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湖方言中的后缀“子”浅析
2020-06-29孙昕
孙昕
摘 要: 建湖方言中存在大量以“子”作为后缀的合成词。本文基于建湖方言语料,以建湖方言中的后缀“子”为研究对象,从“子”尾词汇的内容分类、构成特点、语法功能和词汇意义等方面进行分析,保留和传承独具特色的建湖方言词汇。
关键词: 建湖方言 词汇 后缀 子
引言
建湖县位于江苏省苏中里下河腹地,隶属于盐城市辖区。东与射阳县接壤;西与宝应、阜宁、淮安三地苇荡毗邻;西南与宝应县分界;西北与阜宁县分界。在《中国语言地图集》中,建湖方言屬江淮官话洪巢片建盐小片[1]。
一、建湖方言中“子”尾词汇的内容分类
词缀“子”是名词的标志,常放在词根后充当后缀。如:“本子”“凳子”“猴子”“帘子”“帽子”“桌子”,这一点普通话与建湖话相似。经过整理,建湖方言中“子”尾词汇的具体内容分类详见表1。
由上表可知,建湖话中各类带后缀“子”的名词,仅有少数在普通话中也带有“子”,如“肚子”“刀子”“帽子”等。绝大多数普通话中不带任何后缀的腿、猫、手套等名词,建湖话中都可以附加后缀“子”。可见,建湖话中“子”的使用范围远远超出了普通话,后缀“子”的应用比普通话更丰富广泛。
二、建湖方言中“子”尾词汇的构成特点
建湖方言中“子”尾词汇的构词形式多样,可从音节和词性构成的角度分析。
(一)音节构成角度
历经上古、中古、近代和现代汉语,汉语词汇系统显现出双音节化甚至多音节化的趋势,建湖方言中“子”缀的大量运用顺应和推进了这一趋势[2](57-60)。
建湖方言中的“子”尾词汇大多为名词性。从音节构成看,“单音节+子”的名词最多,其次“双音节+子”名词,再次“三音节+子”名词性短语,目前尚未发现四音节及以上的“子”尾名词性短语。
其中,“双音节+子”名词里还包含“双音节重叠式+子”的特殊形式。如“片片子”可指一片一片的状态,“片子”仅指片状的事物。这类量词重叠“子”尾词汇在名词性质的基础上,增添了状态形容词的色彩。
(二)词性构成角度
在汉语方言中,作为后附成分构成名词是后缀“子”最普遍、最主要、最基本的语法功能。在建湖方言中,后缀“子”的构词能力更强,除了与名词搭配外,还能与动词、形容词、副词、代词、数量词甚至意义不明确的语素等更多性质的词根组合成“子”尾词,这在普通话中鲜有出现。
1.动词/形容词+子。其中,“动词+子”主要表示动作行为所使用的工具或所产生的事物,如:“起子”(螺丝刀)、“拐子”(人贩子、正房旁接的小屋)、“吞子”(嗓子)、“采子”(碎粒状的物体,如去皮的大麦)等;“形容词+子”主要表示某种性状的人或物体,如:“大子”(第一个孩子)、“空子”(时间)、“乌子”(乌贼)、“圆子”(汤圆、元宵)。总之,这类词一般以单音节为词干,并且可以扩展,扩展成分多为名词[3](123-126),如:“吞嗓子”“棒头采子”“藕粉圆子”。
2.名词+子。如:“坨子”(肉圆)、“褂子”(上衣外套)。调查发现,建湖方言中有大量“X+N·子”结构的词汇及短语,详见下表:
3.代词+子。指示代词和疑问代词多为“子”尾词汇。指示代词主要以“这”“那”构成,如:“这么子”“那么子”“这发子”“那发子”等;疑问代词与指示代词相对应,如:“多晚子”(时间)、“哪个样子”(方式)。其中,表示地点的疑问代词的后缀“子”黏着性较差,往往省略不说,如:“哪歪(音)子”可简化为“哪歪”。
4.副词+子。副词类“子”尾词汇很少,多表示程度,如:“李家老奶奶精呢,故意子占着菜地不还”中的“故意子”“哎呀哇,差点尕子把屁股摔坏的了”中的“差点尕子”。
5.数量词+子。如:“一阵子”“两盘子”“三盒子”“四圈子”“五柜子”“六趟子”等。其中,“一桌子菜”“一篮子鸡蛋”“一车子人”中的“一”,表示全部、整个。
此外,也存在谓词性结构加“子”缀的情况。第一,动宾结构加“子”缀。如:“耷舌子”(大舌头,说话口齿不清;像舌头一样的东西)、“淘箩子”(淘米用的器具);第二,主谓结构加“子”缀。如:“耳刮子”(耳光)、“火笠子”(箅子,一种有洞眼用以隔物的器具);第三,连谓结构加“子”缀。如:“拐掳子”(专门拐带小孩的拍花子);“握瘪子”(物体表面凹下去的部分)。
三、建湖方言中后缀“子”的语法功能
(一)改变词性
例句1:你扣子松开了,快系起来。
例句2:别光吃白子,黄子也要吃。
例句3:哎,不要麻烦哦,打个条子就行了。
例1中,“子”出现在动词“扣”后,构成名词“扣子”(纽扣);例2中,“子”出现在形容词“白”后,构成名词“白子”(煮熟后的鸡蛋清);例3中,“子”出现在量词(或词素)“条”后,构成名词“条子”(纸条)。可见“子”具有改变词性的功能。
(二)区别词义
例句1:别浪费,还有点个末子吃掉.
