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急性主动脉夹层围术期急性肺损伤与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的相关性

2020-07-01石磊刘巍何学志王文君刘秦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15期
关键词:二聚体

石磊 刘巍 何学志 王文君 刘秦

【摘要】 目的 探究急性主动脉夹层围术期急性肺损伤与D-二聚体以及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的相关性。方法 61例急性主动脉夹层(Stanford A型)手术患者, 依据患者术前是否发生急性肺损伤划分为肺损伤组(29例)与非肺损伤组(32例)。对比两组围术期术前、手术结束以及术后患者D-二聚体以及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水平、氧合指数变化, 分析D-二聚体以及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与氧合指数的相关性。结果 肺损伤组患者术前、手术结束、术后的氧合指数均低于非肺损伤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t=11.587、14.745、13.335, P=0.000、0.000、0.000<0.05)。肺损伤组患者术前、手术结束、术后的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非肺损伤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t=7.421、6.622、7.150, P=0.000、0.000、0.000<0.05)。肺损伤组患者术前、手术结束、术后的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水平均高于非肺损伤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t=10.847、7.083、4.560, P=0.000、0.000、0.000<0.05)。相关性分析显示, D-二聚体与氧合指数呈负相关(r=-0.621, P<0.05), 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与氧合指数呈负相关(r=-0.687, P<0.05)。在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围术期内, 患者D-二聚体以及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水平随着患者氧合指数增高而降低。结论 在开展急性主动脉夹层围术期治疗过程中, 术前发生急性肺损伤的患者围术期D-二聚体以及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水平明显上升, 而D-二聚体以及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与氧合指数呈负相关, 因此在急性主动脉夹层围术期肺损伤患者治疗过程中, 可以参考氧合指数变化、D-二聚体、纤维蛋白指标等数据, 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从而降低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

【关键词】 急性主动脉夹层围术期;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急性肺损伤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15.019

急性肺损伤是由多种因素引起, 如外伤、肺炎、应急反应等, 导致肺泡上皮细胞、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出现损伤, 引起低氧血症, 继而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或呼吸衰竭。在该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发现, 凝血以及纤溶系统对肺损伤造成一定影响[1, 2]。因此具体分析急性肺损伤与D-二聚体以及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的相关性, 从而提高该类疾病急性肺损伤的预判, 同时也警惕更多的关于急性肺损伤的治疗。本研究分析了急性主动脉夹层围术期急性肺损伤与D-二聚体以及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的相关性,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回顾2016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61例主动脉夹层(Stanford A型)进行孙氏手术的患者, 纳入标准:①患者临床确诊为急性主动脉夹层(Stanford A型);②患者未合并其他心肺疾病以及肝肾神经系统疾病。依据患者术前是否发生急性肺损伤划分为肺损伤组(29例)与非肺损伤组(32例)。急性肺损伤入组标准:①急性起病, 存在急性肺损伤病因;②氧合指数<300 mm Hg(1 mm Hg=0.133 kPa);③影像学资料显示双肺有斑片状阴影;④指脉氧<90%。其中, 肺损伤组患者男16例, 女13例;年龄36~76岁, 平均年龄(56.62±12.39)岁。非肺损伤组患者男15例, 女17例;

年龄35~74岁, 平均年龄(55.83±12.09)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首先接受主动脉增强CT检查, 明确患者疾病类型以及严重程度;其次接受胸部影像学检查, 心脏超声心动图、血常规等常规检查, 排除其他疾病及有无手术禁忌证后, 为患者实行孙氏手术治疗。患者术前建立桡动脉压、股动脉以及中心静脉压监测, 采用常规静脉全身麻醉后, 应用深低温停循环与选择性脑灌注技术。术中采用四分叉人工血管置换术, 进行升主动脉置换、主动脉弓脉弓替换以及象鼻支架置入术。在这一过程中, 未针对患者行主动脉置换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等相关手术治疗。

1. 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围术期术前、手术结束以及术后患者D-二聚体以及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水平变化, 同时对患者氧合指数进行测定。对比两组围术期术前、手术结束以及术后患者D-二聚体以及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水平、氧合指数变化, 分析D-二聚体以及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与氧合指数的相关性。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不同时间点氧合指数对比 肺损伤组患者术前氧合指数为(189.32±65.77)mm Hg, 手术结束氧合指数为(131.28±40.12)mm Hg, 术后氧合指数为(105.73±

32.52)mm Hg;非肺损伤组患者术前氧合指数为(367.52±54.23)mm Hg, 手术结束氧合指数为(300.25±

48.46)mm Hg, 术后氧合指数为(246.56±47.69)mm Hg。肺损伤组患者术前、手術结束、术后的氧合指数均低于非肺损伤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t=11.587、14.745、13.335, P=0.000、0.000、0.000<0.05)。

2. 2 两组不同时间点D-二聚体水平对比 肺损伤组患者术前D-二聚体水平为(2653.25±1042.36)μg/L, 手术结束D-二聚体水平为(3126.75±1216.28)μg/L, 术后D-二聚体水平为(3558.77±1363.25)μg/L;非肺损伤组患者术前D-二聚体水平为(1129.36±489.37)μg/L, 手术结束D-二聚体水平为(1501.63±638.54)μg/L, 术后D-二聚体水平为(1684.59±557.58)μg/L。肺损伤组患者术前、手术结束、术后的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非肺损伤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7.421、6.622、7.150, P=0.000、0.000、0.000<0.05)。

