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研修社区中教师的动机信念对学习投入的影响

2020-06-27张思何晶铭邓露吴林静杨玉芹

中国电化教育 2020年4期
关键词:学习投入

张思 何晶铭 邓露 吴林静 杨玉芹

摘要:网络研修作为当前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主要方式,面临教师学习投入不足、研修质量不佳等问题,探索教师学习投入的影响因素,进而提升网络研修的实施效果成为研究者关注的焦点。该文以参与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514名教师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方法探索了教师的感知任务价值、感知研修胜任力等动机信念和动机调节等因素对学习投入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教师的感知任务价值和动机调节可以正向预测教师的学习投入;动机调节在感知任务价值影响学习投入的关系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感知研修胜任力的调节作用出现在“感知任务价值→动机调节→学习投入”的前半段,而且与感知研修胜任力较低的教师相比,感知研修勝任力较高的教师的动机调节中介作用更强。因此,在网络研修活动中发布有价值的学习任务、重视对不同感知研修胜任力教师的动机调节策略的培养,有助于提升网络研修社区中教师的学习投入。最后,提出了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培训;网络研修社区;动机信念;学习投入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860(2020)04-0109-09

一、引言

教师培训是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创新教学方法并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源泉。在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背景下,出于培养高素质学习者的要求,教师的培训模式、培训内容、培训资源都在发生变革。《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教基[2019]14号)文件指出,创新教研工作方式,积极探索信息技术背景下的教研模式改革,因地制宜采用区域教研、网络教研、主题教研等多种方式,提升教研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吸引力、创造力。网络学习突破了时空限制,教师使用移动端可以随时随地参与其中,大量教师通过专业网络研修平台和Web 2.0技术参与网络培训,这也有效解决了教师工学矛盾的问题。网络培训是通过技术上的链接和管理上的协同,实现了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专家之间、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联通。受社会建构主义和实践社区理论的指导,网络培训突出强调教师之间的社会交流和协作以及教师协同解决教学中的问题,网络培训环境逐步演变为网络研修社区。教师培训机构在教育部的指导下,积极搭建网络研修社区,合理配置社区成员和辅导教师,以学习活动的迭代促进教师能力的成长。网络研修社区中,教师通过观看视频案例、参与讨论、撰写反思日记等方式实现了自我反思和协作反思。在线讨论作为教师网络研修活动的重要一环,研究发现教师在讨论中的学习投入不足。学习者的学习投入受多种方式影响,其中学习者的动机信念是影响学习投入的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在线学习社区中,教师对学习任务的感知、自身研修胜任力都对学习投入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但其中的作用机制较少受到研究者的关注。本研究在期望价值理论的基础上,探索教师感知任务价值、感知研修胜任力、动机调节与学习投入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为提升网络研修质量提供参考。

二、研究基础

(一)学习者的动机信念与学习投入之间的关系

在教育领域,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与学习绩效的关系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而学习投入则是评价学习绩效的重要指标。期望价值理论(Expectancy-value Theory,简称EVT)认为个体对成功的期望以及感知任务的价值在解释个体与成就相关的选择、坚持和绩效的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在期望价值理论中,学习者的动机信念被操作化为自我概念(Self-concept)、内在价值(Intrinsic Value)和实用价值(Utility Value)等三个因子,其中自我概念代表学习者通过对自我能力以及感知的任务难度的判断而表达的期望,内在价值代表个体对学习任务的兴趣,外在价值代表一项任务是否与个体未来的计划或目标相关。在线学习环境中,学习者的动机信念是影响学习者学习投入和学习绩效的重要因素。在一项针对336名大学生的动机信念、动机调节和学习投入之间关系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大学生的动机信念、动机调节和学习投入之间显著正相关。在另一项针对112名中小学教师学习信念和专业发展动机之间关系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中小学教师的学习信念和基于网络的专业发展动机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具有高水平学习信念的教师容易出现高水平的学习动机。依据期望价值理论,本研究认为,教师感知的网络研修胜任力与任务价值是影响教师持续参与网络研修社区中学习活动的重要影响因素。其中教师感知的网络研修胜任力是指教师对自身具备的网络研修能力的感知,如观看视频课例的感知、参与在线讨论的感知、完成作业的感知等。感知任务价值是教师对网络研修任务与自身关系的感知,如感知学习任务很有趣、学习任务是自身教学中的难点、学习任务的解决可以提升自身教学能力等。