例句2:哎,你听说嗲?他家小舅子下个月要结婚了。
例1中,“末”表示末梢、结尾,“末子”表示粉末;例2中,“舅”表示母亲的哥哥或弟弟,“舅子”表示妻子的兄弟,“舅子”又包含“大舅子”和“小舅子”,“大舅子”表示妻子的兄长,“小舅子”表妻子的弟弟。可见“子”具有区别词义的功能。
(三)协调音节
例句1:为什呢活不下来呀?因为从根子就已经坏的了。
例句2:什呢时候能买挂车子就好了。
例句3:去家屋里找个钵子把狗喝水用。
其中,“根子”“车子”“钵子”(小盆)等,大量的原单音节词加上“子”后变成双音节词,这样念起来更加朗朗上口、更具音律美和节奏感。可见“子”具有协调音节的功能。
四、建湖方言中后缀“子”的词汇意义
(一)表示亲切、喜爱的感情色彩
例句1:英子,你妈喊你家去吃饭呢!
例句2:王强子家两个儿子有出息呢。
例句3:三子、四子、五子家来拿鸡回去吃。
后缀“子”常见于称呼平辈或晚辈。第一,人名加“子”,如“英子”“强子”。前可加“小”,如“小发子”。第二,姓名加“子”,如“李英子”“王强子”;第三,排行加“子”,如“大子”“二子”等,前可加“小”,如“小大子”“小二子”,但不可加“大”[5]。
(二)表示疏远、厌恶的感情色彩
例句1:老头子犟呢,死也不肯点头。
例句2:老妈妈子脸皮厚呢,打麻将老反悔。
后缀“子”表示的亲昵的感情色彩与“小”关系紧密,但“子”尾词汇前面加上“老”的话,感情意义则截然相反。如:“老头子”“老妈妈子”(老年妇女),用于他称时含有不敬之意,用于自称时类似其他方言中常见的“老娘”。
(三)表示细小、琐碎的群体物品
例句1:买了五斤瓜子子把你慢慢嗑。
例句2:电视剧里那个间谍吃枪子子死的了。
例句3:别踢路上石子子,鞋子踢坏的了呢。
例句中,“瓜子子”“枪子子”(子弹)、“石子子”(小石头)这类物品多为颗粒状,常常以群体形式出现,而个体在群体之中又为少数,故后缀“子”形象地描述了这种性状。
(四)表示概括、引申的词汇意义
例句1:洗碗的时候顺便把水池子里头脚子倒掉。
例句2:傻子,鱼肉子比鱼冻子(卤汁凝结的固体)好吃。
例句3:你不是语文好呢嘛,笔头子肯定差不到哪喔去。
后缀“子”可以统一概括同类属的事物名称,如:“脚子”指物体的最下部、沉淀物或残渣,如“茶水脚子”“凶脚子”;“肉子”指果肉或动物肉,如“鱼肉子”“圆眼肉子”,这类词汇所指称的对象取决于具体的语言环境;后缀“子”还可以从具体事物的名称引申出抽象意义,如:“笔头子”(写作能力,褒义)、“手条子”(手段,贬义)等,这类词汇往往具有修辞的特点。
五、结语
通过对建湖方言中后缀“子”的多视域分析,可知具有标示性的名词性词汇后缀“子”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建湖方言词缀较多,本文仅对其中的后缀“子”作了考察,汉语词缀系统的奥妙尚待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和澳大利亚人文科学院.中国语言地图集[M].香港:朗文出版(远东)有限公司,1987.
[2]蔡华祥,刘磊.江苏盐城步凤方言的“子”缀[J].河池学院学报,2009,29(4).
[3]姚亦登.江苏高邮话中的“子”缀[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06).
[4]王玉娟.建湖方言(卞港村)初探[D].苏州:苏州大学,2011.
[5]王海燕.江苏省北部中原官话和江淮官話的分界再论[D].苏州:苏州大学,2007.
[6]黄伯荣.汉语方言语法类编[M].青岛:青岛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