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构建

2020-06-30胡道云

小学生作文辅导·上旬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语文

胡道云

【摘 要】 思维导图在实践教学中被证明有利于学生理解文章知识内涵,同时锻炼学生发散思维,形成比较完善的知识体系。小学语文是帮助学生打好语言基础、锻炼思维能力的关键科目,需要在教育改革的大环境下积极创新教学模式。本文先从课程教学角度分析了思維导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中的构建应用,再从阅读思考能力入手,进一步分析这种教学模式的构建技巧。

【关键词】 思维导图;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

近年来,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各阶段教学都在积极采用更灵活、更科学的教学方法。思维导图是一种具有发散性的教学方法,通过构建不同主题,让学生产生联想,构建知识体系,有利于提升学生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小学语文课程中的阅读教学关乎对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思考能力的培养,因此使用思维导图教学法,构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是一个值得研究和实践的方法。

一、通过思维导图,深化课程内容理解

1.课前预习阶段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思维导图可以全面贯穿一篇课文的教学过程,教师需要重视培养学生课前预习能力。具体来讲,在课文预习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绘制文章思维导图,将文章中的核心内容提取出来。这种方式让学生能够有比较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也能锻炼初步阅读能力。例如,在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课本中《陶校长的演讲》一文课前预习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纸上绘制思维导图,首先,可以让孩子去查阅课文中“陶校长”的身份,然后将“陶校长”作为思维导图的核心主题,然后在该主题旁边备注这个人物的身份,再从“陶校长”向四个方向绘制连接线,根据课文中陶校长提出的四个问题,写下四个二级主题“身体”“学问”“工作”“道德”,再进一步在四个二级主题上写一些学生自己的相关想法。

显然,该方法可以帮助学生迅速梳理课文主题结构,同时让学生能够自主通过各种渠道去对文中主人公的身份及特点进行了解,为后续的课文学习打下较好的基础。

2.课中学习理解阶段

进入课堂教学阶段,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学习的方法,让学生们交流分享自己所制作的思维导图,起到不断完善和发散思维的效果。这个过程的关键是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涵,同时具备发散阅读能力。还是以《陶校长的演讲》课堂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利用学校多媒体设备让学生了解陶行知的生平,再让学生通过分组讨论与合作来完善自己所绘制的思维导图,将陶行知自身的特点与文章中他所提到的“每天四问”联系起来。这种方式有利于深化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同时具备一定的阅读知识应用能力。

3.课后复习阶段

在课后复习阶段,思维导图有利于帮助学生提高复习效率,不断强化该篇课文章中核心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不仅可以让学生对课文中字词句有更更深的记忆,更能进一步理解文章精髓。也就是说,思维导图在课文复习阶段,可以让学生以较短时间来回忆知识点主要框架,在已形成的知识体系中进行新旧知识的融会贯通。显然,这种教学模式对强化学生大脑记忆和思考能力有显著作用。

二、通过思维导图,形成阅读应用体系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关键不仅仅是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建立优质的阅读思维,具备较好的阅读应用能力。而构建思维导图教学模式,将是达到这一教学目的的有效途径之一。

1.帮助学生养成阅读习惯

因为思维导图可以很大程度上简化文章结构,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文章含义,发现文章中有意义、有趣的部分。相对于传统阅读模式带给学生的困难感受,显然这种方法有利于避免学生对阅读产生畏难情绪,丧失兴趣。思维导图所构建的核心体系,能够让学生形成比较好的阅读思维,可以从阅读初期、中期、末期全面理解文章关键内容。在这个过程中,也可以让学生产生更多阅读的欲望,逐渐爱上阅读,养成较好的阅读习惯。

2.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众所周知,有效阅读量的增加,对于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构建优质人格有积极意义。而积累阅读的关键方法是发散阅读,让学生从一篇文章逐渐延伸到更多文字的阅读中去。而思维导图教学模式本身就是基于发散思维,让学生通过一个个主题,产生延伸阅读的兴趣和动力,不断扩大自己脑海中思维导图的规模。例如,在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卧薪尝胆》课文教学中,教师在教学中发现大多数学生通过该文对春秋时期的人物故事有很强烈的兴趣,因此有针对性地构建了一个以“春秋故事”为主体的思维导图,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查阅资料去收集春秋时期各个君王、忠人义士的故事。通过该方法,能全面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让学生具备发散思维、深化思维的能力。

3.锻炼学生阅读应用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多个教学重点也应当形成有机结构,从语言逻辑、文章阅读到写作应用,都需要帮助学生建立一个学习、理解、应用的体系。通过思维导图教学法,可以让学生通过对文章的行文技巧、思想表达方式进行深入学习,进而应用到学习和实际生活中去。例如,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金蝉脱壳》一文学习中,教师除了引导和帮助学生建立课文思想内涵、故事结构的思维导图以外,还专门在写作方法和技巧方面构建了一个思维导图,让学生通过所学的修辞手法、写作方法来归纳《金蝉脱壳》的行文方法。比如以比喻句、拟人句等修辞手法为主题,让学生找出文章中相应的句子,进行分析学习和模仿写作。显然,在该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有意识地学习课文的写作技巧,对锻炼学生阅读应用能力有诸多意义。

综上所述,思维导图教学模式是当代教学创新的产物,在大量的实践应用当中,该教学模式被证明有非常好的教学效果及深远意义。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首先应当在课堂教学的课前预习、课中教学、课后复习中灵活应用思维导图教学法,让学生在课文理解和总结发散方面具备较好能力。另外,更需要在日常教学中通过思维导图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阅读中发散思维,最终强化阅读应用能力。只有这样,才能通过阅读教学让学生同时具备扎实的语文知识基础、良好的思维能力、优质的人格素养。

【参考文献】

[1]周明环.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研究[J].教师,2019(7).

[2]赵树丰.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研究[J].甘肃教育,2019,628(08):103.

猜你喜欢

思维导图小学语文
思维可视化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
论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应用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概念课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软件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高中英语阅读文本中融入思维导图的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