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物理练习在教学研究中的作用讨论

2020-06-27葛梦柯张冬波

考试周刊 2020年52期
关键词:物理概念练习教学研究

葛梦柯 张冬波

摘 要:练习作为物理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学生物理概念的形成、方法与技能的获得、智力和创新意识培养的必要方法。在教学研究中,练习种类的选择、应用、编排显得尤为重要。教学设计中,教师不仅仅需要选取不同类型的练习达到教学目的,同时也要思考各种类型的练习在教学设计中的作用。本文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为例,通过本节教学设计中出现的四类练习,讨论这四类练习的作用。

关键词:教学研究;练习;物理概念

练习是将知识、技能、思维和方法紧密联系的重要手段;是将知识转化成能力的必要途径;是反映课堂教学效果的直接方式。常见的练习形式包括:判断、选择练习,思考问题练习,实验设计练习,推理论证练习,计算问题练习。拓展性练习形式包括:情境性问题练习,实践性问题练习。本文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为例,对该教学设计中练习的设置进行讨论。

一、 思考问题练习

即通过创设一定的物理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或发现问题,或预测结果,或解释现象的练习。

(一)问题再现

问题1. 当火车缓慢进站时,请问,火车进站时的加速度为多少?问题2. 减速运动时的加速度一定为负值吗?问题3.交警在事故现场,为什么要测量滑痕,测量滑痕的目的是什么?

(二)思考问题练习的作用

思考问题练习的目的主要是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注重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使学生具有批判性意识。

1. 联系生活,激发学习兴趣。教师联系生活实际,提出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与欲望,进而主动学习。

2. 师生相互配合,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设计思考问题练习,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中发现问题,在互动中交换意见。教师和学生通过问答,解决问题、交流经验,在互动中营造活泼的课堂氛围。

3. 设置悬念,引入新课。提出问题,设置悬念,让学生心存疑惑,为本节课知识点的讲解埋下伏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二、 推理论证练习

即在给定条件下,运用已有的理论,通过逻辑推理(含数学推理),推导出所求结论,或练习、或证明结论的正确性,或对可能产生的情况进行全面分析的练习。

(一)题目重现

一起发生在限速为120km/h的高速公路的交通事故,已知加速度为5m/s2。交警测得肇事车留下的刹车痕迹长为122.5m,请问交警测量刹车痕迹的目的是什么?你帮交警判断司机是否超速?

(二)公式推导

方法一: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式

联立(1)(2)两式,消去时间t可得

方法二: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式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公式

联立(2)(4)两式,消去时间t可得

结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式:

(三)代值计算

(四)推理论证练习的作用

练习承担着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任务。推理论证练习帮助学生理解物理概念,掌握物理规律,训练逻辑思维能力。着重培养学生运用已知条件,经历推理过程,学习亲身推导得出或证明的结论,会记得更牢,理解得更深。

1. 注重推理过程,培养学生推理论证能力。学习物理不只是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方法,领悟物理思想。若只追求结果,学习会变得枯燥乏味,效果不佳。学习物理,过程比结果更重要,享受过程才能体会物理精神。教师应该注重知识的产生、思维与方法的形成、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的培养。

2. 变“教”为“导”,巧用数学推理。教师是学生学习资源的提供者,学习的组织者、领导者、合作者和指挥者。教师要善于利用高中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整合各种知识或工具进行求解或论证,既能提高学生推理能力,又将物理与数学相联系,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驱动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寻求真理。

3. 利用最近发展区,突出主体地位。学生已经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和时间的关系、本身具有一定的公式推导能力。教师设计推理论证练习,合理利用最近发展区,缩短学生原有认知水平与学习目标之间的差距,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达到教学目的。

三、 计算问题练习

即以定量計算的方法为主,解答有关物理问题的练习,一般分为简单计算练习和综合计算练习。

(一)问题重现

某型号的舰载飞机在航空母舰的跑道上加速时,发动机产生的最大加速度a=5m/s2,所需安全起飞速度v=50m/s,跑道长度为150m,通过计算判断,飞机能否靠自身的发动机在舰母上起飞?

