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引导深度阅读,让小学语文课文学习绽放异彩

2020-06-30吕玉清

小学生作文辅导·上旬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深度阅读人物形象结构

吕玉清

【摘 要】 深度的语文阅读教学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内化学生的情感。设置深度阅读的内容,引导学生多角度窥探人物形象,体悟文章结构,多方位体会文章情感,从而提升学生语文课文阅读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 深度阅读;课文;人物形象;结构;情感

深度阅读就是建立在读者对事物的了解上,通过阅读生活中在别人身上发生的事件,联系自身的情况进行对比,再锤炼出更进一步的思想,不仅丰富了自己的生活,而且深化了思想,是小学语文学习中一举多得的好办法。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的思想中,阅读常常是一种工具性的需要,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往往会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正确的解读,往往忽略了学生对问题多角度的思考,课文学习时通常会忽视学生的思维培养,将文章内容趋于简洁化,而文章情感将变得统一化。小学生对文本的阅读不够深入,而深度学习正是针对传统阅读教学中出现的这些问题所提出的新兴教学理念,小学语文课文的学习要告别简单的读与讲、问与答,就要进行深度阅读。教师可以运用观察、反思、迁移等方式对学生在语文课文的学习中提出要求,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层次与情感迁移等方面的练习,促进学生多向思维能力的发展。

一、深度挖掘,多角度窥探人物形象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学生不是在文本中寻找意义,而是在文本中创造意义,创造出更为生动的人物形象。老师的讲解与分析不应被带入学生自我的观念之中,而应让学生进行主动的思考,在阅读实践中寻求个性化的体验。

例如在教学低年级课文《小松树和大松树》一文时,课文旨在让学生体悟小松树人物形象的变化,从“你看,我长得多么高哇,你呢?”到“听了风伯伯的话,小松树惭愧地低下了头。”这一变化中,感受小松树改变了原来傲慢的形象,知错惭愧。小松树无疑是本文主人公形象的分析主体。教师们往往也会抓住这一主体形象进行分析,让学生更为深刻地感受小松树的变化过程,从而体悟文章所要传达的思想。但是,深度挖掘文本的内涵,我们发现,课文中一共有四个主人公:小松树,大松树,风伯伯和大山爷爷,文本给予大松树的描写并不多,仅一句“大松树听了,并没有回答”,大松树听了小松树的话并没有回答,那么大松树为什么没有回答,大松树又在想些什么呢?从中我们又可以了解到大松树有怎样的优点呢?这些深度的思考便让大松树的形象不再局限于文本中的一行字,更多的是学生对大松树这一形象的认知。文本中的风伯伯和大山爷爷呢?它们又做了些什么?深度挖掘,你能读出风伯伯的和蔼可亲,风伯伯对小松树的理解与宽容,大山爷爷的默默无闻与无私奉献。在教学这篇文章时,学完课文后,我提问学生:“学完了课文,你最喜欢谁?为什么?”通过在教学时引导学生深度思考,挖掘作者留白之处,我得到的学生的答案不再局限于对小松树和大松树的评价,他们也会看到风伯伯的胸怀,看到大山爷爷的奉献。这是一个从多角度窥探人物形象的尝试,并获得了意想不到的答案,着实令我惊喜。

我想,在语文课文的学习中,“教”是“学”的引导,在强调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同时,我们更要强调教师文本解读的個性化,对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教师应将更多的思考和设计放在学生的角度去衡量,在一个新角度的审视下,能将文本的内涵发挥得更为丰富,为小学阅读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二、个性异构,多方面体悟文章结构

在语文阅读的教学中,文本的结构分析也是学生提升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在学习文本之后,我们可以去尝试阅读同类型的文本,或者说是它的“连锁文本”,通过比较阅读,最终达到两者“文体结构”的融合。以一篇文本的学习,带动多篇文本的解读,这样的课堂教学是有内涵、有效率的。

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名师在演绎精彩课堂时,旁征博引,纵横捭阖,让我们为之击节叫好。他们的教学有一个明显的共同处,就是文本的拓展宽,教学信息量大,学生接触学习资源广。在教学《台湾的蝴蝶谷》一文的片段时,我也会将其与之前学过的《月亮湾》一课进行类比学习,让学生练习说话,学会写话。再如我们使用的部编版教材中,在教学《黄山奇石》第二课时,我们把重点放在对课文重点词句的理解上,特别是文中的比喻句,更是这篇课文的一大教学重点,把学生学会写比喻句作为一项教学任务也是可行的。仅仅与此,课文的教学对二年级学生来说印象是比较深刻的,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再读课文,尝试根据课文的写作方式共同说一说并写一写“周庄的桥”,很多学生在课堂上十分积极,在深度阅读后,再帮助孩子们体悟课文的结构,然后用填空的形式让学生写一写周庄的桥,由词到句,由句到段,最后让学生回忆课堂所学,练习写周庄的桥,学生的写话都十分精彩。我想,文本的拓展和教学的链接也将成为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必备的重要素养之一。这样的教学不单决定了文本的宽度,更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教学的深度。

我想深度阅读对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是十分有帮助的,深度阅读能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和逻辑思维,也能让学生在积极的思考中学会从多方面看待教材,学生的思维将更加活跃。

三、提升思维,多方位体会文章情感

在小学语文的课堂中,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情感的情节时教师可以将话题扩大化,将文章看得更为透彻,由表及里,结合文章的背景深度体会,将文章的情感不止流于表面。

在语文教学中,古代的诗词虽简短精辟,却能从各个字眼中读出诗人要表达的意思,联系诗人的生活实际与朝代背景,我们将会有更多更深刻的解读。例如在柳宗元《江雪》的教学中,学生眼前看到的是一位在大雪中穿戴蓑笠的老翁,学生理解诗意,解读诗中作者内心的情感不成问题。如果仅仅是常规的解读,课堂可能会变得黯然失色。当教学有了一定的深度,课堂也会变得更为精彩,教师不仅要把握好课堂的时间,让学生从课堂中吸收真正的知识,还应该去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感知,多方位体会文章情感,丰富学生内心的美妙世界。

深度的语文教学能够培植学生的思想。教会学生自主思考的“深度学习”已成为一种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理念。

【参考文献】

[1]黄玉花.深度阅读对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探究[J].求知导刊,2016.

[2]黄吉鸿.建构文本主体有效开展阅读,小学语文文本解读策略之浅见[J].青年教师学报,2007.

猜你喜欢

深度阅读人物形象结构
聚焦语文要素,整合单元教学
中外小说中女性人物形象对比分析
当型结构与直到型结构的应用
物质结构规律归纳
戴着镣铐起舞
多元化引导促学生深度阅读的研究
从改编影片看电影与文学的关系
高中语文教学中深度阅读的探索与实践
半包围结构
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深度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