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学生工作“1+X+1”程序化管理探索

2020-06-30陈冬蕾

辽宁高职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程序化辅导员程序

陈冬蕾

(沈阳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沈阳 110045)

近年来,不断发展的高职教育在对人才培养模式提出改革要求的同时,对学生工作也提出了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的要求。随着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深入推进,高职学院学生工作也出现了新的状况,而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工作人员面临短缺且流动性大、管理手段单一等诸多问题,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学生工作管理模式势在必行。

一、高职院校学生工作面临的困难

高职院校学生工作是学院人才培养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如果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角度出发,可以将广义上的学生工作和学生管理统称为“学生事务管理”[1]。此项工作是“一种旨在为促进学生发展所必需的学生事务的组织活动过程”[2],它在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但由于高职院校具有建校较晚、编制不足、学制短等特点,学生工作部门普遍存在一些共性问题。

(一)从事院系学生管理工作专任教师严重缺乏,更迭频繁,工作效率低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一般为学生处和学工办两级管理,以二级学院的学生管理办公室为例,它直接承担着学生的思想工作教育、心理健康辅导、日常学习生活管理、贫困资助系统管理、就业服务及指导等具体工作[3],其管理教师主要由学工办主任、团总支书记、学工办干事和辅导员构成。与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教师存在较大缺口,例如:一些高职院校是党总支书记分管学生工作,没有设立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部分高职院校的党总支副书记与学工办主任由同一个人担任;有的部门团总支书记由学工办主任兼任或由辅导员轮流承担;而学工办干事岗位基本处于空缺状态。

尽管近年来高职院校在专职辅导员招聘、管理、培养等工作中坚持“教育优先、德育为先、素质领先”的方针,如招聘辅导员以“硕士+党员+学生干部经历”为基础条件,择优录用,使得辅导员队伍的发展正朝着“三化”即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方向发展[4],逐步改善了辅导员整体年龄偏大、兼职辅导员较多、党员比例较低等问题,为提升学生管理工作质量提供了一定保障;但由于高职院校的专职辅导员人数较少,加之信息化程度相对滞后,学生基础数据库相对独立且分散,缺乏全局意识,学院各职能部门之间的数据基本上处于割裂状态,缺乏共享与及时更新同步,导致基本数据的不一致甚至相互矛盾,从而造成学生工作效率低下且出错率高[5]。同时,辅导员和学工办教师长期在学生管理的第一线,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突发状况,甚至有可能会遇到学生伤亡等意外事故,导致辅导员承担很大的工作责任和心理压力,辅导员工作和待遇的不匹配使他们产生倦怠情绪,谋求转岗,辅导员的流失率逐年上升。虽然部分学院以职称晋升、岗位调整为条件,增加兼职辅导员的数量,能够起到一定的效果,但由于缺少系统的培训和相关的专业知识,他们在后续的管理工作中仍会被诸如频繁更换辅导员而使学生产生适应性障碍等问题所困扰,无法做到工作得心应手。

(二)学生工作方法单一,不能与时俱进

学生管理工作有着种类多、任务重,各种新情况不断涌现等特征,但大多数管理工作的教师在解决学生问题时,往往只能是按部就班,运用之前流传下来的理论、方法和手段来处理。这些理论和方法多数情况下是凭借教师自身的认识和经验的积累,很难做到与时俱进,无法快速适应工作中出现的新需求和新变化,如果不能及时调整和完善,则会严重降低学生工作管理的效率。如果是在部分学工办教师工作理念有偏差,经验和技巧缺乏,同时非程序性工作又不断出现的情况下,将会导致许多程序性工作得不到妥善处理,给后续接手工作的教师造成困扰,甚至会为以后的工作埋下隐患。

(三)学生干部培养周期短,自主管理存在较大难度

学生干部在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早操、晚自习、教室卫生及宿舍安全检查等工作的开展,日常管理信息的传递与相关政策的宣传,学生之间的朋辈教育都离不开综合素质强的学生干部队伍。在目前的管理实践中,学生干部的培养仍是一个难题。其主要原因在于高职院校学制较短,大一的学生无法独立承担较复杂的任务,需要辅导员和高一届学生的指导和帮助。通常到了大学二年级,学生干部才能够独当一面,但这时学生们又会面临着就业去向、是否专升本等诸多选择,陷入到对自身未来的思考中,不能全身心地辅助辅导员和学工办教师进行学生管理工作。进入大三的学生往往会到校外实习,刚培养成熟的学生干部又将面临更换。以沈阳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学院为例,该学院三个年级共有1 600 名左右学生,学生会有十几个部门,过去在没有教师指导和程序文件指引情况下,基本无法实现自主管理,在对学生的行为养成管理工作中,出错的频率也比较高。

