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教师利益诉求研究

2020-06-30康旭东刘盛博孙莹

辽宁经济 2020年6期
关键词:教代会高校教师利益

康旭东 刘盛博 孙莹

〔内容提要〕教师利益需求的满足是大学内部治理的基础,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教师的利益需求逐渐从物质利益需求向精神利益需求演化。本文以高校提案文本为基础,采用内容分析法对提案内容进行剖析,并以某985高校提案为研究实例,探索教师利益诉求多元性、复杂性等特点及其演变趋势,为高校内部结构治理提供参考的同时,提高教师师资队伍水平,进而推动建设“双一流”高校进程。

〔关键词〕教师利益诉求 教代会提案 985高校

注: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研究型大学教师利益诉求取向与演进趋势分析”(项目编号:15YJAZH028)的研究成果

高校教师作为高校的重要构成要素,一方面是高校治理体系中的实践者,另一方面也是完善高校内部治理理论的参与者。2015年11月,国务院正式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将完善高校内部治理结构作为高校改革的主要任务,要求高校完善民主管理和监督机制,扩大有序参与,加强议事协商,充分发挥教职工代表大会、共青团、学生会等在民主决策机制中的作用,积极探索师生代表参与学校决策的机制。

高校教师代表大会(以下简称“教代会”)是教师参与大学治理、表达个人利益诉求的主要途径,教代会提案是教代会代表在广泛征集教师意见、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按照规定程序向教代会提出,经提案工作委员会审查立案后,由学校职能部门承办的书面意见和建议,提案可反映出高校教师对大学治理过程中存在问题的表达,同时也可以揭示出教师对满足个人利益需求及改善治学环境的愿景。对教代会提案的剖析,有助于了解高校教师在高等教育发展不同历史阶段的利益需求变化,促进高等学校民主管理。

既有研究主要从两方面开展,一方面是利益诉求机制,另一方面是利益诉求内容。研究发现,目前高校存在较多教师利益诉求机制不健全现象,具体体现包括思想认识不足、渠道建设不力、方式方法陈旧、高校教师的诉求表达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的偏离、与利益表达相关的制度体系还不健全、部分教师的正确维权意识与法制意识有待加强、部分相关机构的官僚化与低效能化、利益表达渠道不健全、不通畅等问题,不利于教师利益需求的合理满足。除此之外,人们还借助回应理论对教师利益诉求回复质量进行了详细分析,其中尹大伟对详细讨论了青年教师的利益诉求特征及回应策略。李萧萧构建了教师利益诉求回应质量的测度指标体系,分别从政务信息的公开、办事规程的公开、信息覆盖程度等14个单项指标对教师利益诉求回应质量进行测度。在教师利益诉求内容研究方面,人们多采用抽样调查方式对教师利益诉求进行调查,发现教师利益诉求主要集中在薪酬、职业发展、生活福利等方面,康旭东等人采用知识图谱方式对三所985高校的利益诉求内容进行了详细分析,发现这些高校教师的诉求内容有较大相似性,主要诉求内容包括教师生活质量保障诉求、教学质量保障诉求、教学设施管理诉求等九个方面。

一、教师利益诉求的内涵和类型

(一)教师利益诉求的内涵

利益诉求的根源在于人们对于自身需求的满足,是指一定的社会集体、组织或个人为获得自身在生存、发展和心理的满足而对经济、地位和权力的申诉与请求。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的需求划分为五个层次,分别是人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情感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由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使他们在工作过程中不仅需要满足个人的物质利益需求,还需要不断满足个人的精神利益需求,尤其是学术利益需求。物质利益需求是人们最基本的需求,高校教师作为一种职业给人们提供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包括基本工资、绩效、社会福利等,同时高校教师从事的科研教学活动也需要具备基本的设备及环境条件,如办公室、科研经费、实验仪器设备等。学术利益需求是教师群体所具有的一种特殊精神利益需求,是教师获得精神层面满足的重要途径,可表现为职称、科研水平、教学水平等,教师的精神需求还包括文化需求、情感需求等,因此根据教师群体的利益需求差别,本文将教师的利益诉求划分为三种类型,分别为物质利益诉求、精神利益訴求和学术利益诉求。

