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课程标准的口语交际纸笔命题的研究

2020-06-27陈静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20年5期
关键词:口语交际课程标准

陈静

[摘要]口语交际能力是学生一项语文基本能力,当前对于口语交际能力的评价研究虽然比较广泛,但是在口语交际纸笔命题的领域研究比较缺失,口语交际的教学现状也不尽如人意,命题基于课程标准,源于教材,引领日常教学,可以从创设真实情境,调动多感官参与,运用多种形式三个方面完成有效的口语交际纸笔命题。

[关键词]课程标准;口语交际;纸笔命题;部编本教材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9068( 2020)13-0092-03

一、研究依据和意义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将“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运用口头语言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列入语文课程的总目标。目前,口语交际的测试已经进入部分省市的升学考试中。这些措施对于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会产生积极的影Ⅱ向。口语交际的命题也开始受到一定的关注,但是目前针对口语交际命题的研究多为命题多元化方向。提出了评价主体多元化,如教师、学生个人、同学、家长共同参与评价;评价形式多元化,如,复述、演讲、辩论、过程性记录等。但是在纸笔命题测试方面的研究有所缺失,结合我国历来重视纸笔测试成绩的观念和传统,对于口语交际纸笔测试的研究在当前是很必要的。

1.基于课程标准

学生学业成就评价必须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基于标准的学生学业成就评价的核心在于评价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与匹配。因此,口语交际的纸笔命题必须基于语文课程标准制定。

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一学段课程目标与内容中对口语交际提出了以下要求:

(1)学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3)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自己感兴趣的情节。

(4)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

(5)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6)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2.基于统编教材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口语交际的课程目标与内容是通过统编教材得以落实与贯彻的,制定口语交际纸笔命题必须以统编教材为依据。口语交际包括了聆听能力和说话能力,以及在实际交际情境下的互动能力。因此,从聆听和说话两个能力对统编教材一二年级口语交际内容进行了梳理。

通过梳理,可以发现在统编教材中对于说话能力要求的数量明显高于聆听能力要求,对于聆听能力,提出了聆听习惯、借助图像获取内容、获取主要信息、获取关键信息、整体把握主要内容五个方面的要求;对于说话能力,可以从习惯、兴趣、方法方面归纳,要求较之于聆听能力要更细致,如习惯层面,提出了说话的声调、视线的选择、声调大小的选择等,对于“说清楚”的要求,则又体现出层次性的特征,从“声音大一些,让别人听清楚”到“吐字要清楚”到“把自己的想法说清楚”到“按顺序讲清楚图意”再到“清楚地表达想法,简单说明理由”最后到“注意说话的速度,让别人听清楚”,这样的设计,基于学生实际的学习水平,符合学生由浅人深的学习过程,体现了能力培养的科学性。因此,在口语交际的纸笔命题时要依据教材编排的顺序,遵循学生现有的口语交际实际发展水平进行制定。

3.基于纸笔命题的特点

纸笔命题是通过纸质的测试卷对学生进行学业水平评估的,它的优势是直观、量化,可以通过答题结果对学生即时形成可观测的评价。纸笔命题的劣势也非常明显,学生通过阅读题目用笔完成答题,形式单一,局限性强,对于口语交际这种交互性极强的能力评估,纸笔命题很难全面客观地做出评价。但是考虑到纸笔命题对于教师日常教学强大的正向引导力,口语交际的纸笔命题研究就是很迫切又很有价值的研究主题。

二、口语交际纸笔命题的现状

1.被轻视、视忽略

在口语交际的评价领域,目前比较盛行的是过程性评价和多元性评价,但是存在着研究理论深入,实际落实不足的情况。因为不在纸笔测试的范畴之内,家长与学生很难重视,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也没有像阅读课那样精心设计,教学质量得不到保障,最后的评价也大多走过场,草草了事。口语交际包含聆听与说话两个方面的能力,聆听能力可以通过听力试题的形式进行纸笔命题评价,说话能力可以通过变形转化为纸笔命题,这一点在我国的英语等外语种纸笔测试中早已经广泛普及,在一些外国的汉语能力纸笔测试中也很常见,而且都被证明是科学有效的。但是对于母语语言的纸笔命题测试中,很少能够在一份语文试卷中看到一道听力试题,这是大家长久以来形成的习惯和共识,口语交际在纸笔命题领域被轻视、被忽略的问题由来已久,现在是急需打破陈旧观念的时刻。

