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材古诗教学新路径
2020-06-29卫安
卫安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更加注重古诗词赏析教学,让学生感悟古诗的“趣味”,进而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提升其文化素质和审美判断能力。当下小学生理解能力相对于以往有了显著提升,已经对古诗具备基本的理解能力和浓厚的感知力。小学教学阶段是学生感悟古诗的关键时期,因此,教师要深刻意识到古诗教学的重要性,并将妙趣横生的内容融入其中,探寻出一条新的教学路径,增强古诗学习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会古诗的奥秘。
关键词: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材;古诗教学
古诗教学不仅仅是文化上的教学,更是精神的感悟,从教学特征来看,其更注重“入情”“举象”“会意”,其关键在于让学生在古诗学习中学习感性,体会其精神,并通过科学的教学手段和教学策略,深刻挖掘其蕴含的“趣味”,提升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品味我国古文化的魅力,沉淀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人文品质。
一、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的现状
当下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更加注重诗文表面含义的探究,缺乏对其创作背景、人文内涵的深度挖掘,在教学内容方面缺乏创新性,且尚未给学生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无法有效感受到古诗中浪漫的人文情感和壮阔的自然风景,感到兴趣寥寥。因此,语文教师要脱离古诗表面的字词探析,更加注重对诗词内涵的讲解,并借助多媒体手段给学生营造出良好的“诗意”氛围,让学生深刻感受其内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增强古诗教学的实效性。
二、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材古诗教学的新路径
1.营造意象和意境
古诗词对小学生而言理解难度较高,情感经历和字词积累不足,语文教师应想办法消除这一现象,在教学过程中循循善诱,根据诵读感受和意象、意境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然后适当地添加一些范本,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根据学生的不同兴趣方向,选出一些适合的诗文素材,减少他们阅读、品味诗文的障碍。比如,在《村居》的教学中,诗中描绘了早春二月的乡村景致,有黄莺、杨柳、青草,画面优美动人,教师在教学时可首先让学生画出诗中的景物或者人物,让学生在绘画中感受到早春的美丽乡村风景,体会到小孩子放纸鸢的无穷乐趣,增强学生对其的向往。
2.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审美体验
多媒体技术是当下常用的手段之一,能给学生直观的古诗画面,有效增强古诗学习的趣味性。部编版语文课本中有很多优秀的诗词,教师可以充分挖掘这些内容,让其和多媒体相结合,极大地培养学生的赏析能力和审美能力,再结合多媒体讲解,极大地促进学生对诗词的理解。例如,在部编版语文《望庐山瀑布》的教学中,全诗主要描绘的是壮阔的瀑布景象,歌颂了我国优美的地理环境,并将作者美好的遐想和现实相连接,然而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只能凭借自己的想象看到“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壮观景象,无法感同身受,而借助于多媒体,可以将瀑布的“一泻千里”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并对诗中“紫烟、挂”等词语有直观和感性的认识。通过多媒体结合古诗词教学,让原本单一、枯燥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让学生能够直观感受到诗中蕴含的人文情感和壮阔风景,让整个教学环节充满趣味性,进而提升了诗词教学的实效性。
3.遵循古诗的基本原理,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诗词鉴赏需要把握教学规律,著名诗人余光中曾说过:“诗人内在之意诉之乎外在之象。”从表达的角度而言,古诗教学需要对语文文字所发出的信息形成刺激,进而有效触发学生的感知积累,将自身情感带入古诗当中,进而实现“意”和“言”之间的自由切换,进而让学生具备大量的诗文鉴赏积淀。例如,对于同一流派、同一风格的诗词探究,教师除了自身引导示范之外,还需要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生成感悟,无形中促进了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比如,在讲解《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时,教师可以讲解一些关于李白和孟浩然之间的趣闻轶事,激发学生的趣味性。李白和孟浩然之间的交往是在李白刚刚离开四川不久,正是他意气风发的时刻,而他这时的世界,就如同黄金一般美好,也正是这时,遇到了年长他十几岁却已名满天下的孟浩然,两人一起游山玩水,享受自然山水之乐,可谓趣味盎然。
4.布置课后作业,深度品味古诗
课后任务同样是实现古诗有效教学的关键,一项富有探究性、充满趣味性的课后活动,能让学生全身心投入诗词探究中。例如,在学习古诗《望庐山瀑布》之后,教师可以布置一项课后作业,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李白的其他诗词,下堂课提问。这样一种更倾向于探究性的课后作业不仅不会引发学生的抵触情绪,还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让学生在搜寻资料的过程中加强自身的记忆,让学生在课后自行查阅资料寻找答案,并在下一堂课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并对课堂内容进行深刻讲解,通过课堂和课后的有机结合,极大地提升了诗文的實效性。
三、总结
古诗是一种优美却简洁的语言,只言片语就能描绘出作者内心深处蕴含的丰富感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而由于教师缺乏对其的深入挖掘,教学中缺乏趣味性,学生对古诗鉴赏还存在较大的抵触心理,需要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的引领作用,通过营造良好的意象和意境,为学生营造学习诗歌、探析古诗词的氛围,给予学生良好的体验,深刻体会古诗的魅力,从而提升古诗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林园秀.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策略探究[J].新课程研究,2019(24):13-14.
[2]雍韦伟.基于部编本语文教材古诗教学研究[J].新课程,2018(12):65.
编辑 赵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