(二)提案中的教师利益诉求类型

提案内容涉及高校管理中的各个方面,因此参与提案答复的部门也涵盖了高校各个职能部门,依据教代会提案的内容及提案答复的部门,可将教代会提案分成五种基本类型,即教学科研类提案、组织人事类提案、基建资产类提案、后勤保障类提案以及软性建设类提案。不同类型提案中,涉及的教师利益诉求类型也有所差异,高校教师提案类型与利益诉求关系矩阵将三种类型的利益诉求做了进一步划分(见表1)。由此可见,教学科研类提案和组织人事类提案中涉及的教师利益诉求多表现为学术利益型诉求,其中教学科研类提案内容涵盖了人才培养机制诉求、发展规划建设诉求和教学质量保障诉求,组织人事类提案内容主要围绕教师评价机制诉求展开;基础资产类提案、后勤保障类提案及部分教学科研类提案主要体现的是教师的物质利益诉求,包括教学设施管理诉求和教师生活质量保障诉求;而教师的精神利益诉求则可以在软性建设类和部分组织人事类提案中体现。

二、高校教师利益诉求的实例分析

(一)数据来源与分析方法

不同高校的教代会提案开放途径和公开程度不同,本研究选取一所教代会提案数据完全网站公开的某“985工程”高校(以下简称“高校A”)作为样本,选取的时间段为2007—2016年,共包含了10年的提案数据。根据统计,2007—2016年间近十年高校A受理并公示的教师提案及答复为344件,平均每年收到提案约35件,相关职能部门对所有的提案和建议都给予了较为详尽的答复。由于数据量较多,采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对提案文本中的特征词进行抽取及统计,借助科学计量学研究中常用的词共现分析方法对提案内容主题进行划分,揭示教师的利益诉求演进趋势。

(二)2007—2016年某985高校教师提案类型演化分析

本研究以2007—2016年间高校A的347件提案为研究样本,并以两年为一基本时间單位,得到五大类提案在这十年间的数量分布比例(见表2)。从整体上看,除了一直处于最少的软性建设类提案外,其他四大类提案数量的分布比例在各个阶段都比较接近,维持在20%左右,这说明教师的物质和学术利益诉求在各个阶段都是教师群体关注的重点。从演化趋势上看,教学科研类提案在每年的提案中占比逐渐增加,近年中提案数量占比明显超过其他类型提案。进一步分析发现,这与高校A在近十年中推出的一系列教学改革措施及高校自身建设一流大学的发展策略有关,例如课堂授课方式改革、教学评估方式改革等,每一项改革措施的提出都与教师利益密切相关。从教师诉求类型来看,软性建设类占比开始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

三、结论与启示

通过对数据的深入挖掘和剖析,清晰地展示出教师近年来的主要利益诉求特征。

(一)物质利益诉求:双一流大学建设中的教师生活质量的保障

通过对高校A各阶段诉求变化分析发现,教师生活质量保障和校园环境治理诉求等物质利益诉求在各个阶段都会出现,说明教师的物质利益需求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但始终是其最基本的利益诉求。对于教师群体来说,在高校工作的基础物质利益需要最应首先得到满足,这是他们工作得以继续的根本。从提案中教师生活质量保障诉求的数量来看,每一阶段中都包含较多数量的教师生活质量保障诉求。