二、程序化管理的概念和作用

程序化管理最早出现于企业管理工作中,主要是指通过各工作之间内在逻辑关系而确定的对一系列关联性活动所实施的管理方式。它不仅要明确工作内容,制定具体的操作方法与规则,建立前后工作之间的对应关系,还要强调管理工作的整体性反馈,是构建综合一体化管理模式的有效应用[6]。程序化管理一般包括明确概念、制定程序、颁布程序、培训运行程序等步骤[7]。伴随社会的发展,程序化管理也被广泛应用于医护、教育等领域中。对于高职学生工作来说,程序化管理具有如下的作用。

(一)有利于明确各部门职能分工,各司其职

高职院校直接参与学生管理的职能部门较多,出现交叉工作内容的部门也较多,一旦发现问题,如果各个部门相互推诿,问题就不能在第一时间得到解决。因此有必要对各部门的职责做明确分工,在各个子项目中细化任务量[8]。程序化管理的要点在于制定科学、规范、合理且符合实际的工作方法和工作程序。在工作程序中明确学工办人员的工作范围、工作方法和工作职责,使其能够按照程序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防止互相推诿或职责重叠混乱的情况发生。

(二)有利于提高创新能力,调动工作积极性

辅导员、班导师等参与程序文件的编写,促进他们主动思考。通过对自身权责范围、工作方法和工作流程的思考,不仅有利于提高他们的思维创新能力,也有利于其积极主动地投入管理工作。

(三)有利于提高学生管理教师和学生干部的工作效率

采用程序化管理会使得工作方法和工作程序更加标准,最大限度避免重复且不必要的工作,降低了工作强度,进而提高工作效率。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对辅导员和学生的绩效考核是较为困难但确极为重要的环节,程序化管理能够作为绩效考核的依据,保证奖惩制度的实施,从而成为促进学生管理教师和学生干部工作的动力。

(四)有利于学生管理合规化,规避管理风险

学生管理的程序化文件在学校范围内具有一定约束力的文件,它将规定学生管理实践中常遇到的一系列问题,并将非常规事件进行程序化,模块化和规范化,使得学生管理人员有规章可循,无论是新任学生管理人员还是有经验管理人员都能够有效掌握。学生管理程序化有利于规范学生工作流程,有效分配学生管理过程中的资源,有效梳理学生工作中各个环节出现的难点、堵点。同时,健全和完善学生团体、评奖评优等管理工作的程序,能规避学生管理过程中的风险,从制度上制止腐败、违法现象,保证学生管理顺利实现[9]。

三、程序化管理在学生工作中的运用

(一)关于“1+X+1”管理的内涵

在这里,我们把“‘1+X+1’程序化标准集合”简称为“1+X+1”管理,它是由“1”——上级学生管理工作标准或流程、“X”——本部门学生管理工作标准或流程、“1”——相关工作标准或流程说明会组成的学生工作管理模块。具体操作是以上级学生管理的规范为指导和依据,结合二级学院的工作实际来制定本部门与之相关的工作标准或流程,并以工作标准或流程说明会的形式对执行人员进行说明解释和培训。

(二)关于“1+X+1”管理的整体过程

在工作中,首先要明晰“程序育人”理念[10],以全体管理教师及学生为主体,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调研并设计相关学生管理工作标准或流程项目。为了确保程序化管理的可行性与通用性,首先,在沈阳职业技术学院发放学生管理工作调研问卷,调研对象为辅导员、学工办教师以及学生会干部,调研内容为各类程序性及非程序性工作开展过程中较难处理或经常出错的环节。

二是根据上级学生管理工作文件标准,梳理和编制学生日常事务管理、实习就业管理、学生行为养成管理、党建及共青团工作等程序化管理标准及流程。

三是组织“1+X+1”程序化标准集合构建与实施的培训。因为辅导员和学生会干部在前期开展工作时都没有使用程序文件的习惯,因此,需要面向学生管理工作的所有参与者,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文件的说明和培训,以确保程序文件能够真正投入使用。

