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东北振兴战略的辽宁中小城市招商引资路径探析

2020-06-30刘文光李世博

辽宁经济 2020年6期
关键词:东北振兴

刘文光 李世博

〔内容提要〕辽宁中小城市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是影响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以东北振兴为背景,选取了招商引资基础相对薄弱但近年来成效显著的朝阳市的部分做法作为例证,对辽宁省中小城市招商工作现状、面临的挑战以及存在的短板进行探讨分析,并提出深化辽宁中小城市招商引资的路径。

〔关键词〕东北振兴 辽宁中小城市 网络招商

招商引资是一座城市的重要战略之一,对一座城市增强经济发展动力、提高财政收入和综合竞争力、补齐做强产业链条、带动就业创业、实现全面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东北,并在东北振兴座谈会上作出重要指示后,东北地区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期。在此時代背景下,辽宁尤其是域内中小城市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对全面落实总书记要求,抢抓振兴机遇,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性作用。

目前,辽宁各级党委政府都对招商引资工作高度重视。但就招商成果而言,由于经济基础、资源、政策等方面的不同,以沈阳、大连为代表的辽宁大型城市和其他12个中小城市之间的差异十分巨大(见图1)。辽宁各城市之间差异如此巨大,亟需域内中小城市进一步科学合理精准定位招商重点与主攻方向,创新体制机制,完善产业配套,强化项目服务建设,抓住新一轮东北振兴的机遇,进而快步追、齐头进,甚至达到弯道超车的目标。

一、以朝阳市为例分析辽宁中小城市招商引资工作特点及面临挑战

2019年末,新华社以《经济落后地区缘何成了振兴前线——辽宁朝阳“逆袭”的观察》为题,对朝阳振兴发展进行了报道。该报道指出:“朝阳市自然资源匮乏,区位条件差,经济总量仅占辽宁全省3.2%,工业化率仅为22.7%,一度被认为是没有发展希望的城市。”“2019年前三季度全市建设项目675个,同比增加239个,个数排沈阳、大连之后,居全省第三;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1.1%,增速全省第一;民间投资同比增长26.9%,增速全省第一,增速高,结构好”朝阳市以招商为牵引,拉动七个省级经济开发区迅猛发展,实现了在“逆境”中的“逆袭”,取得了备受瞩目的发展成绩。

(一)主要特点

1.普遍发力重视程度空前。近年来,朝阳市把招商引资作为对外开放的头等大事,视为政府一号工程,招商思路举措紧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振兴的重要讲话精神,且紧密结合乡村振兴、扶贫、环保等重大政治任务,将“七抓”作为主导理念理念,即党政领导带队抓,开发区常年抓,乡镇全力抓,业务部门主动抓,组织和科技部门抓人才和科技项目,新老企业一起抓,市委市政府抓调度督查和考核,强力推进园区建设、飞地经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等具体工作,调动全市力量吸引企业,服务企业,力度之大在辽宁各中小城市之中是较为突出的。

2.方向上以京津冀为主攻。近年来,京津冀地区产业转移给朝阳招商引资工作带来重大机遇,加之辽宁高铁网络逐步完善,朝阳与京津冀地区的经济距离缩短至1小时,进一步给朝阳招商带来了巨大的区位优势。朝阳市委市政府经过充分调研,紧紧抓住当前京津冀产业转移以及京沈高铁即将全线贯通等历史机遇,作出以全市七个省级经济开发区为龙头,面向全国主攻京津冀,狠抓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的重要战略决策,全力引进有规模、有质量、有实力、有税收、有就业、有市场、有技术、无污染、肯于投入的项目。仅2019年1—10月,全市新就引进项京津冀项目360个、落地开工212个。