2.目标定位错位

在一些地区的纸笔测试中已经关注了口语交际的评价,但是大多存在着目标定位错位的现象。比如在听力测试中,提供一些易错或者易混淆的词语作为听力材料,让学生选择所听到的词语或者判断所听词语的正误,这样的命题目标与识字写字的目标发生了错位,实际评价的是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并没有真正指向口语交际的能力目标。还有一些命题则是指向写话目标的命题,例如在一上《小兔运南瓜》和二上《看图说话》容易和看图写话的目标发生错位,二上《做手工》和二下《长大以后做什么》容易和写话的目标发生错位,口语交际的能力目标指向口语表达,而写话的能力目标则指向书面语表达,是两个不一样的系统,在评价上的标准也完全不同,所以,在命题的时候一定要精准目标定位展开口语交际的纸笔命题。

三、口语交际纸笔命题的建议

1.创设真实情境,让评价用于生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的评价宜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让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并结合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活动中的表现,综合考查学生真实地口语交际水平。口语交际的命题应当创设真实的生活交际情境,在真實情境中评价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

聆听材料:

小明:今天老师安排我们小组布置黑板报,你们放学后可以参加吗?小红你怎么样?

小红:不行,不行!我才不参加呢!我要和爸爸去卡通尼游乐园玩。

小明:小刚,你呢?

小刚:滚开,我才不要呢,都没时间打游戏了。

小明:小军,你怎么样?

小军:对不起,今天我妈妈病了,我放学后要去医院看她,所以放学不能留下来。

以上材料提供了校园生活中的一个真实场景,通过对话录音形式呈现,小组四位同学商量布置黑板报的事情。结合材料,可以评价学生聆听获取信息的能力,设计问题:“哪一位同学的妈妈病了?”或者“小刚为什么放学不留下来?”也可以基于“要用商量的语气”的说话目标评价学生,设计问题:“你觉得小红、小刚、小军谁最有礼貌?”或“如果你是小明,你该怎样和小刚商量,让他留下来布置黑板报?”创设真实情境下的命题,指向的是学生真实的口语交际能力,以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应用于实际生活为目的。

2.调动多感官参与,让评价起于趣味

纸笔命题一直存在单一性、局限性的问题,口语交际命题的出现恰好是解决这些问题的良药。听力试题调动了学生的听觉器官,图形试题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器官,影视试题则可以调动学生听力、视力、脑力多个感官的共同参与。在低年段的口语交际纸笔试题中,可以将听力材料与图画相结合,也可以通过录制生活中的真实片段作为视听材料,还可以截取学生喜爱的动画片段,进行后期的配音处理,将语音材料和学生喜爱的动画片段进行重组,以视听材料的形式作为命题材料呈现。调动学生答题时多感官的参与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审题专注度,也可以缓解学生答题的紧张情绪,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答题兴趣,可谓一举多得。

3.运用多种形式,让评价趋于多元

因为口语交际评价的是学生聆听与说话,以及在实际生活情境下的交际互动能力,所以口语交际纸笔命题的问题呈现形式应当具有灵活多样的特点。除了传统的选择、判断、连线、填空等题型之外,将口语交际评价目标进一步梳理整合,以混合型问题的形式呈现将大大提高了评价的效率。

聆听材料(略)

根据录音,将下面的图片按照顺序标上序号。

上题是将听力材料和图画进行组合的口语交际纸笔命题,在评价目标中综合了聆听能力一下“听故事的时候,可以借助图画记住故事内容”和二上“认真听,知道别人讲的是哪幅图的内容”的要求,同时还变形整合了说话能力中二上“按顺序讲清楚图意”的要求,一个问题同时指向三个口语交际的评价目标,体现了评价的多元化,大大提高了命题评价的效率。

影视材料(略)

上题提供了一段影视材料,主要内容是五位同学关于“寻找历史名人足迹”雏鹰假日小队的活动地点的讨论,这是一个真实情景下的口语交际命题,通过图表的形式将一个个的小问题合并集中,考查的是学生提取关键信息和把握主要内容的能力,同时也是解决学生在暑期生活中真实存在的问题。

以上是对口语交际纸笔命题提出的一些思考,随着统编教材的全面使用,我们可以对整个小学阶段的口语交际编排做全面的认识和分析,对于口语交际纸笔命题的有效策略,还需要更加深入去研究和探索。

(責编 韦淑红)

猜你喜欢

口语交际课程标准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学前教育课程标准的实现与超越——《美国学前教育课程标准的实践与思考》评略
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现状调查研究
如何在语文课上提高中职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浅议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学生的心理特点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十年课改的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