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图画书的辞格例析

2020-06-29徐鹏鹏

文教资料 2020年11期
关键词:儿童教育辞格图画书

徐鹏鹏

摘    要: 图画书由于阅读对象的特殊性,文字往往简短、简单,但为了语言表达的需要,创作者和翻译者们会利用辞格这种特殊的方式,使绘本语言具有生动、优美、形象,富有情感和想象力等。本文举例分析图画书常用几种辞格:借代、比拟、比喻、对比、夸张、顶真、通感、重复等,并分析原因和各种辞格在绘本中的使用价值。

关键词: 图画书    辞格    儿童教育

图画书(Picture Book)是一种以图画为主要表现形式,文字为辅的读物。图画书亦被称为“绘本”,属于儿童文学的一种。语言是文学用以表达和沟通的材料或媒介,具有审美的性质,蕴含作者的个体感受、意识和经验。图画书是用图像语言和文字语言共同构筑的一个虚构的世界。Perry Nodelman曾指出:“一本图画书,至少包含三种故事:文字讲的故事、图画暗示的故事,以及两者结合产生的故事。”[1]

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语言不仅准确、简洁、规范,而且生动、优美、形象,富有情感和想象力[2]。辞格是为了增强语言表达的修辞效果而采用的一些特殊的修辞手段,属于语用学的范畴。“儿童文学里的辞格正如语言行文一样简单明了,易于儿童根据自己的阅读经验理解、接受”[3]。图画书的辞格使用建立在儿童的理解基础上,这些辞格赋予作品人性与灵性,使之具有音乐美、形式美和画面感,极易引起阅读兴趣、陶冶心灵。下面我们选择了一些经典的国内外图画书作为材料,分别讨论儿童图画书常用的几种辞格。

一、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某一具体事物或情境比况不同类的另一事物或情境。比喻的运用是为了把事物说得具体、形象,使读者容易接受、理解。图画书中大量使用比喻辞格,与儿童的社会知识和认知水平的發展有关。图画书的比喻辞格多采用明喻和暗喻。喻体的选择也多是接近儿童生活、符合儿童认知的事物。

1.明喻。

(1)乔治向着天空,越飞越高。地上的房子看上去像玩具屋,行人像布娃娃。(《乔治和黄帽子叔叔》)

(2)我们一起唱圣诞歌,吃像雪一样洁白的夹心牛轧糖。我们喝的热可可又浓又香,像融化的巧克力块。(《极地特快》)

(3)贝琳达赢得全场观众的喝彩,她跳得好高好高,像天上的彩虹。(《大脚丫和玻璃鞋》)

2.暗喻。

(1)在我们这儿,河就是路,船就是车。(《荷花镇的早市》)

(2)朱先生打开信封,里面有一张纸,上面写着:你们是猪。(《朱家故事》)

(3)头发和豪猪一模一样。(《爸爸的新女朋友》)

二、比拟

比拟是把物拟作人、把人拟作物。绘本中比拟的运用能够很好地增强话语的形象性和生动性。

1.拟人,是把物当作人来写。

《打瞌睡的房子》《会唱歌的帽子》《生气汤》《幸福的大桌子》等图画书的书名本身就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图画书中有一类动物题材,该类图画书中的动物都是拟人化的,如《苏菲的杰作》《火车上的乔安娜》《蜘蛛日记》等,动物被赋予人的外表、人的性格、人的情感,符合儿童认知,更易被儿童接受。

(1)娘俩回到家,床上没有宝宝,只有布老虎趴在那儿,生气地瞪着她们。(《胖嫂回娘家》)

(2)可是,饥饿还是把他们赶回到岸上。(《好朋友》)

2.拟物,是把人当作物来写。

(1)我躲起来一边画一边哭。在画里我很厉害,“嗷呜——”,嘴里喷出火焰。(《妈妈你好吗?》)

(2)但是,现在的伊莎贝拉,也是整天吃苍蝇。(《最完美的王子》)

三、借代

借代是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借用”与之有密切关系的其他人或事物“代替”。图画书的人物称呼经常采用借代的修辞手法,比如《好奇的乔治和黄帽子》中的“黄帽子叔叔”,《大脚丫和玻璃鞋》中的“大脚丫”和“小脚丫”,《绿眼睛》是一只猫,《海盗从不换尿布》中的海盗头子“小辫胡子爷”,《帽子先生和他的独木舟》中的“帽子先生”,《蜘蛛日记》里的“长腿老爹”等,这些人物形象具有鲜明的特征,采用以特征代整体的借代辞格,让儿童对这些形象印象深刻。

(1)飞舞的花瓣,轻轻落在他的手心,他的身旁有一堆大大小小的眼睛正瞪着他瞧。(《春神跳舞的森林》)

(2)与满屋子新呼吸一起入睡,是件不寻常的事情。(《亲戚们来了》)

四、对比

对比是把相互对立的两件事物或同一事物的正反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以便更全面、更鲜明地说明问题。有些图画书中有两个角色交替出现,形成鲜明的对比。如《玛丽和小老鼠的秘密》《小兔的白天和小獾的黑夜》等。《幸运的内德》“真幸运”和“真倒霉”交替出现,图片的色调也交替出现,形成鲜明对比。

真幸运!一个朋友借给他一架飞机。

真倒霉!发动机爆炸了!

