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三难”,提高实效
2020-06-27王萌
王萌
[摘要]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习作是《我的“自画像”》,要求学生选择自己最想介绍的几个方面内容向新来的班主任介绍自己。本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主体,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能力,教在“难处”、导在“重点”、习在“过程”,引导学生学会选材、掌握策略、评有方向。这样顺学而导,有效提高习作教学的实效。
[关键词]习作教学;顺学而导;教学情境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9068( 2020)13-0011-02
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习作要素是“学习从多个方面写出人物的特点”。这一单元的习作题目是《我的“自画像”》。教材为本次习作创设了一个“向新来的班主任介绍自己”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根据这一情境展开习作。对已经有了一定读写能力的四年级学生来说,写这篇作文时这他们基本上能从外貌、性格、爱好等不同方面来介绍自己。通过研读教材、研究学生,本节课我们确定要突破的难点有三个:一是如何在具体情境中介绍自己,二是如何通过具体事例介绍自己突出的特点,三是能在交际中修改写得不好的地方。只有找准学生习作中的真实问题,突破“三难”——教在“难处”、导在“重点”、习在“过程”,才能提高习作教学的实效。
一、破“一难”——情境引领,让学生恰当选材
以往我们总是注重最后写出的文章,忽略写作过程与学生写作的内在需要。其实,真正的写作应该是一种交流。只有为了真实需要的表达,才会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应从情境到语境,让学生产生习作的内在动机;同时,在习作过程中,还要让学生置身于生活性、参与性、开放性、游戏性的语境中,以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学会恰当的选材。因此,上课伊始,教师以“猜一猜”的游戏方式,引导学生进入习作情境。教师可以分别出示漫画或文字,引导学生猜猜他们是谁。不管是从图画中发现人物的特点,还是从语言文字中提取人物的特点,都让学生明白介绍自己或别人的时候,只有抓住人物的特点才能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然后,顺势切人本课习作情境“向新来的班主任介绍自己”。教师出示一个学生的自我介绍:
大家好,我是张红,今年10岁,来自北京市房山区。我喜欢跑步、听音乐,性格比较开朗活泼。希望能跟大家相处愉快。
让学生进行评价。有的学生就提出了疑问:“开头不能说‘大家好,因为我们要向老师介绍,所以开头应该是‘老师好;最后一句也不合适.不是‘跟大家相处愉快应该是‘希望能跟老师成为朋友。”通过口语交际《介绍我自己》,学生知道在特定的情境做自我介绍之前,要想一想向谁介绍自己。教师再出示学生的自我介绍片断:
我是一个胖乎乎的小男孩,有一个圆圆的脑袋,脑袋上长着乌黑乌黑的头发。我的眼睛亮晶晶的,眼睫毛长长的。但是我的鼻子有点塌,嘴巴像回锅肉一样肥肥的,妈妈说我的嘴皮和脸皮一样厚。我很爱看笑话书,喜欢打乒乓球、羽毛球,喜欢玩电脑、看科学类的课外书。我长大以后想当一名科学家。
引导学生进行评价,最后教师总结:“这位同学没有考虑具体的交际情境,班里来的这位新老师是否已经见到同学们了呢?见过面的情境下要介绍什么呢?选择一两处最能突出性格特点的外貌描写就行了,不必面面俱到。重点是要写一写老师不了解的内容,比如性格、爱好,需要老师帮助的地方或者难忘的成长故事等。”
这样的引导,让学生知道在向不同的人做自我介绍时,由于目的不同介绍的内容也不同。本次习作是向新来的班主任介绍自己,介绍的目的是为了让这位新老师尽快熟悉班里的同学,让他更好地了解自己。因此,在介绍的时候不仅要从几个方面介绍自己的特点,还要重点介绍老师不容易了解而且最突出的地方。只有这样,才容易被老师记住。总的来说,如何在具体情境中介绍自己呢?这需要学生进行情景分析——明确向谁介绍、介绍的目的以及介绍的内容。从这三方面梳理自己的习作思路,并恰当选材,习作就会清晰而有效。
二、破“二难”——特点突出,让学生写有策略
本次习作第二个难点是如何让人物形象生动起来。这需要学生通过具体的事件描写来突出人物的特点。在课堂上,教师可创设交际情境,让学生提前习作,使学生开展具有具体交际情境的表达体验。这样可以准确把握学情,聚焦习作难点,让学生在具体的交际语境中习得表达方法并运用,提升教学实效。
(一)特点介绍要突出——人物亮起来
教师出示习作片断,学生自由分享交流。
片断一:“我个子不高,大脑袋圆脸蛋,粗胳膊粗腿,鼻梁上架著一副黑框眼镜。我爱思考爱读书,是个热心肠。”
片断二:“我瘦瘦的,笑起来眼睛会眯成一道缝。我很喜欢穿粉红色的裙子,但是因为学校每天都有体育课,所以我只能穿运动衣。我最大的特点就是爱笑。”
通过分享与交流,学生基本上能抓住自己的特点进行介绍。教师引导学生:“为了让人物形象更加生动,让新来的班主任能更好地了解自己,我们要善于抓住自己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来写。对此,同学们有什么疑问吗?”
