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医大师和全国名中医治疗心律失常用药规律分析*

2020-06-30姚成增

光明中医 2020年12期
关键词:国医频数甘草

郭 慧 姚成增

心律失常是临床常见的病症,是指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或激动次序的异常[1]。心律失常在中医方面属于“心悸”的证候范畴,主要表现为心悸、怔忡、心慌、胸闷、气短等症状。心律失常的西医常规治疗不良作用比较大,且病情时常反复,疗效欠佳。中医在治疗心悸方面历史悠久,疗效显著。建国后国家评定国医大师90名、全国名中医100名,治疗心律失常都有自己的特色,其经验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继承。为了进一步研究国医大师和全国名中医治疗心律失常的特点,发挥中医治疗心律失常的优势,本研究对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收录的国医大师和全国名中医治疗心律失常的文献进行分析,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资料来源以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为主,检索在国内期刊上公开发表的国医大师和全国名中医治疗心律失常的文献。具体检索步骤如下。检索途径为高级检索,分别以90位国医大师和100位全国名中医的医家姓名为主题词进行初步检索,在所得的结果中以“心律失常+心悸”为主题词进行二次检索。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有明确的心律失常的西医诊断,中医用药以治疗心律失常为主,疗效显著且有明确的药物和剂量记载的医案;多次复诊的医案,取其首次处方。排除综述类的文章、具体个案的经验类的文章、临床研究类的文章。不同文章相同的医案,只取其中1则。

1.3 分析方法统计医案所用方药的药物组成,多次复诊的医案只取首次处方,复诊所用的药物不予统计;中药的名称、分类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2]和《中药学》[3]所载标准整理,对所用药物名称进行规范,如生地和生地黄统一按生地录入,酸枣仁和炒枣仁统一按酸枣仁录入,桃红分为桃仁、红花进行录入等。主要分析所纳入文献的单味药使用情况,所用药物的分类情况,聚类分析所得的常用药对和关联规则分析药物的关联规则等。

1.4 统计学方法把符合标准的文献按一定的格式(医家姓名、文章名称、药物组成)依次录入Excel 2007表中,建立数据库,采用频数统计处理数据。同时使用SPSS 21.0对使用频数较高的药物进行聚类分析,使用SPSS Modeler 14.1进行关联规则分析,数据录入以“1”代表方中有,“0”代表方中无某种药物。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符合条件的医家共34位,涉及论文64篇,方药组成98个。其中国医大师22位,涉及论文44篇,方药组成71个;全国名中医12位,涉及论文20篇,方药组成27个。

2.2 单味药频数分析纳入的文献共用中药201味,共用药1319次。单味药使用次数最多的48味药共用947次,占总用药次数的71.80%,因此可以认为这48味药是国医大师和全国名中医治疗心律失常的常用药物。使用次数最多的48味药用药次数和占总次数的百分比见表1。

2.3 药物分类分析201味药物共涉及19大类,用药频率最高的5类药分别是补虚药、清热药、活血化瘀药、安神药和解表药,其中补虚药共347次,占总用药频数的26.31%。而补虚药中又以补气药为主,占全部补虚药的57.35%。见表2。

2.4 药物聚类分析对使用频数较高的前48味中药进行聚类分析,共得出19组药对,归纳药对相应的功效,结果见表3。

表1 单味药用药次数前48位的频数及频率(共201味,1319次)

表2 201味中药分类和各类药的味数、频数及频率(1319次)

表3 药对组合聚类分析结果及功效

2.5 药物关联规则分析设定支持度为10,置信度为90%,分析医案所用中药的关联规则。共得药物关联规则36 条,置信度为100%的规则共有 10 个,按照药物组合出现置信度由高到低进行排序,结果见表4。

表4 处方中药物组合关联规则(支持度≥10,置信度≥90%)

3 讨论

中医学有数千年的历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中医学在长期医疗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4]。国医大师和全国名中医的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丰富,是结合中医理论体系、前人经验和现代临床的典范,深入研究国医大师和全国名中医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经验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频数统计、聚类分析和关联规则分析,对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收录的国医大师和全国名中医治疗心律失常的文献进行分析,总结中医治疗心律失常的用药规律,以指导临床。

心律失常属于中医“心悸”的证候范畴,其病机不外乎气血阴阳亏虚,心失所养,或邪扰心神,心神不宁。其病位在心,而与肝、脾、肾、肺四脏密切相关,病理性质主要有虚实两方面。虚者为气、血、阴、阳亏损,使心失滋养,而致心悸;实者多由痰火扰心,水饮上凌或心血瘀阻,气血运行不畅所致[5]。通过对单味药频数的分析,纳入的文献共用中药201味,共用药1319次。单味药使用次数最多的48味药共用947次,占总用药次数的71.80%,因此可以认为这48味药是国医大师和全国名中医治疗心律失常的常用药物,使用频数最高的前五位药物分别是甘草、丹参、麦冬、黄芪和桂枝。通过对药物分类的分析可以看出,补虚药所占比例最大,共用347次,占总用药频数的26.31%;其次是清热药、活血化瘀药和安神药,可见国医大师和全国名中医大多认为本病的本质还是以本虚标实为主,治疗时应注重扶正,治疗方面也多用益气活血化瘀之品,兼以清热安神。而补虚药中又以补气药为主,占全部补虚药的57.35%,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其他补益药,可见因气虚致瘀是本病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此结果与郭慧等[6]通过对中医药治疗心律失常的用药情况的文献分析研究结果高度一致,由此可见现代临床研究中医药治疗心律失常的选方用药或许借鉴了国医大师和全国名中医的用药经验。

对使用频数较高的前48味中药进行聚类分析和关联规则分析,共得出19组药对,药物关联规则36 条,总结其功效可以发现国医大师和全国名中医在治疗心律失常时注重使用益气活血安神的的组合,如应用药对“桂枝、党参”“黄芪、当归”及关联规则“党参,黄芪→甘草”“红花,丹参→甘草”以益气活血通络,药对“龙骨、牡蛎”“磁石、珍珠母”及关联规则“龙骨,酸枣仁→牡蛎”“龙骨,五味子→牡蛎”以重镇养心安神,与中医心悸的病因病机相契合。同时我们可见“生地黄,麦冬→甘草”“生地黄,桂枝→甘草”“党参,麦冬→桂枝”“党参,生地黄→甘草”等关联规则的结果均为炙甘草汤的重要药物组成。炙甘草汤是《伤寒论》治疗心动悸、脉结代的名方,其功用“益气滋阴,通阳复脉”,主治阴血阳气虚弱,心脉失养证[7],可见国医大师和全国名中医在治疗心律失常时也常借鉴古人经验,辨证施治。

总之,通过对国医大师和全国名中医治疗心律失常的用药分析,发现其用药规律有迹可循,对临床治疗心律失常的组方用药具有指导作用。

猜你喜欢

国医频数甘草
“我起床讲求三个半分钟”——国医大师金世元的养生经
重庆举办第十五届国医名师大讲堂
炙甘草汤,适用于哪些病症
国医大师忘记年龄
中考频数分布直方图题型展示
学习制作频数分布直方图三部曲
频数和频率
国医大师李振华教授治呃逆验案1则
盗汗病治疗药物性味归经频数分析
芍药甘草汤加味治疗坐骨神经痛4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