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隐喻视角下的英语习语文化认知教学
2020-06-29向雅芳
向雅芳
摘 要: 习语是词汇教学中的难点,以往的习语教学多侧重于语义方面,认为习语语义不可分析,忽视习语意义与文化认知的联系。本文以概念隐喻理论为指导,探讨英语习语在文化认知方面的内在联系及相关教学方法与策略。
关键词: 英语习语 概念隐喻 文化认知
引言
语言是文化的承载体,英语习语作为英语语言的精华,折射了丰富的英语历史文化内涵,反映了英语民族的隐喻认知特征。长久以来英语习语教学都是词汇学的难点所在,以往观点认为习语语义是不可推断的,只能依靠学生的强记。概念隐喻理论认为语言是人的概念认知系统的衍生物,从这个角度出发,习语和人们的文化认知是紧密联系的,其意义是有迹可循的。本文探讨了如何在概念隐喻视角下进行英语习语文化认知方面的教学。
1.文献综述
习语的含义包含甚广,按照辞典中的定义,通常指按习惯搭配而成的具有特定意义的词组或短句,包括成语、俗语、熟语、格言、歇后语、俚语、行话等。通常认为习语的含义无法从其组成成分的单个词语的意义推断而出,在英语词汇教学过程中,习语教学一直是一个难点。传统观点认为,习语是一种死喻(dead metaphor),属于纯粹的语言层面,意义是不可分析的[1](184-187)。这种观点也影响了英语习语教学多年,在传统英语习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将习语与认知概念系统割裂开来,着重强调从语义、句法和篇章等方面分析习语的意义。
概念隐喻理论是由乔治·莱可夫和马克·约翰逊率先提出的,开创了隐喻认知研究的先河,认为隐喻应该是一种概念现象,而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语言现象。隐喻是人类普遍使用的认知手段和思维方式,是从始源域到目标域的结构映射,隐喻作为一种思维方式,体现了人类认知的共同特征。概念隐喻主要分为三类:结构隐喻、方位隐喻和本体隐喻[2]。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概念隐喻理论正式传入中国,引起中国众多学者对这一领域的广泛关注。将概念隐喻与外语教学的各个方面联系起来是国内研究最侧重的方向,国内学者将概念隐喻理论结合到词汇、写作、阅读等方面,做出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研究。近年来,有学者试图将概念隐喻与习语研究联系,但研究的重点依然落在对各种类别习语語义的理解或习语语义教学方面,忽视习语的文化认知特性。人类的思维既有普遍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征。概念隐喻与文化认知是密切相关的,要解读英语习语,离不开对英语国家文化知识的建构。本文侧重从概念隐喻角度对英语习语的文化认知教学进行研究,在探讨语言与人类认知关系的同时,探析习语的文化本质及渊源,以拓宽习语教学新的研究视角。
2.英语习语教学中概念隐喻系统的构建
根据概念隐喻理论,人类的概念系统是通过隐喻构成和界定的。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英语习语,在教学过程中,引导他们从概念认知上进行习语的隐喻建构是很有必要的。
2.1结构隐喻下的英语习语教学
结构隐喻是指一个概念通过另一个概念进行隐喻建构,即通过一个常用的深入人们认知中的隐喻,在一个常用概念与新的概念之间形成映射,构成联系,在常用概念的基础上理解新的概念的含义[2]。比如常用的例子“争论是战争”,战争是对峙的,有攻击性的,我们通过战争的特质可以概念化争论。习语是人们长期积累下的语言瑰宝,承载了不同历史文化背景中人们对日常生活的认知体现,因此,这种概念的投射在英语习语中很常见,比如beard the lion(揪狮子的胡子),狮子是森林之王,矫健凶猛,去揪狮子的胡子无异于太岁头上动土,这个习语的含义指挑战危险或者有势力者。狮子与危险或者有权势者之间可以建立清晰的概念联系。类似的还有bury the hatchet(掩埋斧子),形容和解,化解争端;Carrot and stick(胡萝卜加大棒)指软硬兼施;Like a bull in a china shop(像闯进瓷器店的公牛),形容在需要机敏的情形中轻率或鲁莽行事等。斧子和争端,胡萝卜和奖励,大棒和惩罚,公牛和行事鲁莽等概念之间的隐喻联系非常清晰明了。在教学过程中要多加训练学生的相关隐喻思维,在对基础词汇普遍认知的基础上引导他们进行隐喻联想,有意识地加强习语意义的推导式训练,比如在不讲解词义的情况下让学生首先猜测这类习语的含义,在讲解过程中再要求学生找出两个概念之间的类似特质,并进行一定的归类,比如动物类习语、工具类习语、植物类习语等,建立起对习语意义认知的概念投射。
2.2方位隐喻下的英语习语教学
方位隐喻顾名思义与空间方位相关,即隐喻概念不是通过另一种概念构建的,而是以认知及文化经验为基础,组织一个互相关联的概念的完整系统,以提供空间方位的概念[2]。英语习语中可以找到大量类似的例子:比如“好为上,高兴为上”,have the upper hand指占上风或者占据主导位置,in high feather是兴高采烈的意思,high old times则指快乐兴奋的时光。而在英语概念认知当中“恶为下,悲伤、穷困为下”,所以有down and out(贫困潦倒的),down in the mouth(垂头丧气),down on your luck (不走运),等等。前与后的方位也有类似的认知联系,比如优先为前ahead of the game表示占优势,on the front burner意为处于重要地位,劣势为后take a back seat和on the back burner都表示处于次要地位等。人们基于物理和文化经验,在思维中自然形成了一系列空间隐喻,这些空间化的隐喻大量体现在习语表达当中。很多自发性的隐喻很难引起人们的注意,在习语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注意到这一点,中英文在方位隐喻方面经验基础有许多相似之处,可以通过中英习语对比的方式加深学生在这个方面的理解。比如中文习语同样反映出“好为上,恶为下”的认知概念,中文有“才高八斗”“高风亮节”,也会说“低三下四”“每况愈下”等。从母语的经验认知出发,帮助学生建立起相应类似的认知图式,也要注意到英文认知系统的特殊性,比如英文的向上“up”通常用来表示结束的意义,如“it is all up with”表示结束,“up a blind alley”有进入死胡同,无路可退的意义,中文的“上”在概念认知中没有类似的意义。学生对英语习语的理解要按照英文思维认知中的空间隐喻构建方式进行,并能够成功地建立起始源域到目标域的意象图式。
