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共享中心助推现代学徒制试点建设的分析
——以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0-06-30李盼盼
李盼盼,丁 宇
(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沈阳 110112)
一、财务共享中心的诞生
根据2019 年6 月经济日报发表的《2019 影响中国会计从业人员的十大IT 信息技术结果揭晓》一文中所指出的,财务云、电子发票、移动支付、数据挖掘、数字签名、电子档案、在线审计、区块链发票、移动互联网、财务专家系统等10 项信息技术将对未来会计人才的培养和发展产生深远影响。那么,在未来的高职会计专业教学中,将企业搬进学校,让学生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通过实践提升学生能力应当是高职教学改革所追求的目标,同时也是一种新的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财务共享服务作为一种清晰框架和易落地的管理实践,已经被众多企业真正应用在日常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因此,财务共享中心应用而生。
财务共享中心是将企业集团、中型企业、小微企业中的财务会计核算业务统一集中于一个全新的利润中心或成本中心。依托财务云网络技术将财务核算工作进行标准化处理,有效整合企业内部重复、分散的业务核算和财务数据处理等工作[1],以“工厂化”会计运用该模式,作为企业财务数据集中处理中心。
高职院校传统的实践教学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对于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专业要求,而财务共享中心与教学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充分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好地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进而培养出更适应社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
二、财务共享中心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重要意义
财务共享中心实训基地,是基于互联网云平台的创新型财税服务模式[2]。通过在高校建设“高校共享中心”,依托集核算、报税、咨询、管理、协同于一体这一中心,把企业真实业务引入院校,让学生足不出校即可参加企业核心业务的处理工作,培养其实战能力。高校共享财务中心采用科学的流程作业,严密的风控体系,可视化的质量监管,能够实现中小微企业、财税服务机构、高等院校三方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重要目标。
面对智能财务、数字经济引领财务、会计、税务变革的新时代,以及会计行业的巨大变革,仍然有很多高职院校在会计教学中多以传统的实训室为主要教学应用环境,使得学生很难与社会变革接轨,因此,创新发展是当代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中的重中之重。
(一)传统实训基地存在的问题
1.实训基地建设流于形式
主要以传统的会计实训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传统会计实训模式分为三个阶段[3]:首先是单项实训,然后是综合实训,最后进入顶岗实习。在单项实训中,主要集中在每一学期的课程中,更多还是注重理论的学习,因其业务环境真实性还不够,业务实训不够全面,岗位设置不够明确,很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符合社会用人单位的要求。在综合实训中,主要集中在当学生将全部理论知识学完之后,进行系统地完成会计核算流程的全套实训。顶岗实习一般在企业进行,这里不再赘述。
2.教师赴企业实践锻炼未实现双赢
近几年,根据国家教育部强调对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需要进行企业实际挂职锻炼,但是效果并不是很显著。由于教师进驻企业时间短,而企业又对于复杂工作要求专业程度高,因此,教师在实践过程中主要是打下手,做最简单的工作。这样的挂职锻炼很难形成企业与高职院校双赢的局面,教师更多地还是站在旁观者的角度,而不是真正参与到企业的经营管理流程中,并且实践相对较短[4],这样的锻炼很难掌握企业真实的账务处理与流程。
(二)财务共享中心生产性实训基地的优越性
1.财务共享中心是实习基地
财务共享中心实习基地提供财会人才财税核算、业务分析、战略财务全成长阶段的实习内容[5]。通过第三方平台为财务共享中心提供超过3000 家中小微企业的真实业务,学生不仅可以处理会计核算、纳税申报等工作,还可以进行财务分析、纳税筹划、成本管理、预算编制、投融资测算、内控设计、风险管理等业务工作的处理。为给学生完全真实的体验,相关企业提供基地装修设计方案、工作规章制度,支持高校共享中心进行全真工作环境建设[5]。
2.财务共享中心是产业基地
在实习基地的基础上,高职院校与财务共享中心建设方共同组建经营管理团队,开展市场销售、客户服务业务,带领学生依托高校共享中心面向当地中小微企业提供创业服务、代理记账、财税外包、验资审计、财报分析、财务咨询等企业财税服务[6],产生的收益双方共同分配。
三、基于财务共享中心现代学徒制试点建设的案例分析