(二)学习投入的相关研究

网络学习活动最大的特点是学习者与教师(辅导者)之间的时、空分离,因此促成和保持学习者良好的学习投入成为培训机构和研究人员关注的焦点。学习投入是指学习者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程度,包括行为参与、认知参与和情感参与。在网络学习活动中,学习者的学习投入受到自我效能感、教师的教学存在、感知有用性和无用性等因素的影响。在学习投入的测量方面,常采用的研究方法是问卷调查法,李爽等人编制了远程学习者学习投入评价量表,该量表分为行为、情感和认知三个分量表,测试结果表明量表的信度、结构效度和效标关联效度均较好。在另一项研究中,教师的学习投入被划分为四个因子,即认知投入、情感投入、与学生的社交投入以及与同事的社交投入,测量结果表明该量表的信度、效度均较好。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学习分析在教育领域的深入应用,越来越多的研究通过设计测量指标,采集学习者在网络学习平台上的日志、文本、交互信息等,对学习者的学习投入进行量化分析和评估。在网络学习环境中,学习者的学习投入被划分为参与、专注、规律和交互,通过设计学习投入的度量指标并采集学习者的行为数据、文本数据和社交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网络研修中教师的投入不高。Xiong等人的研究中,通过计算观看的课程视频数、论坛中的发帖数、参与的问答数以及完成的任务数来测量和分析学习者的学习投入。考虑到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学习者的学习投入进行测量虽然容易获取数据,但学习者的自评分数会带有一定的主观性,而通过设定测量指标对学习者的学习投入数据进行收集与分析,虽然数据处理起来较为困难,但数据比较符合学习者的实际情况。因此,本研究通过设定学习投入的指标,如登录次数、发帖次数、提交资源次数等对教师的学习投入情况进行数据收集与分析。

(三)动机调节的作用

在网络学习活动中,学习者的学习投入受到动机调节的影响。动机调节是指学习者对自身学习动机的影响,即学习者为了完成学习任务而激发、维持甚至提升自己的动机水平的思考和行为。在梳理自我调节学习相关研究的基础上,Schwinger等人提出了用于解释动机调节过程和结构的模型。该模型认为个体动机调节始于自身薄弱的动机水平,然后思考是否需要提升学习动机并对动机问题进行分类,个体接着利用多种策略对自身的动机进行调节以提升动机,达到提升学习成就的目的。此外,该模型认为个体的动机调节还受到情境因素(任务特征、任务环境等)和个人因素(先前知识、智力水平、兴趣等)的影响。动机调节不仅与传统課堂中学生的学习成就和学习努力程度积极相关,而且能正向预测网络学习环境中学习者的学习投入。龚少英等人采用问卷法调查了混合学习环境中336名大学生的动机信念和动机调节与学习投入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的动机信念、动机调节与他们的学习投入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雷玉菊等人以参与网络学习的387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法调查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内隐智力信念和动机调节等学习者特征对网络学习投入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指出大学生在网络学习中的自我效能感、内隐智力信念和动机调节都与学习者的学习投入积极正相关。依据动机调节模型,学习者的动机调节受其动机信念的影响,学习者感知任务越有价值、越与自身的发展有关则越会积极地对自身的动机进行调节,并产生积极的学习成果。因此,动机信念不仅会直接影响学习者的学习投入,还会通过动机调节对学习投入产生间接影响。此外,学习者的自我感知会影响动机调节策略、学习投入和学习绩效。

三、研究模型和研究假设

文献研究表明学习者的学习投入受到动机信念(感知自身胜任力和任务价值)的直接影响,感知任务价值又通过激发动机调节策略对学习投入产生间接影响,同时学习者的自我效能感知也会影响动机调节策略的选择和学习投入。对于网络研修社区中的教师而言,他们的感知研修胜任力是否对感知任务价值与学习投入之间的关系起调节作用?动机调节在感知任务价值与学习投入之间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还是中介作用?如果动机调节起中介作用,那么感知研修胜任力在“感知任务价值→动机调节→学习投入”这一路径中又起什么作用?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研究建立的研究模型如图1所示。

研究模型建立好之后,为了检验模型中的路径是否真实存在,建立如下假设。

假设1:在网络研修社区中,教师的感知任务价值与学习投入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教师感知研修任务与自身的教学实践、专业发展关系越密切,则会积极投入到发帖、回帖、提交资源与完成任务等活动中,即具有较高的学习投入。如果教师感知研修任务与自身教学活动、专业发展关联较小,则会出现为了完成研修任务而仓促参与学习活动的情况。

假设2:在网络研修社区中,教师的感知研修胜任力在感知任务价值影响学习投入的路径中起调节作用。教师的学习投入不仅受到感知任务价值的影响,而且受到感知研修胜任力的调节作用,即高感知任务价值的教师,如果其感知研修胜任力也较高则学习投入较高,如果感知研修胜任力较低,则其学习投入也会较低。

假设3:在网络研修社区中,教师的动机调节在感知任务价值与学习投入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教师的感知任务价值不仅对学习投入具有直接作用,而且通过动机调节对学习投入产生间接影响。动机调节的中介作用主要体现在动机策略的选择和应用,动机调节策略选择得当则教师的学习投入越高。

