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家校共育视角的听障儿童家长康复教育角色研究

2020-06-28单敬文

新课程·上旬 2020年44期
关键词:听障儿童家校共育家长

摘 要:家校共育就是通过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间有效的沟通合作来共同培育学生。听障儿童在语言、认知、性格、个性发展等方面具有明显的特殊性,更需要良好的家庭康复教育环境和家长的通力协作。分别从学校和家庭的视角来分析家庭康复教育中家长角色的重要性,并对听障儿童家长实施家庭康复教育提出一系列可行的措施。

关键词:家校共育;听障儿童;家长;家庭康复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听障儿童康复教育中最重要的两个方面,二者相互影响,缺一不可。在家校共育视角下,家庭和学校需要进行有效的沟通协作,形成育人合力,才能保障儿童健康成长。特别是在语言、认知、性格、个性发展等方面具有明显差异的听障儿童群体,要想取得好的康复教育效果,在做好学校教育的同时,家庭教育中家长康复教育角色的扮演尤为重要。

一、基于学校视角的听障儿童家长康复教育角色

康复教育学校通过制定家长资源档案制度、举办亲子家长学校、家长参与课程等途径,建立起良好的家校互动,将听障儿童康复教育理念传递给家长,从而提升家庭康复教育的质量。

(一)充实家长资源库,补充学校教育资源

家长资源因学生流动性的存在而表现为较强的丰富性,基于对听障儿童康复教育的关心和支持,是学校康复教育资源的有力补充。在康复教育教学计划的基础上,学校应制定家长资源开发制度,对家长资源进行分析和整理,便于后期家长资源的利用,丰富听障儿童康复教育资源。

(二)举办亲子家长学校,传递专业康复知识

家庭康复是一种沉浸式的启发和教育方式,具有成本低、效果好的特点,但是听障儿童的家庭康复知识普及度低,听障儿童家庭康复中对康复知识的依赖度又非常高,亲子家长学校的开办就能平衡康复知识不对称的难题。亲子家长学校通过听力医学理论、康复训练、素质能力及操作训练等课程的学习,系统掌握家庭康复的技巧,在家庭康复中发挥事半功倍的作用,从而提高康复率和康复质量。

(三)家长参与课程,彰显听障儿童特色

学校在正常教学计划的基础上,可以根据听障儿童康复教育的规律设置一部分以家长为主体、教师为辅助的特色校本课程,在补充学校教育资源、开拓教学思路的同时也使家长深度融入家校共育的氛围中,提高听障儿童家长的康复教育技能,使学生的学习更加多样化、趣味化。如校本课程中的“民间艺术、亲子体育”等,邀请相关专业的家长来校指导学生学习、训练、讲授。

二、基于家庭视角的听障儿童家长康复教育角色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两个教育者——学校和家庭,不仅要一致行动,要向孩子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始终从同一原则出发,无论在教育的目的上、过程上,还是手段上,都不要发生分歧。”这就需要提高家长对听障儿童家庭康复教育的认识,扮演好家庭康复教育的主角,形成家校共育的合力。

(一)聽障儿童家长对自己的认识

1.家长在听障儿童家庭康复教育中的作用不可替代

家长在康复教育训练中起到主导的作用。首先,家长具有强大的康复意愿,并且与听障儿童更加熟悉,无论在心理还是言语上,与孩子沟通起来更加顺畅。其次,家长与孩子的相处时间最长,也有更多的机会通过对话和倾听进行康复训练。并且,家长能够充分利用对听障儿童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了解的优势,寻找恰当的切入点,吸引孩子配合康复训练,并培养孩子主动参与康复训练的习惯。

2.家长在听障儿童康复过程中担当重要角色

语言习得与其他知识的学习存在很大不同,其他知识可以通过课堂、多媒体等方式获取,但语言却难以通过这些方式获取,只有在日积月累的生活中才能得到发展和提高。语言的获得与生活息息相关,听障儿童康复训练也应遵循生活规律。康复机构每天固定的短时间训练,并不能满足听障儿童正常生活的语言需要,以往的成功康复案例也可以直接证明,家长对听障儿童进行家庭康复训练是最佳选择,在此情况下,家长应勇作听障儿童康复路上的陪伴者、康复者及监护者。

3.家长应保持良好态度

在听障儿童康复过程中,家长应以态度、康复知识及技能同时提高为目标。良好的态度是家长牢固掌握康复技能及知识的基础,康复教师在对家长的指导中,要随时关注家长的态度,疏导其不良心理,要求家长坚持“四不”原则:不放弃,要求家长对听障儿童康复保持极大信心;不急躁,要求家长端正心态,不急功近利;不攀比,要求家长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康复计划及目标,不应盲目进行对比;不浮躁,要求家长不能急于求成,需要将听障儿童语言康复看作一个长期艰难的过程,树立适当的期望值,调整好心态,对于孩子点滴的进步也应及时给予鼓励。