3.产业上初步形成特色。朝阳积极适应需求结构变化趋势,以市场为导向,实施了“四个驱动”,进一步突出了产业和载体的特色化发展。朝阳市坚持产业规划引领、链条式集聚、集团化引进,每个县(市)区都初步形成了2个以上有自身特色的工业产业集群,全市重点产业集群达到21个。如建平县重点打造了“2+1”产业体系,即重点围绕“家居制造和新型建材”两大主导产业,着力建设1个高新技术产业园,重点发展家居制造、装备制造、新型建材等产业;喀左县重点培育装备制造、紫陶建材、半导体新材料、纸塑包装四个产业集群;凌源市重点培育凌钢精品钢及深加工、汽车和非金属新材料三个产业集群等。

4.载体上持续不断的优化。朝阳市积极推动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在基础设施、投融资平台、市场化运营、项目服务等方面持续发力,下属七个县(市)区的主要开发区全部晋升为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成为开展招商引资的最主要平台和核心牵动力。同时,大力发展“飞地经济”,分别在七个县区的省级开发区内规划了一个3~5平方公里的“飞地经济”专属园区,紧紧围绕当地资源禀赋和特色主导产业,承载乡镇场街招商引资项目。全市七个“飞地经济”园区全部被确定为第一批省级“飞地经济”园区。2018年以来,全市累计引进飞地项目570个,其中落地开工336个,153个乡镇场街实现飞地项目落地,覆盖率达到86.9%。

(二)面临挑战

1.京津冀产业转移进入尾期。京津冀产业转移预计2020年底结束,抓住最后机遇可将京津冀产业转化为本地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若抓不住,京津冀产业转移结束后新的产业布局定型,企业迁移意愿降低,招商成效势必下降,甚至有可能出现“无商可招”的局面。

2.高铁时代“双刃剑”效应。随着高铁网络的完善,资金流、物流、客流,大量涌入,给中小城市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但与此同时,中小城市的劳动力、消费力同样在向高铁沿线的大城市流出,高铁时代带来的究竟是“虹吸”作用更强,还是“洼地”效应更明显,犹未可知。

3.招商引资竞争日趋激烈。随着国家东北振兴的政策逐渐落实,部分政策更有利于大城市招商引资,如辽宁自贸区政策实施,使进出口贸易事实上会向沈阳、大连及营口等港口城市倾斜,大城市在招商中的优势势必更加明显。而从招商一线来看,特别是县域一级招商,由于区位条件相近,产业资源类似,各县之间的竞争也在加剧。

二、制约辽宁中小城市招商成效提高的主要短板分析

(一)经济层面存在短板

受限于城市发展水平和经济基础,辽宁中小城市在招商工作中存在一定的先天短板。

1.整体服务供给相对欠缺。在生产性服务业方面,第三方服务供给存在很大的空白,虽然现有的服务产品量大,但是质不高且种类不全。如物流业,大件物流不缺,但企业更为需要、也更为重视的小件物流却是不多,且价格难以被企业接受。配套服务产业的细分产品供给不足,成为制约企业投资的一大重要因素。在生活服务业方面,虽然消费水平低,但是消费产品种类也相对较少。教育、娱乐等方面也都面临相同问题,企业家对在辽宁中小城市生活缺乏兴趣,以致影响了招商成效。

2.集聚化特色化程度有待提高。虽然辽宁各中小城市都有明确的产业发展规划,但是仍需时间发展壮大,现阶段产业较为分散。比之京津冀地区一乡一产业,乃至一村一产业,在产业集聚化程度上存在很大差距。目前,辽宁个别中小城市产业事实上较为分散,且特色不突出,使一线招商工作实质上并非是根据本地产业招商,而是盯住好项目招商,一旦有好项目,不论是否符合本地产业规划,也会加大力度引进。这种情况短期内有利于地区经济发展,但也加剧了招商竞争,长期看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产业集聚。