(二)学术利益诉求:双一流大学教学质量保障与评价机制改革中鞭策教师的动力

一流的教学水平不仅需要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还需要高校具有完善的教学质量保障措施以及先进的教学设备。本案例研究中,教学质量保障作为学术利益诉求的代表也一直出现,说明教学仍然是教师重要的学术利益需求。从诉求内容来看,教学质量保障类诉求主要内容集中在教学设备上,教学设备是教师实现学术利益需求的前提物质条件。由于教学多媒体、教学用具及实验设备的使用频次较高,同时设备的更新速度较快,对教学设备的要求较高,教学设备的完备与否将深刻影响着教师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在本案例研究中,教师评价机制诉求在早期阶段有所体现,而后形成稳定机制后,相关诉求逐渐减少,说明教师评价机制趋于成熟,得到校内教师认可。

(三)精神利益诉求:双一流高校建设中不可忽略的大学文化精神

作为精神利益需求层面的代表,组织建设诉求和文化建设诉求在每个阶段的提案中也均有出现,但数量较少,说明该校一方面可能是这方面工作完成的较好,教职工的满意度较高,另一方面也可能是与该校的学科背景相关,但无论何种原因,教师的精神利益诉求都应得到重视。

(四)青年教师利益诉求:双一流大学建设中尤其需要重视的群体

青年教师作为高校建设“双一流”的生力军,在科研学术追求和生活质量保障方面都面临着巨大压力,研究发现高校A的青年教师利益诉求主要集中在物质利益层面,上述五个阶段中,几乎都存在青年教师福利待遇、子女入学、住房等物质利益需求问题,说明这是高校A青年教师普遍面临的问题。高校管理人员应全力保障他们的基本物质利益,使其能够全身心投入到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中。

(五)教师利益诉求的变与不变:双一流大学建设需要持续关注教师心声

教师利益诉求的变与不变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整体不变而局部变化。二是局部随着整体变化而变化。教师对校园环境、教学设施及对自身的职称考核及评聘制度的关注是提案中一直存在的关注热点,整体并未随着时间的变化而产生改变。可见,这些问题是高校建设进程中一直存在的问题,关系着教师群体的利益诉求的满足程度。总的来看,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社会价值取向的多元化,高校教师的利益诉求也呈现出多元性、复杂性等特点。这些诉求一方面是随着教师个人需求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从青年教师的以物质利益为主导的低层次利益需求到资深教授的以学术利益为主导的高境界利益需求;另一方面教师诉求情况也与我国基本国情、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水平相适应。因此,虽然教师群体在提案中的诉求主题不变,但诉求内容随着时代发展而变化。随着高校建设的不断发展,各阶段教师诉求的侧重点也有一定的变化。早期阶段各类诉求内容相似性较大,而在“双一流”建设方案提出后,各类诉求内容与之前相比差异较大。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有待解决,如教师评价的差异性考核、与双一流密切相关的精品课程建设、国际学生培养模式、研究生选拔模式等,这充分说明了教师参与高校管理与决策的积极性很高。虽然2015—2016年间“双一流”建设方案已经提出,2017年公布建设名单,但985高校在“双一流”方案提出前就已经开始推进一流大学建设。“双一流”方案的提出,打破了传统的利益诉求内容和模式,使广大教师群体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高校管理中,也充分体现出一流大学建设需要持续关注教师心声。

总之,作为高校发展的主要参与群体,教师群体的利益诉求得到满足是高校治理的必要条件。高校管理者应当重视教师的各种诉求并深入分析,针对关键性的问题集中力量加以解决。一方面能够回应教师的需求,增强其为学校和教育事业奉献和奋斗的动机与持久性;另一方面完善高校内部治理结构,为我国高校建设提供良好的治学环境。

(作者单位:1.大连理工大学技术研究开发院;2.大连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3.大连理工大学文科建设办公室)

猜你喜欢

教代会高校教师利益
回音壁:这篇文我很喜欢
幸福从“心”开始
高校教师党建参与的“四度”模型研究
I Love You, Dear China
加强高职院校二级教代会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中小学教代会的异化及破解
破解教代会中“假民主”需提高“五度”
高校教代会与大学民主治理的发展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内化及其促进机制探讨
汪建中“股市黑嘴”利益链的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