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2020-06-28吕志刚
吕志刚
摘 要:小学阶段不仅是学生学习与夯实基础的关键时期,更是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核心阶段。随着现代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学校、家庭以及社会的各种期望因素给学生的心理造成了严重的负担,从而对他们的成长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因此,在小学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显得尤为迫切。主要对小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展开阐述,并提出了对应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径
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工作的核心环节,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更是健康人格养成的基础。因此,只有强化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塑造学生美好的内心世界,培养学生迎难而上、坚定不移的品质,才可以提高学生的抗压能力,使学生拥有强大的心理素质。
一、小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1.学校因素
由于“应试教育”根深蒂固,教学质量的衡量标准都是由学生的分数而决定的,加上小学生处于夯实基础阶段,学业负担过于沉重,从而导致学生身心俱疲;少部分的教师缺乏师德与爱心,对待学生不能保持公平、公正的原则,动辄谩骂、歧视甚至是侮辱与体罚等,都给学生造成较大的心理负担[1]。
2.家庭因素
很多家庭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都不是很懂,无法利用科学合理的方法与正确的态度去教育与帮助孩子。甚至连基本的公平对待也无法做到。另外,一般来讲,父母都有“望子成龙”的殷切期望,期望过高自然要求也多,有的家长无法接受孩子分数低、能力低,一味地谩骂甚至殴打孩子,不仅限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更影响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其次,留守儿童、亲情缺失、父母偏心等原生家庭的因素也会对孩子心理造成影响,加重对孩子的心理伤害。
3.社会因素
社会因素也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一大因素,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社会的不良风气对学生的心理产生影响。很多小学生都如同温室的花朵一般在宠爱与溺爱中成长,生活中物质攀比、追求排场的行为比比皆是。所以要开展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要针对社会因素展开教育引导。当代的小学生自我表现感很强,总是在周边人群刷自己的存在感,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引导,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与价值观,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小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1.创造和谐、健康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学校在教学楼的建造与选址时,应当选择与居民区距离适中的地方,既能够使交通便捷,同时还具有众多的医疗场所、活动场所与娱乐场所;学校大门上方要将“三风一训”的办学宗旨彰显出来,并在学校四周的墙上体现丰富十足的校园文化;运动场所中要有足球场、篮球场以及健身场地供学生强身健体,锻炼体魄;教学楼中要安装镜子,以便教师与学生端正自己的形象;在走廊的墙壁中要悬挂名人名言以及名家画像,激发学生努力刻苦展开学习;各个班级还应当轮流安排卫生小组打扫卫生,做到一尘不染,构建良好的教学环境,从而促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2.转变教育方法,树立学生的自信
学生若是想拥有健康的心理,教师的教育方法尤为重要,就学校方面而言,教师应当转变严厉甚至粗暴的教育方法,一改严肃、不敢靠近的威严形象。小学生年纪较小,心理承受能力较为薄弱,教师在教育当中稍有差池就可能会对学生的心理带来创伤。首先,教师要真心地关心与重视学生,在学生学习中多给予帮助与鼓励,对于学困生,教师也应当耐心地多讲解几遍。对于学生的疑问与问题,教师要利用科学、合理的方式进行引导与启发,直到学生学会,可以透彻、有效地理解与掌握。同时,要注重对学生的激励与赞扬,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学困生也可以积极主动地投入课堂的学习中,有效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与质量。其次,学生之间很容易发生一些矛盾与隔阂,情绪波动较为起伏,这时候教师应当多关注学生,及时化解学生之间的隔阂与误解,从而增强学生互帮互助、相互尊重的思想,并在快乐当中更有效地学习知识。
3.结合家庭教育,确保学生心理健康
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其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家庭教育的缺失定然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我们都能从生活中看到这样的场景:小学生在学校爱劳动、尊敬老师、懂礼貌,但是一回到家完全变成了另外一个人,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尊长辈,唯我独尊。所以,教师应当与学生家长采用家校联合的方法展开教育活动。比如,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个家庭小任务:回到家中帮父母做一件家务事,并要求家长进行监督与反馈。这样才可以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稳定发展[2]。
4.心理健康教育是全社会的责任
学生属于学校,更与社会紧密连接。要对学生有清晰且明确的定位,冲破校园的禁锢,让学生在社会大环境中生活与学习,在逐步的创新与自我优化中茁壮成长,这是每一个教职工的职责。就学生健康心理的角度来看,教师不能将教育空间局限于课堂教学中,而要将空间拓宽到社会实践当中。比如,在公共场合当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商场购物时应当有秩序地进行排队,讲究先来后到,对于不购买的商品要放回原处摆放,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社会责任感与优良的社会素质,从而为今后的身心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心理问题对小学生的健康发展起到决定性影响,因此,小学教师应当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刻不容缓,并且积极主动地改革教育模式,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展开教学,借助一切可利用的关系,多管齐下,为学生心理健康的有效发展与素质培养带来保障。
参考文献:
[1]李少霞.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与有效性[J].学周刊,2018(15):93-94.
[2]呂鑫.浅谈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J].读与写(上旬),2019,16(16):29.
编辑 张俐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