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高中政治教学面临的一些问题与对策初探
2020-06-30吕相斌
摘 要:新课程实施后,许多教师喜欢追求课堂形式的热闹,忽视课堂教学的成本和效益,造成学生心理的浮躁和对知识的认识肤浅,加重了学生课外学业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新课程的理念,按教学的规律办事;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具体策略体现和落实在课堂教学各个重要的环节中。
关键词:教学案例;新课程;课堂效益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0)20-0042-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20.020
课堂教学要讲究效果、效益、效率,即用最小的成本达成教学目标。但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有些教师热衷于课堂活动,付出不少教学成本,结果却得不偿失,课堂教学效益不高。在现实中,不讲效率的课堂不是个例。据某区最近的分析统计,课堂教学效率较高的课只占 5%~10%,课堂教学效率一般的课占 60%,而课堂教学低下的竟达30%。由于在45分钟的课堂中没有落实知识目标,于是不得不加班加点,延长教学时间,或者搞 “题海战术”,对学生进行集体留堂补课等,增加了师生的教学负担,造成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现在课改背景下出现的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思考,更需要我们提出相应的对策。为此,文章就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出现的主要问题与对策,谈谈认识。
一、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盲目使用多种不切实际的创新教学手段
高中政治教材的内容层次清晰,也通俗明白,引用的事例非常全面、典型。以高中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通过学生自读教材和教师稍加点拨就可以掌握,没有必要搞很复杂的活动。但是有的教师为了顺应新课改的开放式教学方式、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政治课堂盲目采用新课标主张的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探究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的实际,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不高,而且增大的教学成本也不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
(二)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方式单一
在高考的压力下,高中学生的学习负担较重,高中政治的教学方式仍然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忽略了学生的感受,无法让学生主动去思考,主要目的还是应付高考,这就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缺乏。学生的学习资料也是教师单方面提供的,学生习惯于从教师那里得到现成的知识,对于接受性学习已经习以为常,不善于思考,更不能主动提出问题,无法积极构建新的知识,这就不利于学生探究精神的养成。可以说,这是长期以来传统教学方式引领下形成的一种不良的学习品质。
(三)未充分結合学生实际,完全照搬照抄某些模式教学
新的教学模式强调“先学后教”,摒弃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学”的重要性。对于学生而言,自己的“思”在知识的获取过程中是重要的一环。高中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人生体验,开始理性地看待自然、看待社会和人生,教师完全可以启发学生从自己的人生经验及观察、思考中得出结论。但是有些教师的教学设计没有考虑学生的层次性和差异性,低估了高中学生的思维水平和心理特征,不仅扼杀了教师自己的教学个性,也无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二、新课改背景下针对高中政治课堂教学问题的对策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学生在掌握知识的道路上,没有迈出哪怕是小小的一步,那对他来说,这是一堂无益的课。无效的劳动是每个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的最大的潜在危险。”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也要求“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改进教学方法,增强课堂教学效果”。那么,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一)准确理解新课程精神,不要把某种教学形式标签化
现在许多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有偏差,好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是组织学生表演、辩论,等等,好像不搞活动就不符合新课程的理念。因此不顾教学内容、学生特点、教学效果,为搞活动而活动,突出形式忽视内容,忽视了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能力的培养,表面上热热闹闹,教学效果却事倍功半。这是对新课程实质的误解。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位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此新课程倡导加强课程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关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经验,发展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愿望和能力,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我们关注的是这种教学方式、方法能否既经济又有效地促进学生的知识、能力、态度、情感、价值观的提高,从而实现教学目标,而不在于搞了什么形式。其实,新课程不一定每节课搞活动,搞活动也不一定就是新课程。不应当把某种教学方法标签化、绝对化。
(二)课堂互动的形式要根据课程性质、教学内容及学生特点决定,要更加注重内容,特别是哲学教学
