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恰当渗透心理教育
2020-06-29张志强
张志强
摘 要:随着教育模式的改革,素质教育的推广和深入,心理教育受到越来越多的家长和社会的关注。当前的小学课堂教学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保证孩子身心受益、全面发展的关键。小学是渗透心理教育最好的阶段,也是启蒙阶段,对小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但因为小学此类的心理教育课程较少,所以实际教学效果偏弱。在此将心理健康教育从不同的学科角度进行多方面的渗透,为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寻找新的途径,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
关键词:小学;课堂教育;渗透方法;心理教育
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希望,所以心理教育应该从小学抓起。大家都知道,小学生的心智不够成熟,一件小小的事情就能把其打击得哇哇大哭,因此心理教育的渗透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1]。恰当地渗透心理教育是每个小学老师的必修课,它能很好地帮助学生缓解情绪,保持愉快的心情投入到学习中。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应抓住学科特性,科学合理地把心理教育渗透到课程中,用恰当的、易于小学生接受的方式来调节、安抚学生的心理和行为。
一、针对学生的不同性格进行引导
一般情况下,性格内向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产生自卑,表现出缺乏自信的特征。老师要善于观察,多为这类学生创造更多的表达机会,帮助学生突破自我,树立自信心,从而逐渐弱化害羞的性格,战胜自卑的心理,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互动沟通相对较少,老师要尽可能地给这类学生提供回答问题的机会。老师每提出一个问题,都是有的学生知道答案,有的学生不知道答案,但是性格内向的学生就算知道答案,因为缺乏自信也会拒绝回答。考虑到这样的情况,老师应该主动鼓励学生勇敢地说出自己的想法,用关怀的语气和学生交流沟通,为学生勇敢表达自己进行相应的鼓励。对于性格过于外向,上课会扰乱课堂秩序的学生,老师要引导他们尊重他人,运用合理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二、针对学生的思维方式进行引导
每个学生的思维方式都不同,因此学习的状态和参与意识也会不同。思维活跃的学生一般上课都会比较投入,而思维缓慢的学生上课会经常摸不着头脑,学习状态较差。为了充分调动课堂氛围,老师要合理地设计游戏活动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既要保证活动的科学合理性,又要兼顾思维缓慢的学生,不能出现有学生跟不上的情况。比如,在学习计算器的运用课程中,可以采用“逛超市”的活动来引导学生习得理解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全班分为两组,一组用笔算的方式进行计算,一组用计算器的方式进行计算,最后对学生的实际计算效率进行比对分析[2]。思维活跃的学生扮演顾客,其余学生扮演售货员,引导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深刻地认识计算器的优势。
在活动的过程中,老师要观察部分思维缓慢的学生是否能够跟上节奏,根据情况,适当地调整活动方式,让大部分学生都能参与进来,提高学习效率。
三、针对不同学科进行引导
小学的主要科目是语文、英语、数学和体育,针对不同的学科引导方式也不同。首先,语文课堂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说是最适合不过的,有很多的资源可以利用。它主要针对小学生自制力差的特点,结合实际情况营造一个宣泄情绪的机会,再引导学生自我调节、反思、明理,使得心理素质得到提高。其次,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它主要是教会学生团结合作,互帮互助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认真做事的品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从而提高心理素质。最后,体育是一项消化负面情绪,增强心理健康的重要运动。利用体育活动来治疗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是全球化的方式,可见体育活动是最能调节和操控心理健康的教育方式之一。
四、合理利用作业资源,巧用激励话语引导
在各个学科中,周末、假期总有对应的各种作业,老师应该巧用这一资源,了解学生的心理想法,利用激励的话语引导学生,开展心理教育。老师在批改作业的过程中,多使用“做得不错”“书写认真”“下次继续努力”“坚持加油”等这样的激励话语,能让学生心情愉悦,学生也会在心里或者作业本上回復老师“我一定可以”“我会继续努力,不辜负老师的期望”“我下次不会粗心”等这样暖心的话语。长久坚持下来,既能提高学生的自我约束力,又能增强学生和老师的沟通交流,让学习效果事半功倍。
综上所述,教师应该把心理教育放在首位,以关心、鼓励的说话方式赢得学生的心,和学生成为良师益友,针对每一个学生给予不同的肯定,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本文主要从性格引导、思维方式引导、不同学科引导和作业资源的利用这四个方面分析小学课堂教学中心理教育的渗透。
参考文献:
[1]乔瑞峰,陈凤娥.小学数学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2):222.
[2]何礼.浅谈小学课堂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J].亚太教育,2015(6):37.
编辑 赵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