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例题举一反三,打造初中物理高效课堂
2020-06-29郑碧敏
郑碧敏
【摘要】高效课堂,是指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高效率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并且达到很好效果的高质量课堂。而对于物理课堂来说,例题讲解是必不可少的。在例题讲解中,如果授课教师将例题进行举一反三地变式训练,可以兼顾优中差不同层次的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有一定的梯度性,对于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在每个知识点上会有不同程度的理解和认识,使学生更好地吸收新知识,课堂更高效,避免了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现象。
【关键词】高效课堂;物理例题;变式训练
高效课堂,具体而言就是指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高效率地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并且达到很好效果的高质量课堂。而对于物理教学课堂来说,例题讲解是必不可少的。
在例题讲解中,如果授课教师将例题进行举一反三地变式训练,可以兼顾优中差不同层次的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有一定的梯度性,对于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在每个知识点上会有不同程度的理解和认识,使学生更好地吸收新知识,也使得课堂更高效,避免了优生吃不饱,后进生吃不上的现象。
因此,在下文中笔者将从变式例题认知物理概念、变式例题变换物理过程、变式例题变换思维程序进行展开举例如何将例题进行变式使得课堂更高效。
一、变式例题认知物理概念
刚接触物理的初中生们对物理认知结构很单一化,还不能构建完整的物理结构认知体系,而在融会贯通这些物理本质的前提就是把每一个物理概念、定律学习掌握好。所以,教师要帮助学生理解物理概念和物理概念的内涵外延。所以,最重要的第一步就是要好好引导学生构建每一个物理概念,先掌握好单一化的知识点。
例:《功》章节中力学中的功的概念是通过叉车举高货物这一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在物理学中叉车托起货物的力做了功,进而引出功的定义。接着,教师可以通过课本“想想议议”环节中的前两个情境当成两个例题强调力学中所说的功,包含两个必要因素。除了正面讲解强调,还可以利用课本“想想议议”环节中的后两个图,从反面将不做功的三种情况也给予学生说明。最后,待学生清楚了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和不做功的三种情况后,笔者认为,将一开始的叉车例题变形一下,如下:
用叉车搬运货物时,
①叉车把货物从一楼提升到4楼;
②叉车和货物在到达4楼后静止了10s;
③叉车把货物从4楼的左边平移到右边;
④叉车停止工作后,货物由于惯性仍向右水平移动了一小段距离。
在这里引导学生分析做完以上四种情境下叉车是否做功,并说明原因。学生通过①掌握做功两个必要因素:一个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另一个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学生通过②掌握不做功情况一:有力但无移动距离。学生通过③掌握不做功情况二:有力有移动距离但互相垂直。学生通过④掌握不做功情况三:有移动距离但无力。这样通过变式一道例题就可以将功这一概念全过程完整化地应用到解题当中。
二、变式例题变换物理过程
过程可以理解为物体或系统的状态或者某一物理量发生变化,所以针对题目某一物理参量变了或者多出影响的物理量的话,同样要求学生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压强》章节中课本提供了一道计算例题:水平桌面上放一本书,书所受的重力为3N,与桌面的接触面积为5×10-2m2,计算书对桌面的压强。这是对公式的直接应用,此时F=G。学生在做完这道题后可将例题进行变式:
①水平桌面上放一本书,书所受的重力为3N,书的面积为5×10-2m2,但只有一半放置于桌面,计算书对桌面的压强。
②水平桌面上放一本书,书上压了1N的文具,书所受的重力为3N,与桌面的接触面积为5×10-2m2,计算书对桌面的压强。
③水平桌面上放一本书,书所受的重力为3N,桌子质量为3kg,书与桌面的接触面积为5×10-2m2,桌脚与地面的接触面积2.5×102cm2(该桌子有4只脚),计算桌子对地面的压强。
课本的例题使得学生熟练公式,而变式①多设置了一个一半放置的情境,学生能更好理解S表示物体的受力面积;变式②多设置了1N的文具,学生能更好理解F表示压力;变式③难度再次升级,要求学生在完全理解上两道题目的基础上加上单位换算,结合G=mg进行计算。在变式例题中把问题一步步引向深入,加深学生对已学知识的理解,启发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并纠正自己的错误或片面认识,不再成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的主动构建者。
三、变式例题变换思维程序
中考时物理考题的命题趋势是重基础、查全面、考能力。但往往学生会觉得有难度,这是因为综合性较高。所以在新知识讲解之后,可以适当地将例题进行变式,与其他考点结合,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直接获得其中的逻辑思维关系。
例:《阿基米德原理》中有一道例题:有一个重7N的铁球,当它浸没在水中时受到多大的浮力?
教师在讲解这道题都会根据本节课的阿基米德原理,铁球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排开水所受的重力。由于铁球浸没在水中,它排开的水的体积等于铁球的体积,而铁球的体积可以由体积、质量、密度关系求出。但对它进行变式:
有一个重7N的矿石,当它浸没在水中时受到浮力为0.89N,请问矿石的密度?
这一道变式计算题可以不在新课时提出,在习题课是当一个补充,通过把已知量和未知量的相互转化,让学生与八年级上册的密度一章的知识点结合起来。转化思维,抓住题目中物理量之间的联系和转化,唤起学生头脑中的知识表象,引出浮力法测密度的方法,让学生对这两部分只是知识进一步进行建构。
综上是笔者在教学期间通过精心备课,并在课堂上对学生实施习题训练,然后反思总结出来的成果,从三方面各举一例阐述了利用例题举一反三来使得学生在课堂上能高效地进行学习,通过精讲多练及时反馈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即学即用,从练习过程中提高课堂活动的参与度和学以致用的成就感,增加学生的自信心。通过讲练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解题思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系广东教育学会教育科研规划小课题“八年级物理课堂习題高效训练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GDXKT20222)】
【参考文献】
[1]课程教材研究所 物理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 八年级下册物理义务教育教科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