(二)计算题解题策略

1. 读审题目,描述物理图景。规定航空母舰初速度方向为正,已知该汽车以加速度a=5m/s2进行匀加速直线运动,要求运动过程位移x≤150m,初速度v0=0m/s,末速度vt≥50m/s。

2. 分析物理过程,建立物理模型。舰载飞机是在长度为150m的航空母舰上进行的是初速度v0=0m/s、a=5m/s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3. 选择物理规律,建立物理方程。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式:

4. 进行数学推演,求解问题。

方法一:假设位移未知,将解得的位移和题目中的位移进行比较

方法二:假设末速度未知,将解得的末速度和题目要求的起飞速度进行比较

方法三:假设加速度未知,将解得的加速度和题目中的加速度进行比较

方法四:假设初速度未知,将解得的初速度和题目中的初速度进行比较

结论:舰载飞机不能依靠自身的发动机在航空母舰上起飞。

5. 讨论和反思。为什么选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公式,不用其他公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式的适用条件是什么?

(三)计算问题练习作用

计算题通过对知识整合、延伸、拓展,训练学生思维,考查学生对公式的理解和应用,用定量的方法解答问题,尽可能地帮助学生掌握和运用相关概念和规律,规范解题步骤。

1. 巩固知识,加强練习。教师注意引导学生从多维度理解新知识、新概念,进一步理解、运用、综合知识,逐渐达到牢固掌握概念,深刻理解规律的目的。计算问题练习可以使教学策略、教学质量和教学方法等得到优化。

2. 联系生活,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计算习题练习是物理联系实际生活的重要方法。灵活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学生从了解知识到运用知识、从理论到实践的跨越。计算习题练习是巩固知识、帮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保障。

3. 一题多解,拓宽学生思路。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受诸多因素影响,其中计算练习对其思维的影响和形成是不容忽视的。一题多解即对一道题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解答,既能拓宽学生视野,又能从不同角度培养学生物理思维。学生对不同解法进行归类、总结,达到深刻理解问题、自觉运用公式的目的。

4.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学习动机。传统教学单纯地重视知识教学,忽视学生思维的形成。教师将自己的思维强加于学生,致使学生思维得不到训练,能力得不到发展。长此以往,学生仅能处理简单的物理问题或理想化的物理模型,遇到具体问题就束手无策。因此,教师就必须从实际问题出发,引导学生建立物理模型,选择物理方程,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学习动机的形成。

5. 规范解题步骤,加深知识理解。计算问题习题的设置可以加深学生对概念、公式、法则、定理、规律的理解;促进学生掌握解题的思路、方法、步骤;规范书写过程和格式,引导学生科学化和规范化地解决问题,进一步加深知识的理解。

四、 情境性问题练习

针对物理练习存在的脱离现实,过分理想化的倾向,人们越来越重视物理练习中物理情境化的真实性,以及物理学和社会、科技、文化相关学科的联系而设计的练习。

(一)问题重现

问题一:想要航空母舰起飞,如果你是工作人员,你应该怎样做?

方法一:增加航空母舰跑道的长度。

评估:理论可行,但造价过高,成本巨大,经济方面不允许。

方法二:加大马力,增加舰载飞机的加速度。

评估:理论可行,但是科学技术方面受限,达不到要求。

问题二:某型号的舰载飞机在航空母舰的跑道上减速时,发动机产生的最大加速度

a=5m/s2,降落时速度v0=50m/s,跑道长度为150m,通过计算判断,飞机能否安全降落?

(二)情境性问题练习的作用

1. 培养学生逆向思维。思维定式,也称“惯性思维”,是指在解决问题时解决方法固定,严重阻碍学生创造力的发挥。教师有意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够克服思维定式,促使学生的思维积极活跃,摆脱条条框框的束缚。

2. 创设物理情境,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情境练习,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能培养学生多种能力、激发不同情感。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经历猜想、假设、提问等环节,使知识问题化,问题情境化,情境趣味化,从而促进学生积极思考。

新课标将练习的作用提到了新的高度,因此,教师应认识练习的教育价值,不仅要加强练习的拓展延伸,评价总结,巩固知识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做好练习的课堂教学,课前精心准备,明确练习在教学设计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屠金海.习题设计在优化课堂教学中的作用[J].教学设计,2005:18.

[2]陈钢.发掘与开拓新颖物理习题的教学设计[J].教学教案设计与分析,2014(10):66.

[3]高如玉.立足课堂教学,激发学习自觉:一个“经典问题”教学实验后的评析与思考[J].教材教法,2020(3):18.

作者简介:葛梦柯,张冬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新疆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猜你喜欢

物理概念练习教学研究
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浅析高中教材中几组易混淆的物理概念
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中物理概念的形成与规律的掌握
浅论“适性教育”理念下的初中耐久跑教学
论小学数学教育的方式方法问题
“导——展——练——评”课堂教学模式之我见
基于学讲计划的物理概念教学策略研究
交替传译中听记平衡教学研究
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
《protel DXP 2004》的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