2.3本体隐喻下的英语习语教学
本体隐喻指人们以物体和物质为基础理解一些非实质化的抽象概念,比如事件、活动、情感、想法等,甚至将它们概念成容器和容器中的物质[2]。比如cut your losses(减少损失)和fall from grace(失去恩宠),损失和恩宠两个抽象概念被看成了实体。在out of order(混乱),out of sight(在视野之外)及in your glory(狂喜)几个例子当中,秩序、视野及我们的情绪都实体化为了容器。这些本体隐喻都是基于经验体会对我们生活很自然的一种概念化处理,很多时候人们在使用这些习语的时候难以意识到概念之间的联系,需要帮助学生回溯这些习语产生最初的认知机制,并建立起相关的逻辑思维系统,比如建议学生把眼睛看到的区域想象成容器,进入这个区域的物体即进入容器的内部,在脑海中建立起认知图式。同样时间、地点、情感状态等都可以概念化为容器,与之相关的动作与事物都可以理解为“容器物体”,比如in the nick of time(及时),fall in love(陷入爱河)等,帮助学生举一反三,连贯性地进行概念的推断。
在教学过程中还需要注意系统化的习语概念训练,概念系统是相互联系且具有连贯性的,并不是割裂开来的机制。首先各个隐喻系统内部是系统连贯的,以空间隐喻为例,我们是说的好为上,上的方向包括整个富贵安康的指向,比如高兴、富裕、健康、平安等,这一类概念就都是指向上的方向。其次,不同种类的概念隐喻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在习语中可以交叠共存,比如under the harrow(在困苦中),under是方位隱喻,harrow(犁耙)则是结构隐喻,犁耙与苦难的概念联系到一起。概念内涵的交叉源于认知经验的重叠,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让学生理解与认识到这一点。
3.英语习语教学中概念隐喻的文化连贯
英语习语体现了英语民族的认知习惯和传统价值观,这些概念认知是根植于民族文化之中不可分割的,因此在英语习语教学中一定要注意概念隐喻系统与文化的连贯性。有些习语的意义属于人类普遍的认知范围,但有些习语的理解必须基于独特的英语民族文化内涵。比如英语习语Writing on the wall(写在墙上的字)指代灾难的先兆,意义源自《圣经》:巴比伦的末代皇帝看到了神秘的手在宫殿的墙上写字,当晚就被杀害,王国因此走向了灭亡,必须了解相关的宗教文化背景才能理解习语的真意。bring home the bacon(把熏肉带回家)指谋生或者某项尝试取得成功。这个习语起源于美国乡村集市的一个游戏,一只遍身涂满油的猪,谁能抓住就属于谁。Lily-livered(肝如百合般苍白)则用以形容胆小怯弱,主要因为在英语民族过去的认知当中,“肝脏是热情之所”,而胆小鬼的肝则应该是白色的[3]。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习语的概念认知系统与宗教、民俗、文学、职业等文化密切相关,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文化的特殊性,不但要立足主流的英语文化价值观,而且要注意对习语词义的寻根溯源。可以通过教学活动的组织,给出一些主题让学生主动搜集资料,进行讨论和解析,找寻习语背后的文化内核和历史渊源,才能更好地完成隐喻系统的构建。在了解英语习语历史文化渊源的基础上再理解与推导习语的含义,实现习语概念系统与文化认知的连贯性。
结语
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能够折射出一个民族特殊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习语更是语言精华部分的沉淀与结晶,集中体现了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是跨文化交际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概念隐喻的理论可以应用到习语教学当中,帮助学生从思维认知上理解与推断习语的含义。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帮助学生提高相关的隐喻思维和隐喻能力,以形成习语的意象图式,构建出概念认知系统。相信概念隐喻理论的应用可以为习语教学提供一个新的认知视角。
参考文献:
[1]葛建民,邹积会.英语习语中的概念隐喻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2).
[2]Lakoff, G. & Johnson, M.. Metaphors We Live By[M].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0.
[3]李炜.咬文嚼字学英语:一千个英语习语的来龙去脉[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8.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2019年一般研究项目英语习语概念隐喻的文化认知研究(编号19C1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