱骨折患者术后肢体疼痛及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效果。方法 70例脊柱骨折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35例。两组患者均由同一医师行微创脊柱术进行治疗, 对照组患者术后采用常规护理, 观察组患者术后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综合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肢体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DVT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两组患者肢体疼痛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 对照组肢体疼痛VAS评分为(5.26±1.14)分, 观察组肢体疼痛评分为(3.17±0.82)分;对照组与观察组VA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 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DVT发生率5.71%低于对照组的25.7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4.29%高于对照组的71.4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脊柱骨折患者术后实施综合康复护理, 可减轻患者肢体疼痛, 降低DVT发生率, 提高护理满意度,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 脊柱骨折;综合康复护理;术后肢体疼痛;深静脉血栓形成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15.078
脊柱骨折多由间接外力(患者由高处跌落时臀部、足着地, 冲击性外力向上传至胸腰段)引起骨折, 以胸腰段骨折发生率最高, 临床表现为外伤后脊柱的畸形、疼痛, 常可并发脊髓损伤, 一般治疗视脊髓损伤程度, 如无明显神经症状, 可采用非手术治疗, 包括卧床休息、加强腰背肌功能锻炼等, 若患者损伤脊髓, 其恢复较困难, 需手术治疗, 并在术后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以促进患者达到康复的目的[1, 2]。本次研究旨在探讨综合康复护理对脊柱骨折患者术后肢体疼痛及DVT的预防效果, 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选择2017年2月~2019年5月本院收治的70例脊柱骨折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35例。对照组中男23例, 女12例;年龄27~77岁, 平均年龄(56.73±9.91)岁;胸椎骨折16例, 腰椎骨折19例。观察组中男24例, 女11例;年龄27~76岁, 平均年龄(56.69±9.90)岁;胸椎骨折15例, 腰椎骨折20例。两组性别、年龄、骨折部位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 2. 1 纳入标准 ①均未合并脊髓损伤, 部位为胸腰段;②均行脊柱骨折手术;③患者及家属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 2. 2 排除标準 ①伴有严重肝肾功能异常者;②精神类疾病者;③伴有先天性肢体运动障碍者;④恶性肿瘤类患者。
1. 3 方法 两组患者均由同一医师行微创脊柱手术
治疗。
1. 3. 1 对照组 患者术后采用常规护理:护理人员遵医嘱给予患者常规输液, 给予双下肢被动按摩, 指导患者进行平躺, 下肢伸展, 大腿放松, 将脚尖缓缓内勾, 尽力使脚尖朝向自身, 至最大限度时保持5~10 s, 后脚尖绷直下压至最大限度时保持5~10 s后放松, 为1组, 6组/次, 3次/d。给予患者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及低脂肪类食物, 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 多饮水, 保持胃肠道正常功能。
1. 3. 2 观察组 患者术后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综合康复护理:①耐心与患者进行沟通, 倾听患者主诉, 并给予安抚, 以消除患者消极情绪;②于术后当日进行双下肢被动按摩, 指导其早期的适度运动(下肢抬高锻炼、下肢屈伸锻炼), 通过对踝关节的反复伸屈尽量收缩肌肉, 之后每日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增加运动量, 增强训练, 将踝关节跖屈和内外翻、背伸等进行组合练习, 直至患者直腿抬高达70°, 并使用足底泵物理治疗仪进行治疗, 1~2 h/次, 1~2次/d;③对患者疼痛相关知识进行宣教, 遵医嘱给予适量的止疼药物或采取相应止疼措施(深呼吸法、转移法)帮助患者镇痛。
1. 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肢体疼痛情况, 采用VAS进行评估, 使用一条长约10 cm的游动标尺, 一面标有10个刻度, 两端分别为“0”分端和“10”分端, 0分表示无痛, 10分代表难以忍受的最剧烈的疼痛。临床使用时将有刻度的一面背患者, 患者无须填写繁杂的调查表, 只需在直尺上标出能代表白己疼痛程度的相应位置, 医师根据患者标出的位置为其评出分数。评分为0~10分, 得分越高疼痛越严重。②比较两组患者DVT发生率。③采用医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统计, 该问卷克伦巴赫系数α为0.830, 重测效度为0.814, 从护理人员技术水平、服务态度等方面评估, 满分为100分, 评分>90分为非常满意, 70~90分为满意, <70分为不满意, 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肢体疼痛VAS评分比较 护理前, 两组患者肢体疼痛VAS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 对照组与观察组VA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 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DVT发生率比较 对照组发生DVT9例, 发生率为25.71%;观察组发生DVT 2例, 发生率为5.71%;观察组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85, P=0.022<0.05)。