假设4:在网络研修社区中,教师的感知研修胜任力在“感知任务价值→动机调节→学习投入”的路径中具有调节作用,而且对路径的前半段和后半段均有调节作用。感知任务价值影响动机策略的选择和应用,进而影响学习投入,同时该路径还受到感知研修胜任力的影响。在前半段,教师的感知研修胜任力通过影响动机调节策略的选择而影响学习投入,在后半段教师的感知研修胜任力通过影响动机调节策略的应用而影响学习投入。

四、实证研究

研究假设确立好之后,通过问卷调查和统计方法对研究假设进行检验。主要经过问卷调查、学习投入的量化统计、问卷信度和效度分析、相关分析和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检验等几个阶段。

(一)研究对象

采用分层抽样的原则,按照参与培训的县、区、学校间关系抽取中部某省参与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520名教师作为研究对象。这批教师在网络学习社区中参与视频案例学习、在线讨论、作业提交等活动。参与人员中女教师311人(59.8%),男教师209人(40.2%),平均教龄18.50年。这些教师参与了多次教师培训项目,对培训流程和平台非常熟悉,能熟练完成网络研修社区中的学习任务。

(二)研究工具

研究模型中包括四个变量,其中三个变量(感知任务价值、感知研修胜任力、动机调节)作为内隐变量,采用自我报告式的问卷调查进行测量,另一变量(学习投入)采用数据统计方法进行测量。

1.感知任务价值量表

感知任务价值量表修改自Daghan和Akkoyunlu等人的研究,该研究中感知价值包括3个题项,使用李克特7点计分,其中1表示坚决不同意,7表示坚决同意,原始量表的组合信度值为0.8838。本研究对三个题项进行了修改,增加了网络研修的背景条件,修改后的题项为:(1)网络研修任务让我保持知识更新;(2)网络研修任务满足了我对知识、学习和发展的要求;和(3)网络研修任务在提升我的教学能力方面扮演了关键角色。对修改后的量表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三个题项的因素负荷分别为0.921、0.934、0.903,对感知任务价值的解释率为84.52%,量表的信度系数(Cronbach'a)为0.906。

2.感知研修胜任力量表

感知研修胜任力量表修改自Artino和Mccoach等人的研究,该研究中调查学习者自我效能感的量表包括7个题项,使用7点李克特式选项,其中1表示完全不同意,7表示完全同意,原始量表的信度值为0.89。本研究对7个题项进行了修改,主要增加了“网络研修社区”这一背景,例如“我确信我能理解网络研修社区中最困难的学习材料”,“即使没有辅导老师的帮助,我也能出色的完成网络研修任务”等。对修改后的题项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各题项的因素负荷量都在0.78以上,对感知网络研修胜任力的解释率为76.12%,量表的信度系数(Cronbach'a)为0.84。

3.动机调节量表

动机调节量表修改自Liou和Kuo等人的研究,在该研究中,有5个变量与动机调节有关,分别是主动学习策略、学习环境刺激、学习目标定向、自我调节激发和自我调节实施,总量表的Cronbach'a值大于0.7,每个分量表的Cronbach'a值都大于0.80。本研究中,在5个变量中加入了“网络研修社区”这一背景,如“网络研修社区中出现新的任务时,我会将这些任务与我的教学实践相联系”,“我很愿意参与网络研修任务,因为很多同事会在一起讨论教学问题”等。5个子量表验证性因素分析的结果是X2/df=2.749,RMSEA=0.058,RMR=0.052,CFI=0.988,TLI=0.979,各分量表的Cronbach'a值为0.884,0.881,0.858,0.9,0.84。

4.学习投入的量化统计

本研究中,学习者的网络学习行为数据作为学习投入的测量指标,如表1所示。学习投入共选出7个指标,如登陆次数、课程学习数量等。各指标的因素负荷量都在0.7以上,对学习投入的解释率为65.54%,总的信度系数(Cronbach'a)为0.823。

(三)问卷的发放与回收、数据处理

研究过程中通过网络发放问卷,发放时间为2016年1月至3月,共回收问卷515份,其中有效问卷514份,有效率为98.8%。数据统计与分析的软件是SPSS 21.0。首先对问卷的潜变量间进行多重共线性检验,由于每个潜变量的方差膨胀因子都小于1,说明没有多重共线性问题。其次,对问卷中的每一个潜变量取均值和中心化值并保存为新变量,用于后续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在模型检验阶段,使用Process插件(Hayes编写,http://www.afhayes.com)进行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检验。

