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家长参与幼儿教育原因浅析

2020-06-29董卫花

文教资料 2020年11期
关键词:家长参与美国幼儿教育

董卫花

摘    要: 家长参与幼儿教育,受到各国教育界的关注。美国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家长参与幼儿教育体系。本文从民权运动的推动、经济发展与技术进步的需要、对高质量教育的关注、广大教育研究者的积极倡导四个方面入手,就美国家长参与幼儿教育的原因,进行系统分析。

关键词: 家长参与    幼儿教育    美国    原因

经国家教育部修订后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于2016年3月正式推行,“新规程”再次强调幼儿园应与家长密切合作,推行家长联系制度,多形式开展家园合作。在倡导幼有所育的今天,人们不但关注孩子有所育,而且重视让孩子接受高質量的幼儿教育。家长参与幼儿教育,与幼儿教育机构形成教育合力,能有效提高幼儿教育质量。美国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家长参与幼儿教育体系,为开展家园合作共育,提供了一种模式。本文就美国家长参与幼儿教育的原因,进行剖析,让人们了解美国家长参与幼儿教育的背景。

一、民权运动的推动

二十世纪中叶,美国由于各种社会矛盾的不断激化,民众争取民主权利的斗争运动愈演愈烈,人们对民主权利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强烈。在此社会大背景下,美国国内的有色人种,特别是黑人,为了争取平等的民主权利、反对种族隔离而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民权运动。民权运动融入教育领域,主要表现为争取平等的教育权,破除学校的种族隔离,种族利益集团进行了坚持不懈的努力和斗争。其中,“著名的民权运动领导人马丁·路德·金在关于学校改进的一些见解中提到家长与学校之间应该建立积极的联系”[1](13)。

日益激烈的民权运动斗争浪潮,撼动了美国联邦政府对教育的态度,从不曾直接涉足教育领域转而开始关注美国教育。自此,美国先后出台了有关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系列政策措施。其中一些教育政策和措施不乏与家长参与教育、鼓励家长与教育机构合作有关。例如,为了消除教育贫困,让处于劣势群体的幼儿与其他幼儿拥有同等发展的权利,美国政府于1965年开始实施先行计划(Head Start)。在美国的幼儿教育历史长河中,人们关于先行计划对美国幼儿教育发展的影响褒贬不一,但是就先行计划对家庭、幼儿、社区及幼教工作人员产生积极的影响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在充分肯定了家长在幼儿教育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的基础上,该计划把家长参与视为哲学基础,把家长参与作为一种手段。可见,先行计划的推行,是当时美国国内民权运动蓬勃发展的一大产物。

在声势浩大的民权运动中,《民权法案》应运而生,该法案第四条款明确提出“要对各个层次的公共教育机构中由于种族、肤色、宗教信仰或移自国家的不同而使公民无法获得平等教育机会的情况进行调查”[2](213)。据此,以科尔曼(James S.Coleman)为首的约翰·霍普斯金大学对美国4000所公立幼教机构中的近60万幼儿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白人家庭孩子的发展水平远远高于其他少数民族幼儿(亚裔少数民族幼儿除外)。当时人们普遍认为造成此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白人家庭幼儿就读教育机构的物质条件和师资水平要明显优越,但调查结果显示则大相径庭,表明是由于少数民族幼儿家庭落后的文化、经济水平所导致的。由此,科尔曼指出造成教育机会不平等的根源,表面上看是来自教育机构,其实并非如此。基于家庭文化、经济水平的差异,少数民族家庭幼儿在未入学就已经落后于其他幼儿。教育机构不但没有加以重视,而且并未采取任何相应的措施以缓解家庭文化、经济给少数民族家庭幼儿带来的不利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反而使其与白人家庭幼儿的差异日益凸显。在民权运动中应运而生的《民权法案》的倡导下,人们对造成教育机会不平等的根源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自此,人们开始更关注和重视家庭环境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一些联邦教育计划注重把帮助家庭改善教育环境和促进家长参与纳入其中。