教学是有规律的。教师必须老老实实地研究规律,研究学生,一切按规律办事。教学不能想当然,不能随心所欲。我国教学艺术专家、国家级教师素养培训主讲首席专家吴松年教授在“有效教学十六条规则”中讲,互动有显性和隐性之分。真正的互动应当是思想的碰撞、心灵的激荡、智慧的启发、情感的交流,这才是我们追求的更高境界。特别是作为思辨性质的哲学,它是属于形而上的东西,它的学习更需要思考和感悟,是不断的批判、不断的追问。课堂中过多的身体的运动和喧闹,不仅无助于培养哲学思维,反而会造成学生心理的浮躁和知识的肤浅。例如教学“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时,教师可以依循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结合学生的认知需要,层层设疑,环环扣紧学生的心弦,时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教学内容情、学生情、教师情融为一体,让学生在这种教学活动情境中不断激发起新的学习冲动,从而以热烈而高涨的情绪投入学习,最大限度地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率。比如创设一些有教育意义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要求学生回答:为什么不能只抓学习而要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学习成绩的提高受哪些因素的影响?美国的金融危机为什么对中国有影响?世界上有没有孤立的事物?然后引导学生自读教材。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或者让学生自己寻找)一些典型、生动、有趣的有关事例。这更能促使学生积极地思考,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表达能力,还有利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体现出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要强化效率和效益意识,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采取措施,用最小的成本实现教学目标的最大化
高中新课程实施以后,教师们普遍反映课时紧张,这就要求教师具有效率意识和效益意识,要认真研究教学,研究在45分钟教学的各个环节如何实现高效教学。
1.要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和教材的重点、难点;要认真研究学生,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知识基础准确确定教学的重点、难点、疑点;在教学设计时,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基础,选择最有效的教学方式,最大程度、最快速度地实现教学目标。为此要发挥集体的智慧,集体备课,设计最佳的课堂教学方案,提高教学有效性。
2.对教材内容的处理上,教师必须更新观念,转变自身职能,该管的管好,该放的放手。在知识原理的讲解上,繁难部分精讲、讲透,简易部分少讲或不讲,切实做到抓大放小,“能放手时且放手”。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认知经验、认知水平、认知能力的差异性,依据差异来设置弹性方案。浅显的内容应当交由学生自主学习。
3.在设计哲学教学情境时,主要设置问题情境,强调问题的质量。尽量设置富有教育性、启发性、趣味性、多样性的问题,帮助同学围绕问题收集、加工、处理信息,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获取新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必要时可以设计一些活动情境,但应当精心设计,努力做到事半功倍。
4.在设计教学方法时,应当继承传统教学方法的优点,创新符合学生实际、教学实际的教学方法,坚持“教学有法,法无定法,贵在得法”的原则,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选择最典型、最生动、最形象、最经济的教学方法。如有些內容适合讲授法,有些内容适合演示法,有的则需要学生动手操作。举例验证法、对比法、实验法、参观法、讨论法,等等,都分别适合不同的教学内容,可以综合使用。
5.在设计学生参与方式时,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学生参与方式。比如课前让学生自己找资料、故事、图片、视频,制作成Ppt或者相关视频,在课堂上让学生演示、互动,可以节省课堂时间,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搜集资料、整理资料、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也可以课后布置有关活动任务,检查学生活动落实的情况和收获,以实现学生的自主发展。
6.在采用教学手段时,可以适当使用多媒体手段。计算机多媒体技术通过传输、存储、提取或呈现大量的语音、图形、图像乃至活动画面信息,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在较短的时间内突破时空界限,轻松愉快地掌握知识,也大大节省了教学时间,有利于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但也要本着实用的原则,切忌一味追求华丽的形式,妨碍教学内容,以致造成本末倒置。
7.教师应当根据自身的特点,设置个性化的教学方式,发挥自身的教学优势风格。不应当盲目模仿某些教学模式,以免弄巧成拙。教师还要锤炼自己的课堂语言,以准确生动、简洁流畅、逻辑有序、形象、富有情感的语言传授知识;切忌词不达意、过于啰唆,使学生不知所云,从而影响教学效果。
总之,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改革中,广大政治教师要正确理解新课程的理念,要与时俱进,要富有创新精神,在尊重教学规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的育人功能。
参考文献:
[1]刘琳.试析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常用思维模式[J].中学课程资源,2014(1).
[2]陆月.新课标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考试周刊,2014(64).
[3]汤娟.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师生互动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
[4]徐倩.新课改形势下高中政治教学的几点尝试与思考[J].学周刊,2018(16).
作者简介:吕相斌(1965.9— ),男,汉族,广西玉林人,中学高级,研究方向:中学政治教学,特殊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