(二)人文和制度层面有所不足

1.对营商环境改善认识不够。企业对辽宁地区的营商环境建设成果的了解不够深入,辽宁诚信招商品牌还未打响。无论是早些年“投资不过山海关”的论调,还是近年来“东北招商JQK”的说法,都使企业对到辽宁投资抱有一定顾虑,投资主动性不强。部分刚刚落地的企业,对后续营商环境服务是否到位缺乏信心。

2.中小城市劳动力供应不足。高端人才不愿意落户小城市,难以引进,招工本地普通劳动力也存在难度。据企业普遍反映,辽宁中小城市的普通劳动力在敬业精神、工作精度、吃苦耐劳等方面与京津冀地区的工人有一定差异,与南方工人差距更大。招工难且用工难成为企业来投资时的一大顾忌。

3.招商专业化和市场化程度较低。目前,招商工作的专业化需求越来越高,南方地区已经普遍采取市场化招商的运作方式。但现阶段辽宁中小城市的招商工作实际是按照政府的规章制度和工作方案进行,在组织机构上由政府部门亲自下场操作,在人员上也是由公务人员在一线奋斗拼搏,这种招商工作机制具有组织力强、规模大、直面企业效果好等优点,但实事求是地说,市场化程度比之专业招商机构仍有欠缺,人员的工作能力也良莠不齐。

(三)招商举措层面存在短板

目前,常用的招商举措是多年招商工作总结积累的宝贵经验,但也存在一些短板。

1.政策支持吸引力不强。优惠政策力度,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企业投资选择。但由于各地实际情况不同,总体看辽宁中小城市能出台的优惠政策力度不一,个别中小城市出台政策吸引力不強。

2.招商引资的手段单一。以商招商、敲门招商是目前辽宁中小城市,特别是县域一级招商中最常采用的,其中以商招商通过现有企业家资源,采取企业家推荐,再上门拜访洽谈的方式,优点是获得线索容易,拜访企业时“好张嘴”,缺点是资源日渐枯竭,且本质上是一种人情招商,效果如何要看企业家的发力程度。上门招商是通过一线招商人员前往相对固定区域企业,登门拜访打开招商,优点是可以拓宽招商范围,扩大招商对象。缺点是总体而言效率低下,与企业接洽难,容易打消招商人员积极性,且易出现“撒大网捕小鱼”现象,浪费招商资源和劳动力。

3.网络招商技术应用欠佳。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网上招商已被各地引资所普遍采用。完善的招商引资信息化平台,不仅能拓宽政府部门招商信息来源渠道,还能有效促进政府部门管理理念、手段的创新。就目前而言,辽宁中小城市对网络平台的应用还不够广泛,招商资源信息管理平台建设,大数据技术的应用等都未得到普遍的推广和应用。

三、创新发展辽宁中小城市招商引资的主要路径

(一)深化以商招商成果,发挥落地企业在招商中的带动性作用

1.建立针对企业招商奖励机制。建立合理制度和奖励措施,对提供招商线索并成功落地的企业家给予一定奖励,充分发挥现有企业家资源作用。

2.借服务企业树立良好口碑。通过定期召开座谈会、茶话会等方式密切政府与本地企业之间联系,增强企业投资发展信心的同时,促使企业对外宣传本地区,打响口碑。

(二)提升服务企业能力,强化对落地企业的扶持和服务力度

1.加快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特别是对企业更为关注的小件物流、仓储等第三方服务产业,实施大力度密集招商,先引入一批,提高区域产业吸引力,即先“备好菜”再请“企业上桌”。

2.加强一线劳动力有效供给。建立政校企中介等多方合作机制,为企业培养一线工人。由政府相关部门牵头,促成企业与朝阳市域内高、中等职业院校以及中介机构合作,大力开展针对农民工、失业人员、各类院校待就业毕业生的短期培训,为企业定向提供一线工人。提高奖励水平,深化柔性引进人才工作成效,不求人才为我所有,但求人才为我所用,以规避城市丢人才吸引力不足的问题,补充高端人才不足短板。