2. 3 两组不同时间点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水平对比 肺损伤组患者术前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水平为(18.26±5.23)mg/L, 手术结束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水平为(27.31±10.23)mg/L, 术后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水平为(23.11±9.78)mg/L;非肺损伤组患者术前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水平为(6.31±3.23)mg/L, 手术结束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水平为(12.25±6.03)mg/L, 术后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水平为(12.46±8.46)mg/L。肺损伤组患者术前、手术结束、术后的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水平均高于非肺损伤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10.847、7.083、4.560, P=0.000、0.000、0.000<0.05)。

2. 4 D-二聚体以及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与氧合指数的相关性分析 相关性分析显示, D-二聚体与氧合指数呈负相关(r=-0.621, P<0.05), 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与氧合指数呈负相关(r=-0.687, P<0.05)。在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围术期内, 患者D-二聚体以及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水平随着患者氧合指数增高而降低。

3 讨论

在当前医院临床疾病诊断与治疗过程中, 由于患者受多种因素影响, 造成各类疾病发生, 对其生命健康以及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威胁。在急性主动脉夹层围术期, 患者易发生各类并发症, 对其生命健康以及手术治疗效果造成严重威胁。其中肺损伤属于常见并发症类型, 增加了患者治疗难度与死亡率[3, 4]。因此重点了解急性主动脉夹层围术期肺损伤患者危险因素, 针对其危险因素采取对应的处理措施, 可降低治疗期间风险事件发生率。

在针对急性主动脉夹层围术期肺损伤患者的治疗过程中, 患者可能在主动脉夹层发病早期出现肺损伤, 其原因主要在于主动脉夹层疾病发生后, 会对患者生理机能造成一定影响, 从而诱发该类并发症。而在患者围术期生命体征监测过程中, 患者手术各个时间点内, 其氧合指数存在明显变化, 即术前阶段以及术后氧合指数明显高于术中阶段。而在张刘燕等[5]的研究中发现, 患者氧合指标受损对诱发炎性反应、导致肺损伤等症状发生具有较高相关性。即患者发病早期由于疾病影响引起生理变化, 造成促凝机制增强, 继而引起D-二聚体以及纤维蛋白原等凝血因子水平上升, 引起血栓等形成。因此具体分析患者D-二聚体以及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与肺损伤患者生理水平变化相关性, 对及早手术相应干预措施具有显著效果。

在急性主动脉夹层围术期, D-二聚体以及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增多通常与患者微血管凝血病以及器官衰竭有直接联系。在患者诊断与治疗过程中, 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通常存在D-二聚体以及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水平上升, 其原因在于患者术前存在高凝以及纤溶功能亢进状态, 在患者接受相应手术治疗后, 恢复阶段受手术治疗因素影响, 造成D-二聚体以及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进一步增多, 从而直接影响到预后。

而术前存在肺损伤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前已经处于高凝状态, 患者氧合指数存在明显下降情况。其主要因素在于, D-二聚体以及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的生成致使炎性因子水平上升, 从而诱发血管内皮渗透性增加, 进而在患者肺部造成凝血酶以及纤维蛋白沉淀降低肺泡表面组织活性物质生成, 诱发低血氧症发生。而随着患者手术进程的推进, 患者经历麻醉以及相关手术治疗及体外循环转流后, 致使其氧合指数变化, 从而增加了D-二聚体以及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生成。由此可见, 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围术期肺损伤患者氧合指数与D-二聚体以及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存在负相关性, 即肺损伤患者氧合指数下降, 增加了D-二聚体以及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生成, 对预后造成不利影响。

本研究中, 肺损伤组患者术前、手术结束、术后的氧合指数均低于非肺损伤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11.587、14.745、13.335, P=0.000、0.000、0.000

<0.05)。肺损伤组患者术前、手术结束、术后的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非肺损伤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t=7.421、6.622、7.150, P=0.000、0.000、0.000<0.05)。肺损伤组患者术前、手术结束、术后的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水平均高于非肺损伤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t=10.847、7.083、4.560, P=0.000、0.000、0.000<0.05)。相关性分析显示, D-二聚体与氧合指数呈负相关

(r=-0.621, P<0.05), 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与氧合指数呈负相关(r=-0.687, P<0.05)。在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围术期内, 患者D-二聚体以及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随着患者氧合指数增高而降低。

综上所述, 深入分析急性主动脉夹层围术期肺损伤患者D-二聚体以及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水平变化, 其与患者氧合指数呈负相关, 因此在急性主动脉夹层围术期肺损伤患者治疗过程中, 可以参考氧合指数变化、D-二聚体、纤维蛋白指标等数据, 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从而降低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贾炳学. D-D值与急性主动脉夹层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浙江临床医学, 2018, 20(12):1925-1927.

[2] 劉洋, 冯飞, 吕广欣. 联合检测血浆D-二聚体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对急性主动脉夹层的诊断及预后判断价值.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2019, 17(2):147-150, 169.

[3] 程宝山, 王爱玲. 脉压差与急性主动脉夹层院内预后关系的研究.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2017, 15(2):146-149.

[4] 张丹, 申昌军. 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血清D-二聚体、MMP-9水平与急性肺损伤的相关性.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2019, 26(10):1688-1691.

[5] 张刘燕, 施有为, 薛社亮, 等. 血清D-二聚体水平对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9, 27(11):81-84.

[收稿日期:2020-01-21]

猜你喜欢

二聚体
观察分析妊娠期高血压患者D-二聚体及凝血指标的临床检验价值
是否有无须影像学检查的肺栓塞排除方法
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意义解读
血浆D—二聚体检测在腹痛诊断中的临床研究
母亲的门槛
血浆D—二聚体、免疫球蛋白检测在支原体肺炎中的临床意义
C反应蛋白、D—二聚体及降钙素原评估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的临床价值
重型颅脑外伤进展性颅内出血与D—二聚体、C—反应蛋白的临床分析
房颤患者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临床分析
D-二聚体检测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诊断中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