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青年冠心病患者PCI术后自我感受负担现状及影响因素

2020-06-28张慧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0年11期
关键词:病程效能冠心病

张慧

我国统计显示,截止2020年,冠心病将成为世界人口中致死和残疾的因素[1],同时,发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21~60岁的中青年患者发病率逐渐升高,且男性发病率是女性发病率的1.3~7.2倍[2-3]。相关文献指出[4-5],该病发病原因与不良生活方式、动脉粥样硬化等密切相关,目前主要治疗手段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然而大部分患者PCI术后自我感受负担较重,导致治疗效果不佳,因此,本研究探讨PCI术后自我感受负担现状及影响因素,以期为临床进一步治疗提供理论及实践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为描述性研究,采用临床资料回顾分析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8月在我院行PCI治疗的中青年冠心病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生命体征正常,临床经冠脉造影明确诊断为冠心病[6],在我院行PCI治疗;神智清醒,自愿参与本次研究。排除标准:相关药物过敏;存在其他严重内分泌系统疾病;存在心、肝、肾等重要器官障碍或其他恶性肿瘤病史;意识模糊,有精神病史;合并恶性心律失常,合并心功能不全四级。其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18~58岁。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13例,高中/中专17例,大专18例,本科及以上12例。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公费18例,医疗保险34例,自费8例。工作状态:在职26例,无职4例,退休30例。生活自理能力:正常19例,下降36例,功能障碍5例。疾病认知情况:高19例,中31例,低10例。病程:6个月~5年29例,6~9年31例。自我效能感:高17例,中25例,低18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23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37例。合并疾病(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34例,无合并疾病26例。

1.2 调查方法 记录中青年冠心病患者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工作状态、生活自理能力、疾病认知情况、病程、HDL、LDL、自我效能感、合并疾病方面资料,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造成中青年冠心病患者PCI术后自我感受负担的危险因素。共发放问卷60份,全部收回,有效回收率100%。

1.3 调查工具 (1)自我感受负担。采用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elf-perceived burden scale,SPBS)评价,主要包括身体负担、情感负担和经济负担3个维度10个条目,各个条目均采取Likert 5级评分,根据累计评分结果将其分为无负担(<20分)、轻度负担(20~29分)、中度负担(30~39分)、重度负担(≥40分),经检验该量表具有较好信效度[7]。(2)疾病认知情况。查阅文献结合我院临床经验制定有关冠心病疾病问卷,内容包括:冠心病基础知识和注意事项,饮食、运动、药物应用等涉及多方面调控问答情况,并对患者术后药物依从性、危险因素调控、生活方式改变及定期复查等方面评分,得分范围0~100分,评分高低与疾病认知水平呈正比,>85分为疾病认知高、61~85分为疾病认知中等、≤60分为疾病认知低。(3)自我效能感。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GSES)评价,共10个项目,评分范围1~40分,评分越高自我效能感越好,分别设定为自我效能低、中、高3个等级[8]。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0统计学软件,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中青年冠心病患者PCI术后自我感受负担的影响因素。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

2.1 中青年冠心病患者PCI术后自我感受负担现状 60例中青年冠心病患者PCI术后自我感受负担平均得分为(33.78±3.16)分,处于中度自我感受负担,其中轻度负担26例、中度负担28例、重度负担6例。

2.2 中青年冠心病患者PCI术后自我感受负担的变量赋值情况(表1)

表1 中青年冠心病患者PCI术后自我感受负担的变量赋值情况

2.3 中青年冠心病患者PCI术后自我感受负担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受教育程度、冠心病病程、合并疾病、疾病认知情况、自我效能感是中青年冠心病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见表2。

表2 中青年冠心病患者PCI术后自我感受负担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3 讨 论

3.1 年龄 本研究结果显示,患者年龄越大(>45岁)自我感受负担水平越重,分析原因:伴随患者年龄增大自理能力相对降低,被照顾需求更强烈,且45~55岁患者往往是家庭的经济与精神支柱,遭受疾病手术后,内心情绪更容易受照护者的健康与过度忙碌劳累而产生波动,常有内疚感或羞耻感,进而加重自我感受负担[9],针对此情况,医护人员应及时与自费患者及家属沟通,了解其经济状况,叮嘱其按时服药,改正不良生活方式,避免再复发或病情加重,提升自我管理能力,从而降低其自我感受负担。