二、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的需要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人们对经济和科技的认识有了更新的认识,国家的进步与繁荣有赖于经济和科技的蓬勃发展,同样影响教育的发展与革新。美国史上的历次教育改革,几乎都是由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需要而带动的。美国每次在经济和科技领域遇到难题或与他国相比发展停滞不前、受到阻碍的时候,在分析原因和探求发展之际,教育领域总不会被他们忽略。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尤其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欧盟及亚洲等国的迅速崛起,在某种程度上撼动了美国在世界上的经济独霸地位。与此同时,美国国内教育问题开始逐渐凸显。在面临经济霸主受到威胁与“后院起火”这一“内忧外患”的发展困境时,美国政府、教育、科技、企业及劳动等各部门联合组成了一个名为“教育为经济发展服务”的特别调查团,指出教育为国家经济展科技进步的动力之源。由此可见,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与学校教育紧密相连。教育应踊跃承担助推经济发展的任务。报告指出,教育的最优化有益于国家经济和科技的发展,面对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拷问,如何实现教育的最优化?教育改革被提上了美国议事日程。

以发展经济和科技为首的最优化教育改革,主要体现在改革政策措施中。从那时起,美国一系列有关教育改革的政策和法规,皆强调最优化教育的实现不仅要加强政府对教育的宏观调控,而且要实现教育机构内部的教学、管理改革。其中有关教育机构管理的改革明确提出:“发展分权的学校管理体系,实现学区—学校、行政人员—教师、专业人员—家长的教育决策和管理权的部分转移。”[1](13)由此可见,教育改革从政府参与转向社会全员参与,从教育机构内部的改革转到教育机构的外部大环境上。经济发展科技进步需要最优化的教育,最优化教育的实现有赖于各类教育的最优化发展,幼儿教育作为其中最基础的组成部分,充分强调通过鼓励家长与幼儿教育机构相互合作,让家长参与到幼儿教育决策和机构的管理等事务之中,发展最优化的幼儿教育。

三、对高质量教育的诉求

自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以后,人类社会开始向知识、信息化社会发展,与工业化社会相比,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对人口素质提出了前沿的要求。伴随着卓越尖端科学技术的发展,世界各国逐渐意识到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1957年苏联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震撼了当时称霸世界的美国。由此,美国意识到自己的科学技术地位受到了巨大挑战。面对大众的忧虑和此起彼伏的申讨责备,美国政府开始反思教育。把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希望寄托于高质量教育的基础之上。“那些为其子女前途而担忧的中产阶级白人家长开始坚决主张他们在学校中应有更多的权利,他们不再满足于只作学校助手的角色,希望能在更大程度上参与学校事务,比如他们要求学校的改革计划”[3](11)。幼儿家长也要求参与到孩子的教育过程之中,以便给幼儿提供高质量的教育和发展机会,为其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高质量的教育,需要社会、家庭和教育机构共同合作。授权于里根总统的“高質量教育委员会”就此诞生,“美国基础教育政治日渐平庸,最为直接的表现是学生成绩的滑坡,无疑将波及国家和人民将来的发展”。委员会还研究了造成这一危机的原因,其中指出教育成绩和教育质量的下降,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教育过程造成的。该报告强烈呼吁美国各界团结行动起来,通力协作开展教育改革。至此,美国展开了第三次基础教育改革。当时,美国的幼儿教育改革,聚集了教育界、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此外,工商企业界人士、各个社区和家长都对幼儿教育表现出极浓厚的兴趣,希望通过各种途径发展幼儿教育,为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家长有权向幼儿教育机构要求给子女提供最好的教育,与此同时,家长应积极参与子女教育。