2. 3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对照组非常满意12例、满意13例、不满意10例, 满意度为71.43%;观察组非常满意21例、满意12例、不满意2例, 满意度为94.29%;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37, P=0.011<0.05)。
3 讨论
脊柱骨折属常见骨科创伤性疾病, 患者伴有明显外伤史, 临床检查时可发现患者脊柱畸形, 脊柱棘突骨折可见皮下淤血, 常合并脊髓损伤, 患者常伴有外伤后脊柱的畸形、疼痛, 脊背部肌肉痉挛, 胸背、颈、腰、下肢疼痛, 骨折部叩击、压痛, 棘突浅压疼痛等伤处局部疼痛, 患者颈椎骨折时颈部回旋、屈伸运动受限(胸椎骨折躯干活动), 患者伴有肋骨骨折时可出现呼吸受限;患者腰椎骨折时伴有屈伸下肢腰痛感, 且按压腰部明显疼痛, 且可有不全或完全瘫痪的表现(感觉、运动功能丧失、大小便障碍等), 临床可结合外伤病史、临床症状及影像学检查综合进行诊断[3]。
本研究结果表明脊柱骨折患者术后实施综合康复护理, 能够减轻患者肢体疼痛, 减少DVT发生率, 提高护理满意度。脊柱骨折后临床治疗一般多采用手术, 而术后患者需长期卧床, 卧床一定程度上增加了DVT的发生率,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
护理是一门运用科学, 近代护理学与护士教育的创始人之一南丁格尔(FlorenceNightingale, 1820~1910年), 为护理成为一门科学、一种专业, 做出了重大貢献, 我国近代护理学是随西医的传入而起始的。康复医学是20世纪中期出现的一个新的概念, 康复医学和预防医学、保健医学、临床医学并称为“四大医学”, 是一门由理疗学, 物理医学逐渐发展形成一门新学科, 以消除和减轻患者的功能障碍, 弥补和重建患者的功能缺失, 设法改善和提高患者各方面功能的医学学科, 也就是功能障碍的预防、诊断、评估、治疗、训练和处理的医学学科。康复用于现代医学领域, 主要是指身心功能, 职业能力, 社会生活能力的恢复, 是医学一个新分支的学科, 其3项基本原则为:功能锻炼、全面康复、重返社会, 其目的在于通过物理疗法、运动疗法、生活训练、技能训练、言语训练和心理咨询等多种手段使病伤残者尽快的得到最大限度的恢复, 使身体残留部分的功能得到最充分的发挥, 达到最大可能的生活自理, 劳动和工作的能力, 为病伤残者重返社会打下基础。
综合康复护理是随康复医学发展而发展, 是康复医学重要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4]。综合康复护理临床学科尚无统一的研究范畴认识, 而国内专业人士已逐渐认识到康复护理是一门由基础护理发展起来的专科护理技术, 是为了适应康复治疗的需要, 为康复医学重要的组成部分。综合康复护理是指对患者进行训练, 并综合协调地应用社会、职业、医学、教育等措施, 以尽量提高患者的活动能力, 促使患者达到基本生活自理、重新参加社会活动等治疗目标, 综合康复护理对患者进行残余机能的恢复包括应用各科专业性的护理技术以及一般基础性的护理。综合康复护理通过耐心与患者进行沟通, 倾听患者自诉, 并给予其安抚, 能够缓解或消除患者焦虑等负面情绪, 树立积极的信心, 更好的配合治疗;术后第1天对患者双下肢进行按摩, 指导其进行适量运动锻炼(下肢抬高锻炼、下肢屈伸锻炼), 其后每日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增加运动量, 可使患者下肢有足够运动量, 从而增加静脉血流流动量, 保证患者下肢血流正常, 防止下肢肌肉萎缩, 而足底泵物理治疗仪的使用促进下肢静脉回流, 减轻下肢水肿, 加快静脉血液循环, 进而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对患者疼痛相关知识进行宣教, 遵医嘱给予适量的止疼药物或采取相应止疼措施(深呼吸法、转移法)帮助患者镇痛, 可减少疼痛对患者带来的痛苦, 可避免疼痛妨碍功能锻炼, 且在一定程度上可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5]。
综上所述, 脊柱骨折患者术后实施综合康复护理, 能够降低患者肢体疼痛及DVT发生率, 提高护理满意度, 值得临床推广并使用。
参考文献
[1] 宋思桐. 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骨折的效果观察. 中国民康医学, 2019, 31(1):14-16.
[2] 李浩, 张宁, 陈刚, 等. 改良微创侧方椎间融合术在胸腰段骨折合并椎间盘损伤前路支撑与重建中的应用. 中华创伤杂志, 2019, 35(9):796-804.
[3] 都芳涛, 于德国, 方继峰, 等. 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椎旁肌横截面积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中国医药, 2019, 14(3):408-411.
[4] 王祖梅, 陈希. 综合护理干预在脊柱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9, 16(13):71-72.
[5] 王婷婷. 脊柱骨折患者术后综合护理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 血栓与止血学, 2018, 24(4):643-644.
[收稿日期:2020-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