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合教育视角下随班就读管理者研训模式的区域建构与实施

2020-06-30丁青

江苏教育·教师发展 2020年1期
关键词:随班就读融合教育管理者

【摘 要】“融合教育”理念下的随班就读是将特殊儿童安置在普通教育機构中和普通儿童一起接受教育的一种特殊教育办学形式。目前随班就读管理者群体大部分缺少特殊教育专业素养,职前培养缺乏,职后培训机制不健全。南京市玄武区从区域层面对随班就读管理者的研训模式做整体设计与架构,帮助随班就读管理者解决特殊教育专业知识欠缺、普特教专业知识正迁移困难等问题。

【关键词】融合教育;随班就读;管理者;研训模式

【中图分类号】G451【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5-6009(2020)06-0051-04

【作者简介】丁青,南京市玄武区教师发展中心(南京,210000)副校长、党支部副书记,高级教师。

南京市玄武区历来高度重视特殊教育,1995年曾被表彰为“全国特殊教育先进区”。2016年,我区申报并立项了“国家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重点实验项目随班就读课题“随班就读管理者研训模式的实践研究”,并以此课题为依托,积极探索融合教育视角下随班就读管理者研训模式的区域建构与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区域设计随班就读管理者研训模式的基点

1.基于对特殊儿童随班就读问题的悉心关注。

随班就读是我国吸收现代“融合教育”理念开展的一种特殊教育办学形式,即将特殊儿童安置在普通教育机构中和普通儿童一起接受教育,目前已经成为我国特殊儿童教育安置的主流形式。2015年,南京成为国家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出台了配套制度,从财政、人员、机制上配套,使残疾孩子接受普通教育从“机会保障”走向“质量保障”。2017年,随着《残疾人教育条例》的重新修订和《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的出台,融合教育理念下的特殊儿童随班就读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成为实现教育公平、提高教育人文关怀水平的重要举措。

2.基于对随班就读管理者群体面临挑战的积极反思。

教育尤其是特殊教育是一种专业行为,教育部印发的《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从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对从事特殊教育的教师提出了基本的专业要求。但目前随班就读管理者群体大部分缺少特殊教育专业素养,针对目前职前培养缺乏、职后培训机制不健全的现象,亟须从区域层面对随班就读管理者的研训模式做整体设计与架构,帮助随班就读管理者解决特殊教育专业知识欠缺、普特教专业知识正迁移困难等问题。

3.基于“学习圈理论”对教师职后专业成长路径的重要启发。

大卫·库博提出任何学习过程都应遵循“学习圈理论”,他认为学习过程是一个由“具体经验—反思性观察—抽象概念化—主动实践”四部分组成的环形结构。这一理论对随班就读管理者的职后专业成长有着重要启发。随班就读管理者的学习,最主要的时间和空间是在参与特殊儿童教育的过程中,是为设计更好的教育方案、准确把握教育对象的特点、提高教育效果而展开的。因此,立足工作场景且聚焦实践问题学习,并及时对自己的行动进行反思,尝试解决问题并分享经验,这是随班就读管理者实现职后专业成长的重要路径。

二、随班就读管理者研训模式的区域架构

1.以区随班就读资源中心统筹全区随班就读管理者研训工作。

2016年4月,我区成立随班就读资源中心(以下简称资源中心),以资源中心统筹全区随班就读管理者研训工作。资源中心构建了三级管理网络,组建了6大团队包含23名专家在内的研究协同体,基本做到了“三个实现”,即:部门职能实现了教育、残联、卫生、高校等多部门协作;专业领域实现了教育、医学与康复的跨领域结合;服务对象辐射到了学前、小学与初中,实现了教育服务全覆盖。

2.以调研分析作为随班就读管理者研训模式设计的基本前提。

2016年起,区随班就读资源中心牵头对全区随班就读学生进行全面摸底调查,绘制了《玄武区随班就读实验学校分布图》。调查发现,截至2018年底,我区共有通过认定的随班就读学生89人,其中持残疾证22人、持医学证明64人、持教育诊断3人。随班就读学生障碍类型居前三位的分别是注意力缺陷、智力障碍和孤独症谱系。