3.2 受教育程度和疾病认知情况 患者文化程度越高,疾病知识的了解越多,PCI术后恢复能力越强,其自我感受负担越低。分析原因:一方面受教育程度较高患者日常接受疾病的发生、发展、预后等知识更快,认知及吸收治疗、护理措施过程往往更为清晰;另一方面疾病认知情况好的患者更易产生正向心理反应,战胜疾病信心更强,内心的恐惧感和焦虑感更低,进而促使医护人员治疗康复配合度更高,进程加快。相反,疾病知识了解程度较低者,内心疾病不可预测感、负性情绪增加[10],极易导致意志消沉、信心丧失,自我感受负担加重,这提示护理人员应及时与患者沟通,普及疾病知识,使其逐步接受现实,降低应激反应,以促进疾病恢复,尤其对于首次住院患者,需及时解答患者及其家属的疑虑,尽可能多给予内心关注与安慰。

3.3 冠心病病程 本研究结果显示,冠心病病程>5年是中青年冠心病患者PCI术后自我感受负担的独立危险因素,这与王亚君等[11]研究结果相符,分析原因:一方面病程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疾病反复率关联密切,导致患者疼痛、痛苦体验增多,诱发患者心理恐惧;另一方面随着病程延长,患者在经济、生理等多方面负担加重,引发患者自责与愧疚情绪,形成恶性循环,不利于尽快康复。因此,建议医护人员针对病程长的患者,多予以心理疏导,进行相关健康教育,缩短康复进程,改善生活质量,减少负面情绪,降低其自我感受负担。

3.4 合并疾病 合并疾病的中青年冠心病患者自我感受负担更重,这是由于患者在PCI术前存在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患者关注自身健康情况会超出对冠心病的关注,同时合并疾病数量越多,病情反复发作、日常自理能力下降可能性越高[12-13],加上被照护者需求越高,从而加重自我负担的情绪,而有规划、有意识地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如饮食、起居、锻炼等,对其术后恢复具有促进作用[14]。

3.5 自我效能感 本研究结果显示,自我效能感越强,PCI术后患者自我感受负担越低,这与田甜[15]研究结果提示改善自我效能可有效促进自我感受负担降低结论基本一致。由于中青年冠心病患者PCI治疗周期较长、病程较久、需长期服用药物且严格调控饮食,加重患者身体负担、心理负担。文献指出[16],自我效能感是机体对自身完成某项任务的主观评估,其结果直接影响个人行为动机,自我效能感越高常反应患者面临困境与寻求外界帮助的积极性越高,进而获取更多家庭照护者的有效支持与陪护,同时医护人员尽早实施专业指导也可提升其自护水平与依从性,利于患者身心健康,减少或消除自我感受负担。因此,针对自我效能感较低的患者,医护人员应定期开展健康教育,帮助其积极面对病情,提升信心,进而降低自我感受负担。

综上所述,年龄、受教育程度、冠心病病程、合并疾病、疾病认知情况、自我效能感是中青年冠心病患者PCI术后自我感受负担的独立危险因素,医疗技术的进步及术后护理的专业化和全面化,可逐步降低冠心病患者PCI术后自我感受负担,将患者可能出现的自我感受负担危害降到最低。护理人员也需要进一步了解中青年冠心病患者PCI术后自我感受负担的影响因素及解决方法,为预防护理干预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依据。

猜你喜欢

病程效能冠心病
鼻负压置换治疗对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患儿病程及病情的影响
冠心病心绞痛应用中医辨证治疗的效果观察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
sST2水平与冠心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ADAMTs-1、 CF6、 CARP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意义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枣庄地区小儿支原体肺炎实验室检验结果及流行特点的研究
唐代前后期交通运输效能对比分析
新形势下如何发挥专卖内管委派制的作用和效能
针灸配合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的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