(三)打造核心载体上优势,强化城市对项目的承载能力

1.突出强化经济开发区建设。全力向上争取资金、争取政策、争取项目,将资源向开发区集聚,不仅把经济开发区打造为招商核心平台,更要打造为竞争优势平台。

2.狠抓“飞地经济”发展。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加大奖惩力度,充分激发乡镇抓发展、抓招商、抓项目的干劲和热情。进一步完善开发区与乡镇街高效对接机制,明确职责定位,乡镇的重点任务就是提供信息,开发区的重点任务就是与乡镇一起招商,搞好项目准入和落地开工建设,让项目招得来、落得下、服务好。

3.强力推进老企业转型升级暨对外合资合作。盘活现有资产存量,全力寻找有实力的企业进行合资合作,让企业都成为抓招商、上项目的主体。

4.借“高铁”春风发展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等产业。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产业发展,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分工进一步深化,信息系统运维、语音服务、给数据打标签、训练模型参数等技术含量稍低环节在北京、沈阳等地愈发不具有比较优势。高铁贯通后,京沈等地此类企业寻求战略转移,辽宁中小城市可以抓住机遇进行产业承接。

(四)夯实基础性建设,提高招商工作成功率

1.建设专业化队伍。加大对招商人员的专业化培训力度,建立一支职业化专业化的招商引资工作队伍。如集中开展招商话术、谈判技巧、法律法规知识等方面的知识技能培训,增强招商技巧,提高招商成功率。同时,也要强化招商人员的心理疏导,帮助招商人员克服来自工作压力、职业倦怠等方面的心理问题。

2.完善招商工具箱。深入梳理培育本地優势资源和优势条件,建立招商工具箱。针对不同招商地区、产业编制清晰的招商说明书,加大宣传力度,以自我优势增强对客商的吸引力;要全面梳理现有政策,研究制定特色政策,形成系统的政策清单,突出我们与其他地区的差异,在差异化中寻找商机;总结归纳好全市生产要素,制定要素清单,让客商做到心中有数,增强投资创业的信心。

3.构建商会网络群。以商会为基础,充分利用朝阳驻外商会和外地驻朝阳商会资源,建立定期联系机制,寻求商机,使商会成为招商引资的信息员、中介员和服务员,同时挖掘青年人资源。利用假期组织在外就读的高校大学生、青年创业人士进行座谈,鼓励青年人回乡创业。

(五)切实改善营商环境,增强企业投资信心

1.贯彻落实“放管服”改革。出重拳实招优化营商环境,将政事职责不清晰、管理体制不顺畅、生机活力不充足、资源配置不合理等招商引资道路上的“绊脚石”挪开,从根本上解决阻碍招商引资推进的深层次问题,让营商环境从短板变成辽宁新的后发优势,彻底扭转“投资不过山海关”的不良印象。还要进一步加强对辽宁营商环境建设成果宣传,增强投资者到辽宁中小城市招商的信心。

2.建立健全诚信招商机制。完善规章制度,鼓励诚信招商,使招商人员在招商工作中不乱许诺,有许必践,在项目落地时全面服务确保顺利开工建设,运营后持续服务保证发展。对招商过程中不诚信现象进行惩罚。

3.强化对投资者个体服务。强化对企业家个人服务,让到辽宁投资的企业家享受引进人才等相关优惠政策,如给予企业家安家落户,子女教育优先选择等优惠政策,把企业家的“心”留在本地。

(作者单位: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猜你喜欢

东北振兴
不要再把GDP作为衡量东北振兴的标准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要勇于破困前行
东北振兴,关键在于制度的“振兴”
文化与地域发展
辽宁“海绵城市”建设研究
新一轮东北振兴形势下哈尔滨市食品工业发展的思考
“东北振兴”区域政策经济效益评价
东北国有企业资产证券化可行性分析
全国新一轮东北振兴拉开帷幕
以全面创新来提高东北振兴的总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