四是组织分项实施程序文件,并对试运行情况进行总结和反馈。程序文件是对以往工作的归纳和总结,但正如前面文中提到的,学生管理工作会面临许多之前未曾出现过的新的情况和诸如国家政策调整等新的变化,这些都需要及时监控、调整程序文件的运行过程。

五是对编制好的工作标准和流程进行修订及推广。学生管理工作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为了保证程序文件的有效性,使其能够应对新情况、新变化,需要对试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失效及不能通用的部分进行修订,之后才能开始真正的推广和运行。

(三)关于“1+X+1”管理的两个案例

1.各级各类奖助学金评比程序化管理案例

目前,国家和地方政府及学院每年对贫困生和非贫困生都有许多助学政策,资助项目繁杂,使得很多新任职的辅导员或班导师有一种无从下手的感觉。因此,奖助学金的评比和发放程序应作为二级学工办管理程序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下面以我院某二级学院已编写完成的具体程序文件为例:

辅导员、班导师统计学生上一学年的学习成绩,以班级为单位提交。学生会(团总支)的思政部与学生核对个人量化考核成绩后,将学生学习成绩与量化考核成绩汇总至学院统一成绩单模板并下发给各辅导员、班导师。召开相关师生参加的说明会,进行各类奖助学金评比条件及评审、发放管理流程的说明解释;辅导员、班导师及班级评审小组根据评比要求进行评比。学工办对各班级上报的获奖(助)学金学生名单及银行卡号进行审核、汇总、公示,之后上报至学生处并进行过程跟踪反馈,了解学生奖助学金到账情况,对未收到奖助学金的学生进行问题处理。

2.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程序化管理案例

首先,制定完成的二级学院就业指导服务程序化管理工作流程案例如下:

用人单位将企业招聘信息下发给负责就业的专职人员(简称就业专员);就业专员将招就处下发的企业招聘信息及文件通过教研室主任及班导师群下发给各毕业班级(学生),由班导师将学生完成的就业任务材料反馈给就业专员,并将实习任务完成情况汇报给教研室主任。

教研室主任将实习企业登记表提供的实习岗位数发送给负责实习工作的专职人员(简称实习专员),并向院长汇报实习就业工作。各教研室主任留存招聘企业登记报告单及资质审核材料纸档,电子档发送实习专员。

实习专员将各教研室主任发送的资料汇总后上报给二级学院院长,并将实习岗位、实习基地情况、招聘企业登记报告单及资质审核材料电子档转递给就业专员。

其次,研究制定部门实习就业工作流程图(见图1)。图中的实习专员、就业专员也可以叫实习或就业干事,他们分别由部门分管其工作的教师担任。同时,应在程序文件中明确二级学院就业干事、实习干事的工作职责。例如,负责接收学院招就处、实习指导处工作文件及指令、发布实习、招聘信息、定期向分管领导汇报工作情况和负责本部门最后相关记录的填写、控制、管理和归档等工作。

图1 实习、就业工作流程

可以看出,以上程序文件明晰了奖助学金评比、实习就业等工作的整体流程,并做出简单易懂的说明,必要时采用示意图辅助,这样辅导员和班导师不论在哪一个环节有疑问,都能在程序文件中寻求参考,而学生会(团总支)各部门所承担的工作项目也可以在各自的程序文件中找到操作方法。值得一提的是,“‘1+X+1’程序化标准集合”(见图2)在构建过程中,可以涵盖校园危机管理、学生社团活动、评奖评优、学生学籍管理、档案管理等众多方面的学生工作,在现阶段构建科学、合理的程序化管理集合,对于促进高职院校学生工作质量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图2 “1+X+1”程序化管理集合

猜你喜欢

程序化辅导员程序
基于Houdini的VEX程序化建模高效搭建数字孪生虚拟工厂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试论我国未决羁押程序的立法完善
“程序猿”的生活什么样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英国与欧盟正式启动“离婚”程序程序
中国程序化广告技术生态
程序化护理干预对脑卒中重症患者的影响
程序化护理操作管理在预防护理不良事件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创卫暗访程序有待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