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赏识教育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2020-06-30徐光美

小学生作文辅导·上旬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赏识教育应用策略小学语文

徐光美

【摘 要】 随着素质教育观的不断推进和深化,教师将不再将把教学重点放在知识传授方面,而是更加注重学生的道德素质是否得以提升。小学阶段的学生自尊心较强,也正值身体和心理发展迅速的关键时期,他们期待教师可以肯定他们的思维以及想法,从而提升自身的自信心,学习也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加强对于学生心理方面的关注,而不是一味关注学生学习成绩是否提升,学生的素质问题同样也需要加以重视。因此,教师应该实践赏识教育,帮助学生提升自信心,激发他们对于课堂学习的兴趣。本文就赏识教育的特点,结合小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及基本学习情况,探究分析赏识教育在小学语文课堂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 小学语文;赏识教育;应用策略

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成长的进阶期,对于身边的新鲜事物都拥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勤奋地想要学习任何接触到的事物,想要明白其中的真理和意义。小学阶段的低年级学生往往对于课堂回答态度是最为积极的,但是随着年龄的不断变化,成长的他们并没有更加殷勤地追求真理,而是选择避之不及,面对教师在课堂的提问往往都是提不起兴趣,只是一味地接受教师灌输知识,久而久之将会逐渐丧失对于课堂学习的兴趣。导致这一系列现象的真实原因绝大部分是前期教师对课堂回答的错误处理,间接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受到打击,从而逐渐闭塞,这将会为学生后期的学习生涯带来负面影响。因此,教师需要巧妙借助赏识教育的新型教学模式激励学生,提升他们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升课堂学习效率。

一、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潜移默化激发学生内在潜能

调查显示,现在依旧存在部分教师保留传统教学理念,以学习成绩为主观判断因素,若是学生的学习成绩不佳,再加上其他特殊情况使得学生综合表现并不是特别优秀,教师就会给学生标记上“不思进取”的标签,进而逐渐疏忽对于他们的管理和教导。其实,这样的做法严重侵犯了学生的人格,从一定程度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和影响。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拥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教师应该以赏识思维去看待他们,而不是根据自己的主观判断去断然否认他们。教师秉承学生人生道路上的引导者身份,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使他们在被信任的情况下去成长和学习,提升自身的自信心。另外,对于处于特殊情况下的学生,教师应该因材施教,在了解学生基本情况的情况下有针对性地去进行教学设计,保证每个学生心理都处于平衡状态。

例如,教师在检查学生背诵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课文《古诗两首》时,由于古诗对于小學学生的理解能力要求过高,因此将会出现这种情况:学生背诵和默写时表现不佳,经常不能按时按量地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发现这些情况后不可以立即否定学生,而是应该和学生一起回到问题本身,探讨根本原因。通过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以及学生自己吐露心声,教师可以了解到:可能是由于学生使用不恰当的学习方式,导致背诵和默写时自己不能适应,导致大面积的错误发生。这时,教师可以根据探讨出的问题根源,给学生提供有利的解决方式,并帮助他一起面对问题进而解决问题。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肯定学生自身价值,帮助学生摆脱课堂学习紧张的气氛,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避免重蹈覆辙走弯路,最终可以找到属于自己合适的学习方式,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二、教师需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宽容,不可以全盘否认学生

生而为人就一定会有所犯错,教师如此,学生亦是如此。现阶段依旧存在部分教师深受传统教学观念影响,他们认为一旦发生学生出现错误,就必须及时进行批评教育,否则将会对学生造成不良影响。经常受到批评的学生由于没有人帮助他寻找问题根源,因此依旧抱着错误观念继续下去,更有甚者甚至丧失对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在碰到学生犯错的情况时,首先应该安抚学生情绪,其次应该帮助学生一起寻找导致错误的原因,并给予一定空间指导学生进行错误纠正,进而帮助学生自行纠正错误,为学生后期学习生涯产生积极影响。教师在教导学生的过程中应该耐心对待,不能急功近利地刺激学生。

例如,教师在进行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课文《少年闰土》课堂教学时,随机选择学生进行主人公“闰土”形象表述。可能会出现某些学生在表述问题时咬字不清晰,或者语言组织能力不佳导致主体意思表达不清楚的情况。这些现象都可能是学生紧张时出现的,这时教师不能严厉呵斥学生,而是应该保持微笑的表情,鼓励他不要紧张,慢慢梳理自己的思路,重新编排语言再进行回答问题。学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无论回答正确与否,教师都不能中途打断学生的发言,应该在学生表述全部意思之后再进行评断。面对学习基础比较差的学生,教师应该课下寻找合适的时机对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进行了解,再根据了解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有针对性帮助学生改正错误学习方式,使他们学习方向保持正确。

三、教师应该善于发掘学生“闪光点”,因材施教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具备独一无二的思维方式,不与他人相同,他们都有着一定的优势,并且这个优势可以使得他们发光发热。因此,教师应该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即优势和优点,有针对性地制定适合每个学生的教学模式,使得每个学生都在相同的起跑点进行学习和成长。不是每个学生都擅长学习知识,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喜爱的事物和方向,教师不应该否定除了学习之外的一切方向,而是应该尊重每个学生的选择。

例如,班级里常常有一些学生,他们的学习成绩不是非常理想,可是在其他方面却表现出超乎常人的天赋。但是在如今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生往往会感到迷茫,甚至于迷失方向,认为自己喜爱的事物是不正确的。教师应该及时给予引导,避免学生错失时机,根据每个学生不同,选择针对性地鼓励或帮助学生朝正确的发展方向前进。

综上所述,小学教师应该将赏识教育渗透至课堂教学中。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拥有属于自己的闪光点。教师应该及时发掘学生的优势和长处,并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方案,因材施教,帮助学生肯定自身价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于课堂学习的兴趣,为学生后期学习生涯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唐姣.赏识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影响及运用[J].小学教学研究,2019(23):94-96.

[2]康效玉.小学语文教学中赏识教育的融入研究[J].名师在线,2019(22):47-48.

猜你喜欢

赏识教育应用策略小学语文
给“赏识教育”踩刹车
小组活动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技校制冷专业课程一体化教学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