生1:通过分享,我感觉同学们说了很多特点。有的同学又胖又爱思考、爱读书,有的同学又瘦还爱笑等。我不知道是选择一个突出的特点写好还是写几个特点?如果写几个特点,应该怎么写呢?
生2:习作要求我们通过事例来介绍自己,但是听了同学们的分享,我不知道他们选择什么样的事例写。
基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课堂上我们展开了具体的探究活动。
(二)事件选择要恰当——人物活起来
在教学时,教师通过列表的方式,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特点,想想所选事件是否能突出此特点,并在表格(表一)里简单梳理。
重要的事件可展开写,一般的事件可以一句带过或者几句话概括。如果思路还是不清晰,可以读一读下面例文,跟别人学学怎么写。出示:
我叫林小明,今年10岁了,上四年级,是个可爱的男孩。我圆圆的脑袋上,有一头乌黑的头发。白白胖胖的脸上长着一双小小的眼睛。我特别爱笑,一笑,天空就变成蓝蓝的一条线喽!我的鼻子又高又直,嘴巴小巧可爱,牙齿虽然有些不整齐,但长歪的那两颗“虎牙”让我更加帅气。我身高1.5米,体重35千克。妈妈总说我很瘦,可我不觉得,我力气很大,因为我能搬动一桶水呢。我喜歡穿蓝色的衣服,喜欢读课外书。
通过例文的学习,引导学生发现作者林小明怎样介绍自己。首先,抓住了自己的特点,从长相、身高、体型、爱好来介绍;其次,特别注意外貌描写,作者是按从上到下的顺序来写的。通过讨论,学生知道写作要有顺序,要突出特点。在此之后,教师让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再来重新说说自己,同桌两个人互相听一听,做到了抓住特点的一颗星,能按一定的顺序来介绍再得一颗星。
教师继续引导学生评价例文:“你觉得哪些地方还需要补充完善?”有的学生说:“他说自己力气大,能搬动水桶,应该说说具体怎么回事。他都喜欢读什么书?读书的时候有没有有趣的事?”教师再次出示修改后的习作例文(片断):
我的力气很大。记得有一次,妈妈买了2袋大米,每个约有10多斤。妈妈说要等爸爸来帮忙提回家。我想:这两袋米真的那么重吗?我不信,让我来试一试:我弯下腰,右手抓着米袋上面的抓手,左手托着米袋的最下面,往上一提,嘿!这么轻,米袋被我轻轻抱在怀中。我大笑起来,说:“就这么点东西,老妈还要爸爸帮忙,瞧我的!”就这样我把米一袋一袋地搬回家。
在学生交流分享修改的例文后,教师提出问题:“特点怎么才写得生动具体呢?”通过重点句子的体会,有的学生说:“要把特点放大,运用动作、语言、心理等描写方法把特点写得清楚、具体、生动。”有的学生认为,用一件事来反映一个人就显得比较单薄,不足以充分反映人物的特点,因此,要用两三件事才能说得明白、表现得充分。最后教师总结:“要注意几件事不能相互矛盾,人物的性格在几件事中要和谐、统一。一篇习作的基础就是写好一段。同学们在这节课上重点修改能突出特点的段落。”
三、破“三难”——星级评价,让学生评有方向
学生自己写自己,有时候会出现“不识庐山真面目”的情况出现。当学生写完后,教师可引导他们进行分享。如,一个学生写完后,教师出示他的习作,让全班学生讨论交流,并提醒学生:“由于老师是通过‘看文来识人的,因此和同伴交流一下哪些地方写得更像自己.哪些地方还需要进一步调整。”于是,教师出示星级评价单(表二),引导学生根据评价单展开了交流。
于是,学生根据评价单的项目进行评价,作者再根据同伴或家长的评价进行修改。
最后,教师总结:“通过星级评价单进行自评、互评和家人评价三者结合,看看谁的‘自画像与生活中的自己相似度越高,说明这幅‘自画像越成功。期待看到大家的‘自画像。”
(责编韦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