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胃健脾方口服联合推拿疗法治疗小儿厌食症60例*
2020-06-30曹玉霞
曹玉霞, 刘 涛
(1.金昌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甘肃 金昌 737100; 2.甘肃省中医院,甘肃 兰州 730050)
厌食症是儿科临床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主要表现为长期的食欲减退或消失,食量减少,伴随症状有呕吐、食欲不振、腹泻、腹胀、腹痛等[1]。长期小儿厌食可造成儿童免疫力下降,甚至影响其发育。目前,西医学治疗小儿厌食症并无特效方法,常给予多酶片、维生素、补锌剂等。既往表明,中医药可有效提高小儿厌食症的治疗效果,改善患儿厌食的症状[2-3]。2017年1月—2018年8月,笔者采用开胃健脾方联合推拿疗法治疗小儿厌食症60例,总结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将金昌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小儿厌食症患儿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0例中,男39例,女21例;年龄3~6岁,平均(3.27±1.54)岁;病程3~7个月,平均(3.7±2.3)月。对照组60例中,男36例,女24例;年龄18~45岁,平均(3.36±1.29)岁;病程3~6个月,平均(4.1±1.7)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诊断标准
2.1 西医诊断标准
按照《实用儿科学》[5]中诊断标准:长期食欲不振,摄入量减少1/2 以上,体质量减轻或停滞增长,有不良的饮食习惯或有不当喂养史,病程2周以上,排除其他系统疾病。
2.2 中医诊断标准
按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中脾胃气虚证标准:长期食欲不振,面色少华、形体偏瘦,舌苔薄白,脉缓无力。
3 试验病例标准
3.1 纳入病例标准
①符合诊断标准; ②年龄1~6岁; ③未使用其他治疗药物;④同意使用开胃健脾方联合推拿疗法治疗;⑤能够按照医嘱定期治疗,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3.2 排除病例标准
①不符合诊断标准和纳入病例标准者;②伴有其他重要脏器的器质性病变或严重的并发症; ③神经性厌食;④急慢性胃炎、便秘等引起的食欲减退;⑤拒绝随访者。
4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小儿推拿疗法。具体措施如下: 补脾经,清胃经,揉板门,顺运内八卦9 min 左右; 顺时针按摩全腹5 min; 交替推、捏、捻大肠俞、胃俞及脾俞3 min;按揉足三里 2 min。1次/d。
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开胃健脾方。处方:黄芪10 g,茯苓10 g,陈皮 5 g,苍术10 g,槟榔10 g,乌梅10 g,鸡内金10 g,炙甘草6 g。由金昌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制剂室水煎浓缩成1∶1浓度煎剂,严格按照制作工艺加工成胶囊,每粒含生药0.3 g。4粒/次d,2次/d,口服。
两组均治疗14 d,并于停止治疗4周时判定疗效。
5 疗效判定标准
按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标准进行疗效评定。痊愈:症状消失,食量恢复至正常水平。显效:症状明显改善,食欲明显增加,食量恢复原有水平 3 /4。有效:症状有所改善,食欲增加,食量恢复原有水平的 3 /4 以下。无效:食欲、食量变化不明显。
6 观测指标
观察两组治疗前后食欲、食量、面色、大便、情绪、体质量及腹部症状积分的变化,按照中医证候积分量表[6]进行评分;采用酶联免疫双抗夹心法检测治疗前和治疗后(治疗结束4周时)两组患儿血清锌(Zn)、铁(Fe)、钙(Ca)水平的变化。
7 统计学方法
8 结 果
8.1 两组疗效对比
见表1。两组对比,经Ridit分析,u=3.5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小儿厌食症患者疗效对比 例
8.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对比
见表2。
表2 两组小儿厌食症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对比 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对比,*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P<0.05。
8.3 两组治疗前后Zn 、Fe 、Ca水平对比
见表3。
组 别例数时间Zn/(mg·L-1)Fe/(mg·L-1)Ca/(mg·L-1)治疗组60治疗前2.32±0.61165.25±4.5927.62±4.78治疗后3.82±0.87∗#232.54±15.63∗#36.37±5.64∗#对照组60治疗前2.27±0.42167.32±5.4728.43±3.85治疗后2.92±0.53∗194.45±13.57∗32.15±6.39∗
注:与同组治疗前对比,*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P<0.05。
8.4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对比
对照组出现恶心1例,皮肤过敏1例,发热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 %;治疗组出现恶心1例,皮肤过敏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两组症状均好转。
9 讨 论
近年来,小儿厌食症的发病率日趋上升,城市儿童发病率较高,已经成为影响儿童身心健康的重要问题[7-8]。目前尚无治疗小儿厌食症的特效药,主要治疗措施是补充消化酶、补充微量元素,使用促进胃肠蠕动等药物;另外,进行饮食习惯的培养、进行心理健康辅导等,但疗效都不理想[9-11]。
厌食症在古代医籍多归于“不嗜食”“恶食”“伤积”等范畴[11-12]。《黄帝内经》对厌食的病因病机进行了相关论述。《灵枢·杂病》曰:“喜怒而不欲食。”钱乙在《小儿药证直诀》中言:“脾胃不和,不能乳食,致肌瘦……不能传化谷气也。”《小儿药证直决·脉证治法》亦云:“脾胃冷,故不能消化。”脾以运为健,胃以和为贵。小儿厌食,不仅责之脾气虚弱,脾运不健,还存在胃有食积、中焦气滞、湿困热郁等[12-13]。小儿厌食症的临床证型虽然很多,但最为常见的仍是脾失健运、郁积中焦,治疗上以运脾消积法为主。开胃健脾方由黄芪、茯苓、陈皮、苍术、槟榔、乌梅、鸡内金、炙甘草组成。其中黄芪甘温,有益气健脾之功,为君药;茯苓、陈皮、苍术理气燥湿助脾,为臣药;槟郎、乌梅、鸡内金消积导滞,为佐药;炙甘草甘温,生津护胃,为使药。诸药合用,可益气健脾,胃纳自开。
《肘后备急方》曰:“拈取其脊骨皮……未愈更为之。”推拿对小儿厌食具有良好的疗效。补脾经、清胃经和揉板门法健脾和胃,可激发脾胃经络;运内八卦可以理气消食;按摩腹部促进肠道蠕动,恢复肠道功能[14]。
本研究结果表明:开胃健脾方联合推拿疗法治疗小儿厌食症有较好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