真幸运!飞机上有个降落伞!

真倒霉!降落伞上有个窟窿!

真幸运!地上有软软的干草堆。

五、夸张

图画书作为一门视觉的表现艺术,夸张造型是图画书经常采用的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这里暂且不论,仅考虑语言的夸张手法。夸张是通过形象化的语言,将客观的人或事物加以夸大或缩小。如安东尼·布朗的《我爸爸》和《我妈妈》为了表现爸爸妈妈的能干,用了以下句子:

(1)他可以从月亮上跳过去。(《我爸爸》)

(2)她不但是个神奇的画家,还是全世界最强壮的女人!(《我妈妈》)

六、顶真

顶真,是在句子和句子之间,或者段落与段落之间,用前一单位末尾的词语或分句作为后一单位的开头巧妙连接。顶真辞格形成语言形式的匀称、整齐,读起来语势畅达、妙趣横生,具有音乐美。如:

The House in the Night(《夜色下的小屋》)

Moon in the dark,(月亮在夜空中)

Dark in the song,(夜空在歌声里)

Song in the bird,(歌声在鸟儿里)

Bird in the book,(鸟儿在书里)

Book on the bed,(书在床上)

Bed in the light,(床在灯光里)

Light in the house.(灯在小屋里)

首尾相连的语句形式一气呵成,语言通畅,事物次序展开,历历在目。

七、通感

通感是借助联想,将适用于甲类感官上的词语用于乙类感官上,使听觉、视觉、嗅觉、触觉、味觉等各种感官彼此相通。戈登·德来顿在《光明的未来》中认为,我们学习是通过我们所看、所听、所学、所嗅、所触、所做完成的。

(1)我学着爷爷的样子这么一念,心里就变得热乎乎的了。(《爷爷的幸福口令》)

(2)将金黄放进手心摸一摸,跳进蓝色里,自在地摆动身体!(《帽子先生和他的独木舟》)

八、反复

由于阅读者语言能力不强,儿童图画书用词往往讲求简单、简短,易于理解,避免拖沓冗长、艰涩、深奥。但是,在一些特殊的语境里,与简洁精炼相反的重复性语言又能收到很好的表达效果。

反复就是有意重复使用同一词句,通过重复某语词或语句,达到突出思想或强调某种感情的辞格。反复是儿童图画书常见的辞格。根据行为主义的观点,儿童是通过模仿和反复练习实现习得的。《鳄鱼怕怕,牙医怕怕》是典型的重复,一样的句式,一样的词语,呈现出一样的句子,却是两个主人公的表达。

鳄鱼    我真的不想看见他,但是我非看不可。

牙医    我真的不想看见他,但是我非看不可。

鳄鱼    我一定得去吗?

牙医    我一定得去吗?

鳄鱼    我好害怕……

牙医    我好害怕……

一般的修辞著作中把反复辞格分为直接反复和间接反复两种。《鳄鱼怕怕,牙医怕怕》属于前者,间接反复如《再见,古纳什小兔》。

真的吗?小宝宝的妈妈问。

真的吗?翠西的爸爸问。

真的吗?翠西的妈妈问。

修辞学范畴的辞格是丰富多彩的,本文仅仅列举了图画书最常见的几种辞格。在一本图画书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多种辞格交替出现。但是,运用于图画书的辞格呈现出独有的特点,比喻、比拟、借代、夸張、通感等辞格都属于认知性的辞格,这些辞格的使用不仅引起了语义的变化,更重要的是这些语义的变化改变了我们对事物的认知关系[4]。这与图画书的阅读对象是密切相关的,只有符合儿童认知、幼儿熟悉的,能唤起幼儿相应表象经验的语言,才能吸引儿童的注意。对比、顶真、重复等辞格造就了语言的和谐、节奏感、旋律和形式美。幼儿可从图画书诗性的语言中“感受语言的韵律、音调、意象彼此间的联系及其蕴含的乐趣和愉悦,这些都会培养儿童对语言音韵的敏感度,并发展为儿童生动地使用语言的能力”[5],提高儿童的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成为儿童学习语言的范例。这与图画书可以促进儿童语言发展和思维发展的功能不谋而合。辞格增强了儿童图画书语言的表现力和内在张力,把图画书的读者带到全新的意象空间,丰富读者的认知体验。

参考文献:

[1][加]Perry Nodelman.阅读儿童文学的乐趣[M].台北:天卫文化图书有限公司,2000.

[2]沙聪颖.儿童文学[M].北京:中航出版传媒有限责任公司,2014

[3]周宪彻.图画书创作ABC[M].武汉: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1994.

[4]刘大为.认知性辞格与表达性辞格[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1(5).

[5][日]松居直.我的图画书论[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儿童教育辞格图画书
图画书
低年级写话,不妨从图画书入手
体育新闻中的辞格运用
花是一本图画书
浅论文庙博物馆儿童教育的形式
语形辞格的象似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