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朗读之趣,赏语言之美

2020-06-30张越

小学生作文辅导·上旬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小学低段语文朗读教学策略

张越

【摘 要】 朗读是培养低段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支点,可以促进能力的综合提升。本文在论述小学低段语文朗读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说明教师实施朗读指导的策略,认为教师应当区分朗读层次,重视教师范读,运用拍手表现节奏,并开展角色扮演式的朗读活动,教师也要重视朗读评价,促进学生的自我反思。

【关键词】 小学低段语文;朗读教学;策略

朗读是小学语文教与学中经常使用的基本方法,是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无论语言文字知识的习得,还是审美、阅读等高阶能力的发展,都与朗读密切相关。低段小学生处于书面语言学习的起步阶段,教师更要运用朗读法,引导学生领悟汉语言的规律与结构。本文结合教学经验与思考,浅析小学低段语文朗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多维思考,建立朗读目标

目标是朗读教学的牵引,教师要在观念上明确学生应达到的能力,让学生了解教师对朗读效果的要求。教师可从以下两方面建立朗读目标:一是对接课标要求,立足于低段学生的能力基础来提炼宏观目标。课标中对1~2年级的要求是:“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因此,教师要兼顾基本功培养与课文鉴赏两方面。“有感情”“感受语言的优美”的表述,实质上是对学生把握节奏、理解意义等方面的能力提出了初步要求。二是根据文本类型来确立课堂中的微观目标,不同的文体应读出不同的趣味,如儿歌、散文、古诗、童话各有不同的读法。教师应加强教学设计,将学生能力与文本特性综合起来考虑,以此为基础展开朗读指导。

二、巧妙启发,实施朗读指导

1.区分层次,进阶提高

小学低段课文文字少,课堂中往往可以开展多轮朗读活动,朗读与课文精讲融为一体,教师要注意区分朗读的层次,促进学生能力进阶提高。

例如,教学二年级儿歌《田家四季歌》时,教师先让学生跟随录音轻声朗读课文,熟悉本课出现的生词,掌握它们的读法。其次,教师结合图片,逐句与学生一起品析课文,在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后,教师开展“分组读”的活动,让班级的四个小组分别朗读其中的一段。每个小组读“春、夏、秋、冬”各一个季节,感受到了接力一般的乐趣,对儿歌结构的认识更深。最后,教师再逐段开展细致的朗读指导活动,如提示学生处理好“麦苗儿”“桑叶儿”的儿化音,对一些句子使用“/”进行意群划分等,让学生带着喜爱大自然的感情来读课文。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对课文的熟悉度逐步提高,每次朗读都比上一次有更多发现和领悟。

2.教师范读,生动演示

教师范读在朗读教学中必不可少,不仅可以直观地演示课文读法,更可以凭借教师在朗读时的精神状态来影响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发现朗读原来并不枯燥,而是充满了趣味。

例如,《日月潭》是一篇写景美文,但是学生读起来往往显得十分艰涩,并没有显现出文中的美感。教师在有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后,再教学这篇课文时,先用教师范读来对学生构成一定的情绪感染。如在读第三自然段时,教师的语气明显慢了下来,在语言中表现出了日月潭清晨时分的神秘。结束了范读后,教师再对具体的技巧进行指导,如第三自然段“薄薄的”“点点”“隐隐约约”等叠词的读速应当略微加快,并且叠词前半部分应重于后半部分。教师要锻炼个人的朗读能力,让学生体会到朗读是一门艺术,培养学生对朗读的兴趣。

3.拍手表现,找准节奏

拍手法在小学低段朗读教学中非常适用,能够为朗读活动创造动作表现的支架,让学生更为准确地找到课文的节奏。全班同学一起拍手朗读,也有助于学生在集体的节奏中矫正自己的朗读方法。

例如,在二年级上册教学《拍手歌》时,师生在课堂中开展边朗读边拍手的活动。先由教师提供示范,让学生知道应当将拍手的节奏完全融入朗读自身的节奏中。再让学生尝试自己练习,并与同桌讨论感受,最后再全班齐读,用拍子声为儿歌“伴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体验到了语言的乐趣,又加深了对语言规律的认识。如在朗读“动物世界很新奇”“孔雀锦鸡是伙伴”等句子时,后三个字的朗读节奏与拍手速度都比前文要快。句子的逗号和句号,则有如拍手时的“停拍”,停留的长度也不同。当教师以图式化的方式讲解朗读技巧时,学生往往不得要领。但是当以拍手来表现时,学生却在节奏中领会到了语言的美感。

4.角色扮演,融入情感

部编版语文课本中加入了许多有趣的童话,其中很多童话都以对话来推动,对这些课文,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角色扮演的基础上进行朗读。在朗读前,先指导学生深入地体会角色情感,将故事读得活灵活现。

例如,对《狐狸分奶酪》一文,教师先结合学过的课文《狐假虎威》,让学生想想狐狸在故事中的常见形象是什么,把握狐狸狡猾、诡计多端的形象。教师进行讲解:“其实狐狸一开始就想戏弄这哥俩儿,所以它的语气应该是有点神气的。熊哥哥、熊弟弟为了一块奶酪争执不下,它们的语气应该是焦急和愤怒的。”最后,教师再让学生每四人为一组分别读旁白、熊哥哥、熊弟弟和狐狸的语言,依据教师的指导在朗读时融入感情。通过这种朗读方法,学生品味到了童话故事语言的趣味性。

三、促进反思,创新朗读评价

朗读效果要依靠学生的反思获得提升,学生的反思则以适当的评价为基础。在小学低段语文朗读评价方面,首先应更新教师的评价思路,其重点是准确評价,指出得失。例如,学生在朗读《妈妈睡了》时,语速过快。于是教师进行评价:“同学们读得很整齐,但是却不够生动。整篇课文都在描述睡梦中的妈妈,语气应当慢一些,请读出那种静静观察妈妈、害怕打扰妈妈休息的感受来。”其次可开展学生互评,当一名或一组学生在朗读时,由其他学生充当鉴赏者,真实地说出自己的感受,以生生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进行深刻反思。

【参考文献】

[1]黄菊.朗读:让语文教学充满生命力——面向语文核心素养的小学低年段学生朗读能力训练[J].教育观察,2018,7(08):43-45.

[2]徐海燕,吴小街.小学低段语文的朗读教学艺术——薛法根老师《比尾巴》教学片段赏析[J].江西教育,2019(20):56-58.

[3]陈晓兰.读出汉语言的滋味——浅谈小学语文低段朗读教学的现状、问题与策略[J].小学教学研究,2019(03):53-55.

猜你喜欢

小学低段语文朗读教学策略
实现小学低段语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从学生学习的视角分析小学低段语文的朗读教学
推进“自主识字实验”的有效措施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