1988年里根总统收到了当时教育部部长贝内特的一份教育改革总结报告,该报告就1983年以来美国的教育改革与发展做了系统的论述与总结,贝内特指出此前存在的一些问题还很严重,教育质量仍然不高,最终指出教育改革仍需继续。第二年,以“教育总统”著称的乔治·布什在弗吉尼亚大学召开了举世瞩目的高端教育大会,50个州的州长参加并出席了会议,共同研讨了六项“国家教育目标”和四项“教育战略”,第四项战略指出:“为保证学校取得成功,必须超越课程,把眼光放到家庭和社区上。”[3](11)此外,为了实现做好入学准备这一目标,还对幼儿家长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要求。克林顿上台后,将六项“国家教育目标”增至八项,其中目标八论及家庭与学校之间伙伴关系的建立。与之前相比,更加重视家长的参与,把家长参与上升为国家政策。自此,人们日益意识到幼儿教育领域内教育质量的提高,不仅是幼儿教育机构的责任,而且幼儿家长应参与其中担负起应有的责任。因而,美国越来越重视家长在幼儿教育中的参与作用,连续出台了有关家长参与幼儿教育的多项政策和法案,对家长参与的重要性和具体实施等做了明文规定,为各州、各幼儿教育机构开展家长参与提供指导。

四、广大教育研究者的积极倡导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前,美国人民对家长在幼儿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缺乏一定的认识,家长参与幼儿教育的观念比较薄弱。六十年代开始,美国一系列幼儿教育研究成果证明了家庭环境对幼儿发展有重要影响,为加强家园联系与合作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4](95)。在这一时期,一如上述教育改革者大力提倡家长参与幼儿教育一样,许多研究者积极展开了家长参与幼儿教育的研究,众多研究理论和结果为美国家长参与幼儿教育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

1966年约翰·普斯金大学社会学家科尔曼及其同事,根据《民权法案》第四条款的要求,对劣势群体子女无法获得公平的教育机会展开了调查,调查指出作为重要的社会资本,家庭环境尤其是父母对子女教育的重视和参与,对孩子的成长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自此,人们开始关注幼儿教育中家长这一角色。1979年,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研究者布朗分布伦纳指出,幼儿的生活环境是由不同圈层的生态环境所构成的,它们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幼儿的发展。其中,家庭、幼儿教育机构作为微观系统生态环境,二者之间的互动、交流越高越充分,越有利于提高微观系统质量,更有助于幼儿的发展。美国幼儿教育专家艾斯萨与其研究团队经过多年的研究,提出了自我概念理论,表明“家庭、学校、社区中的成人之间、成人与幼儿之间的关心对幼儿的发展至关重要。家庭、学校、社区的密切合作有助于幼儿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5](5)。

此外,除了上述这些著名的研究者对家长参与幼儿教育的大力倡导之外,在美国还有其他研究机构和学者对家长参与进行了直接或间接的研究。例如,1992年美国学者Nieto的研究表明,“在每一个成功幼儿的背后都有着‘参与的家长,他们积极地投身于幼儿教育事业,为幼儿教育机构提供道义和情感、物力、人力及财力上的支持和帮助”[6](363)。由此可见,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众多研究者对家长参与幼儿教育进行了广泛研究,大量的研究结果和理论系统地支持了家长参与幼儿教育工作的全面开展。

参考文献:

[1]徐玉珍.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家校合作相关法的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

[2]Harlow G. Unger. Encyclopedia of American Education[J]. Facts On File, Inc. 1996.

[3]曹丽.二战后美国家校合作发展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04.

[4]史静寰,周采.学前比较教育[M].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

[5]李生兰.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合作共育的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6]Laura Rogers Fortson, Judith C. Reiff. Families and Teachers as Partners, Early Childhood Curriculum: Open Structures for Integrative Learning, A. Simon & Schuster[M]. Company. 1995.

猜你喜欢

家长参与美国幼儿教育
浅析家长参与学前教育的困境及其应对策略
如何有效提高小学英语起始阶段中的家长参与
如何有效利用游戏实施班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