(二)家长需对孩子有正确的了解

1.对孩子特点的正确了解

每个孩子都是不同于其他孩子的个体。听障儿童由于听力损失,获得语言刺激的机会有限,导致其语言发育异常缓慢,如声调不准确、发音不清、音量不当、语言不连贯等,严重影响了听障儿童认知和人格的发展。

2.对孩子需求的正确了解

听障儿童的语言康复程度将影响其生活质量。听障儿童家长应培养孩子的基本生活技能、道德素质和良好的听力理论和习惯。在此基础上,听障儿童还需要进行语言康复训练,使自身的认知水平得到发展。

(三)家长需掌握科学的家庭康复训练方法

1.掌握基本的康复知识

听障儿童听力和语言康复训练专业性强,包括特殊教育、耳科学、语言学、听力学等。为了解决康复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家长需要学习很多康复知识。康复教师和康复机构可以组织听障儿童家长进行集中培训、个性化培训,发放康复知识手册和举办专题讲座,在线视频也可以用于培训。专业的听力和语言康复训练可以视频的形式上传到网站上,提供给听障儿童家长。对于家长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解答。

2.掌握基本的康复技能

家长对基本康复技能的掌握是听障儿童语言康复训练过程中的重要法宝。康复教师可以通过公开课、亲子课堂、教学观摩等方式对家长进行培训。教学观摩是指听障儿童家长走进康复课堂,直观地感受康复教师如何进行康复训练,将学习到的专业康复技能和方法应用于听障儿童家庭康复,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巩固和复习;亲子课堂是指家长和听障儿童同时进入课堂,首先由康复教师示范教学,然后家长模仿。康复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及时反馈和纠正家长存在的问题。

3.指导孩子进行语言康复

(1)语言潜能的发掘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助听设备可以使听障儿童听到外界的声音,但如何使儿童从“听”到“会说”,一直是听障儿童家长和康复教师关注的焦点。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儿童的语言清晰度和词汇需要从零开始,逐步积累。康复教师应在日常生活的基础上引导家长把握儿童日常生活中语言表达的机会。家长要从小事做起,不要错过任何促进孩子语言发展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家长需要有足够的耐心,采用科学的方法,不能過于仓促,强行灌输,导致孩子失去了语言表达的意愿和机会。

(2)榜样的树立

模仿是每个孩子的天性,语言能力的培养应从模仿开始。听障儿童和健康儿童都应遵循从“简单”到“复杂”、从“听”到“说”的规律。父母是听障儿童模仿的第一对象,为孩子树立榜样,充分发挥示范作用,对听障儿童的语言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在给孩子示范的过程中,家长要注意保持适当的语速、清晰的发音和标准的语调,以保证句子流畅、指令清晰。同时,在家庭康复中,要为孩子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给予他们足够的语言刺激,并根据孩子自身的特点和兴趣选择孩子感兴趣的话题,进行语言训练。

(3)肯定和鼓励

如果在语言习得过程中遇到困难和失败,听障儿童很容易退缩,感到厌烦和害怕,甚至不愿意说话。此时,听障儿童的家长需要给予孩子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家长要及时表扬他们,为孩子树立康复的信心,不管他们进步大还是小。当儿童语言习得停滞时,家长应及时调整心态,不要灰心,更不要表现出负面情绪。

在听障儿童语言康复训练的过程中,听障儿童家长对听障儿童的康复教育效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家校共育视角下,家长只有在学校教育中做好辅助、学习和沟通,在家庭康复教育训练中正确了解孩子的特点和需求,牢固掌握康复知识和技能,运用科学高效的康复方法,缩短康复周期,提高康复成效,才能使听障儿童早日回归有声世界。

参考文献:

[1]彭妹.家园共育促进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4.

[2]赵星.中小学家校共育中的家长观念问题与对策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20.

[3]李雅颖.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家校共育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20.

[4]王成霞,邹平.特殊教育学校家校共育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以重庆市为例[J].绥化学院学报,2019,39(1):133-138.

[5]吴晗清,赵芳祺,程竺君.家校共育现状及可能的改变:来自家长的声音[J].当代教育论坛,2020(1):80-86.

[6]冯秀梅.刍议特殊儿童家校共育的提升策略[J].华夏教师,2019(31):92-93.

注:2020年度山东省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家校共育视角的听障儿童早期家庭康复教育研究”。

作者简介:单敬文(1986—),女,山东枣庄人,本科,二级教师,就职于枣庄市残疾儿童教育康复中心。研究方向:特殊教育、学前教育。

编辑 赵飞飞

猜你喜欢

听障儿童家校共育家长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语文学科课后作业的有效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浅议如何化解家校教育的矛盾
家长请吃药Ⅱ
早期阅读在听障儿童教学中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