(一)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简介
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坐落于辽宁省省会沈阳市,始建于1984 年,为国有公办干部培训院校和高等职业院校,是教育部第三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教育部“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其拥有财务全景仿真综合实训中心、工程财务信息管理实训基地、会计历史一体化实训室、会计手工模拟综合实训室及财务共享中心生产性实训基地。
(二)财务共享中心生产性实训对会计类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是对现代职业教育的一种挑战[7],在真正落实到企业实践中时,企业师傅最多只能带1~2 名学徒。会计类专业招生一直是高职院校中人数最多的专业,这样很难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存在着企业协同困境。高职院校的教师普遍存在实践技能的欠缺,很少有企业工作的经验,所以在熟练操作职业技能上存在一定的难度。
鉴于此,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财务共享中心生产性实训基地引入了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云服务,在财务共享中心网络平台开设真账训练平台,真账工作平台,以业务核算、业务审核、真账实训、个税实操等程序来训练学生真账处理能力,带着学生工作,培养学生的职业习惯。
(三)双元共建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的建立
基于互联网云平台的创新性财税服务模式,依托集核算、报税咨询、管理协同于一体的财务云共享实践平台,把企业真实业务引入院校,让学生足不出校即可参加企业核心业务的处理工作,培养其职业能力。为更好地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建立企业深度参与职业教育协同育人长效机制[8],双元共建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设置如下。
1.建设实战化的实习体系
基于互联网云平台应用的创新性财税服务模式,依托核算、报税咨询、管理协同于一体的财务云共享实践平台,把企业真实的财务管理业务流程引入学校教学中,学生在教室里即可参加企业核心业务的处理工作。其实习培训体系分为财税核算、业财分析、战略财务三个不同层级内容的实习体系(见表1),通过系统化的培养与实践操作,培养财务岗位(核算会计、财务主管、财务经理)的技能和职业能力。
表1 三层级实习培训体系
(1)财税核算业务内容
财税核算业务通过票据会计、记账会计、审核会计、税务会计、总账会计等11 个具体岗位,让学生对中小微企业真实、动态的业务进行从记账到报税完整循环的业务处理,以此培养学生的业务认知、财税核算能力,并通过工作开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灵活应变能力。
(2)业财分析业务内容
业财分析业务,让学生利用共享中心企业数据和实务领域在用的财税工具,分析对应企业的业务状况,并提出改进建议,以此培养学生的财税分析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数据搜集、数据分析、归纳总结及文字表达的能力。
(3)战略财务业务内容
战略财务业务旨在培养学生的风险管控、财务规划、投资决策能力[9],主要让学生借助财税工具,帮助真实企业制定预算、设计内控体系、进行风险管理,并为企业的投融资行为提供决策依据。
2.建设职业能力认证体系
依托财务共享中心的实际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工作情景组织课程,形成以“职业岗位工作任务”为核心的课程体系。财务与税收政策相结合、实务操作与理论知识相结合、真实账务与财税软件相结合,贴近实务的操作规范,提升职业能力和专业技能[10]。经过各模块考核,由此获得相关机构颁发的实践能力证书,并由学生自行决定是否报名参加由中国总会计师协会组织的会计从业财税实操证书考试。
总之,财务共享中心生产性实训基地为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现代学徒制试点建设提供技术支持,为会计实训教学改革提供了便利,创新了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财务共享中心生产性实训基地更加注重职业素质与工匠精神的养成,增强了技术技能基础课程模块的设计,为岗位(群)技能课程提供借鉴,同时为学徒个人职业发展需求进行提前演练,进而达到社会对学徒的技能要求。同时,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现代学徒制创新创业课程的细分为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提供了经验借鉴,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式的运行机制提供保障。财务共享中心生产性实训基地以中小微企业为依托,以具体真实的业务为支点,学生足不出校即可以掌握企业真实业务的处理,进而培养出精通业务、综合素质强,服务于社会的新商科下的会计技能人才,进而完成校企深度合作、产学深度结合的高效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