基于调研结果,资源中心指导各校认真填写《玄武区随班就读学生情况登记表》《玄武区随班就读学生教育安置意见表》和个别化教育计划,完善随班就读学生的一生一档,为随班就读管理者研训模式的内容架构提供基础。

3.以课题和项目研究提升随班就读管理者研训工作的品质。

一直以来,玄武区教育有“科研引领内涵发展”的传统,玄武区的融合教育工作也不例外。2016年以来,我区融合教育领域已立项7个省市课题、1个市前瞻项目,以课题和项目研究为抓手,把研究和研训相结合,凝聚课题团队教师,围绕随班就读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问题进行深入探究与实践,以科研引领不断提升我区融合教育视角下随班就读管理者研训工作的品质。

4.以制度的建立与完善为随班就读管理者研训提供有力保障。

我区教育局联合区内各相关部门,积极建立并完善融合教育领域的各项制度,如2017年相继印发了《玄武区特殊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关于成立玄武区残疾人教育专家委员会的通知》,更在《玄武区中小学教师政府专项奖励实施办法》中专门设立了“特殊岗位奖励”,对随班就读管理者进行专项奖励。同时,区教师发展中心对资源中心的随班就读巡回指导教师和送教上门的教师制定年度考核条例,以确保随班就读管理者研训工作的正常开展。2018年8月,我区又印发了《玄武区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8—2020)》,进一步为随班就读管理者研训提供有力保障。

三、随班就读管理者研训模式的区域实践

1.设立随班就读管理者研训基地,提供“在场学习”。

目前我区已有市融合教育示范校3所,市随班就读实验校6所,覆盖各个学段。这9所学校在随班就读研训方面各有专长,以之作为全区随班就读管理者研训基地,可以在随班就读学生课程设置、个别化教育方案研制、随班就读家校合作等研训方面起到示范作用。

我区定期委派区内随班就读管理者到9所研训基地学校进行跟岗学习,截至目前,已开展三期跟岗研修。通过特殊儿童教育现场的研训体验、直观的在场学习、反思性的观察,让跟岗教师对特需学生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制定与落实、个性化支持课程的实施与调整、对特需学生的教育评估策略等都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对于今后自己在教育实践中的观念转化与行动跟进起到积极的引领作用。

2.组织融合教育系列培训,促进专业发展。

根据《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在“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方面对特殊教育教师提出的基本专业要求,同时结合前期对我区随班就读学生情况的调研结果,兼顾我区随班就读管理者对研训内容与形式的基本诉求,近几年,区教师发展中心认真策划研训主题、合理设置研训课程,先后组织了多场融合教育方面的专业培训,以生动的案例为随班就读管理者展示了特殊教育方面比较实用的理论和可操作的实务技巧。

3.开展随班就读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基于专题项目进行研训。

我区开展随班就读课堂教学研讨活动,由资源中心的随班就读巡回指导教师走进普校课堂,基于专题项目如教育对象特点的把握、个别化教育方案的制定与调整、潜能开发与缺陷补偿策略等开展教学指导与研讨。为了让随班就读学生得到有效而充分的关注,避免“随班就座”现象的发生,区教师发展中心专门提出融合教育的“三三四”要求,即:学习准备三优先(优先安排座位,优先安排任务,优先安排面批),个别辅导三落实(落实助学伙伴,落实辅导时间,落实辅导内容),课堂教学四兼顾(复习导入共同准备,传授新知目标分层,巩固练习差异评价,课后作业分类布置)。把这些作为随班就读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中进行课堂观察的主要指标,引导并指导随班就读教师在教学中加以落实。

道阻且長,行则将至。融合教育视角下随班就读管理者研训模式的区域建构与实施并非一蹴而就,后续,我们将一以贯之地把随班就读纳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整体规划,关心特殊学生成长,加强对公办学校随班就读特殊儿童的个体关照,努力实现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全覆盖、零拒绝”,切实支持残疾儿童的身体康复、智力发展与心灵成长。

猜你喜欢

随班就读融合教育管理者
窗口和镜子
论政府在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中的职能
普通小学教师对随班就读的态度调查
基于融合教育视角下国内学前特殊教育发展对策
农民工子女融合教育:教师的角色与使命
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的融合教育之我见
取得员工信任,靠什么?
管理授权的六大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