五、结论

(一)感知任务价值、感知研修胜任力、动机调节和学习投入的相关分析

计算感知任务价值、感知研修胜任力、动机调节以及学习投入等变量均值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如表2所示。感知任务价值与感知研修胜任力、学习投入、动机调节之间均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感知研修胜任力与学习投入、动机调节之间显著相关。此外,动机调节与学习投入之间也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二)网络研修社区中教师的动机信念对学习投入的影响:模型检验

网络研修社区中,教师的动机信念、动机调节与学习投入之间是调节还是中介关系,需要进一步进行检验。依据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检验方法,首先检验感知任务价值和学习投入之间的直接作用路径是否受到感知研修胜任力的调节,建立回归方程(1)。

方程(1)中Y代表学习投入,X代表感知任务价值,U代表感知研修胜任力。如果显著,说明在不考虑动机调节的情况下,感知研修胜任力调节了感知任务价值和学习投入之间的直接效应。

其次,检验动机调节的中介效应是否受到感知研修胜任力的调节,建立回歸方程(2)和(3)。

方程(2)中M代表动机调节,方程(2)和(3)中的Y、X、U同方程(1)。做依次检验,先检验方程(2)中的a1和a3是否显著,然后检验方程(3)中的b1和b2是否显著。联立方程(2)和(3),如果a1≠0(数值达到统计显著性)且b2≠0说明感知研修胜任力U调节了动机调节和学习投入之间的路径,如果a3≠0且b1≠0说明感知研修胜任力U调节了感知任务价值和动机调节之间的路径,如果a3≠0且b2≠0说明感知研修胜任力U调节了感知任务价值→动机调节→学习投入之间的前后路径。将感知任务价值、感知研修胜任力、动机调节、学习投入的项目值合并取均值并中心化,然后使用Process计算模型的参数,结果如表3所示。

方程(1)的结果表明,学习者的感知任务价值对学习投入具有积极的正向影响(β=0.35,t=7.76,p<0.001),而感知任务价值与感知研修胜任力的交互作用项对学习投入的影响不显著(β=0.006,t=0.206,p>0.05),说明可以建立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

从方程(2)的结果可以看出,学习者的感知任务价值对动机调节具有积极的正向影响(β=0.40,t=6.79,p<0.001),感知研修胜任力对动机调节具有积极的正向影响(β=0.26,t=4.29,p<0.001),而且,感知任务价值与感知研修胜任力的交互作用项对动机调节也具有积极的正向影响(β=0.13,t=3.08,p<0.01)。

方程(3)的结果表明,学习者的感知任务价值(β=0.31.t=6.64,p<0.001)、感知研修胜任力(β=0.65,t=4.99,p<0.001)、动机调节(β=0.12,t=3.56,p<0.001)对学习投入具有积极的正向影响。而动机调节与感知研修胜任力的交互作用项对学习投入的影响不显著(β=-0.21,t=-1.648,p>0.05)。

模型检验的结果中a3≠0且b1≠0,说明感知任务价值、动机调节、学习投入、感知研修胜任力之间形成了有调节的中介模型,如图2所示。感知研修胜任力只调节了“感知任务价值→动机调节→学习投入”的前半段路径。在网络研修活动中,动机调节在教师感知任务价值和学习投入之间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而且中介作用的前半段受到感知研修胜任力的调节作用。研究假设的验证情况如表4所示。

(三)感知研修胜任力的调节机制

通过模型检验已知感知研修胜任力在感知任务价值→动机调节的路径中具有调节作用,但其具体的调节机制尚不清楚,因此需要做感知任务价值与感知研修胜任力的简单斜率效应检验。推荐的做法是,将感知研修胜任力的平均分加上—个标准差的样本视为高研修胜任力教师,而平均分减去一个标准差的教师视为低研修胜任力教师,然后分别探索2个小组中感知任务价值对动机调节的预测作用。研究发现高研修胜任力教师的感知任务价值对动机调节的预测能力较高(Bsimple=0.297,SE=0.042,p<0.001),低研修胜任力教师的感知任务价值对动机调节的预测能力较弱(Bsimple=0.181,SE=0.038,p<0.001)。将感知任务价值作为自变量,动机调节作为因变量,高、低感知研修胜任力教师的作用机制如图3所示。

猜你喜欢

学习投入
高职院校学生的感恩对学习动机和学习投入的影响研究
地方应用型大学提升学生学习投入的路径探讨
学习动机对大学生学习投入的影响:人际互动的中介效应
建立中职课堂规则,提高学习投入效率
五年制大专生学习投入分析
普通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学习投入的影响因素分析
职业价值观与学习投入的关系:专业承诺的中介
研究型大学本科生通识课程学习投入现状及其对学习结果的影响
军校大学生学业压力、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习投入:交互效应与中介效应
他主性视域下高职院校师生交往对学生学习投入影响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