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串联整合,让古诗教学更聚焦

2020-06-27赵国华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20年5期
关键词:古诗教学拓展训练

赵国华

[摘要]教学古诗,既能让学生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也能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在教学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古诗三首》的过程中,教师可尝试以串联整合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对应联系、比较辨析,努力落语文要素,同时紧扣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和审美意识。这样,使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得到有效发展。

[关键词]古诗教学;串联整合;拓展训练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9068( 2020)13-0004-02

对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中的《古诗三首》的教学,以往的策略是将三首古诗中的每一首作为独立的内容,逐一呈现,逐篇教学。如此按部就班地教学古诗,割断了古诗之间的内在关联,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如果教师打破传统的教学思维模式,以串联和整合相结合的方式教学这三首古诗,让学生在对应联系、比较辨析中真正理解古诗,那么学生就更能理解这个单元文章的主题,对三首古诗的感悟也更为深刻。

一、找到融合点,形成整合思路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其中的与“教科书编者”进行对话,就是要在文本解读中读懂教材编者的意图,不但要明晰文本的原生价值,更要思考其教学价值,从而准确地定位教学目标,合理地选择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同时,进人中年级后,学生的理解能力、想象能力已有所发展,他们对古诗词有了初步的接触和认识,懂得古诗词的一般特征。在教学时,可以运用整合法尽量释放学习空间,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学习。

通过反复品读《古诗三首》,我们发现这是教材编者在深度解读三首诗歌的基础上的精心选择。这三首古诗在内容、主题、创作风格上都有内在联系。它们或表现诗人高洁的品质,或歌颂将士的奋勇精神,从不同的角度回答了“人应该有怎样的品格和志趣”这一问题。于是,教学时,我们可以从整体的角度,通过联系、探寻、找共性、比较异同等整合策略,充分开掘教材资源,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通过串联整合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我们可以先精学其中一首,然后归纳概括出一定的学习方法,再用这一方法学习另外两首,这样从学法指导上来整合三首古诗的教学。

第一步,教学《芙蓉楼送辛渐》一诗。引导学生先抓所见——“冰”“玉”这两个关键字,然后反复品读体会诗人所思所感。第二步,让学生用同样的方法学习《塞下曲》《墨梅》两首诗。先聚焦关键字词,让学生谈所见所闻、所感所悟;再放手让学生读、画、议、评,体会“冰心在玉壶”“大雪满弓刀”“清气满乾坤”背后折射的人物品质。

通过整合学习,我们教会了学生抓准诗句中的重点词语进行品读感悟,明确了古诗主旨的方法,这样其他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可见,整合学习,对感悟不同的意境、相同的价值指向的诗歌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串联、整合并进,有序实施教学

(一)同时呈现,寻找共性,整体感知

同时呈现、寻找共性、整体感知是在串联、整合策略下教学古诗的第一个环节。在开课之后,教师将三首古诗一并呈现,让学朗读体会,形成整体感知。三首古诗同时呈现,有助于学生以整体的视角关注古诗,也为学生归纳、总结、诵读理解同主题的古诗提供便利条件。

上课伊始,教师就基于整合的策略引导学生:“我国,是诗歌的国度。唐诗,是我国古典文学的璀璨明珠。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三首古诗,看看这三首诗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蕴含诗人怎样的情感、情怀,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试着思考一下这三首诗有什么共同点。”

这三首诗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了人物的品质。教学时,将这三首诗整合起来.引导学生去寻找共性,思考共同的主题,这样学生理解作品的主题就更为深刻。

(二)以一带二,有机串联,对比感知

在初步整合之后,《古诗三首》的教学还应有个分开串联的过程。只有在有机串联、逐首感知之后深度体悟,形成对古诗的个性化体验,才能为再次整合教学奠定基础。阅读是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古诗的语言精练,富有音韵之美。因此,教师可以以第一首《芙蓉楼送辛渐》为主体展开教学,抓住诗中的关键字、词、句,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感悟,从古诗的表层语言进入诗歌的深层意境,充分感受古诗的凝练与精美。在学生掌握解读古诗的方法后,再放手让学生用习得的方法自主、合作学习其他两首古诗。

如,在重点引领学生感悟《芙蓉楼送辛渐》的送别之美时,通过“洛阳亲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壶”的诵读感悟,学生体会到诗人坚定自己的信念,不改变自己冰清玉洁的高尚品质。另外两首诗也用这样的方式进行学习,这样使学生能学以致用。在《塞下曲》的学习中,学生体悟到了将士们的英雄气概,体会单于逃亡时的惊恐、狼狈;在《墨梅》中,学生欣赏到了梅花的品质,感受王冕的淡泊名利、一身正气的品质。

这样,教师以一首带两首的方式串联起了三首古诗的学习。这一环节的分步走,是前后两次整合之间的过渡与衔接,为二度整合奠定了基础。

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关键的词句,理解诗歌的深刻内涵。如,在体会王昌龄的品质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个问题:“‘一片冰心在玉壶,在这里‘冰‘玉有什么特点?王昌龄告诉辛渐自己的心声,是想表明什么呢?”通过引导,学生能体会到尽管王昌龄两次被贬,可他仍然坚定自己的信念,仍然不改变自己冰清玉洁的高尚品质。

为了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教师还可以补充相关的资料,让学生进行联系、整合思考,从而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如,为了引导学生感受墨梅和诗人的共同特点,感受诗人的秉性,教师可以补充这样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同时出示下面资料:

通过联系、对比、整合,学生既能梳理出梅花的特点:淡雅清香、卓尔不群,也能感受到王冕淡泊名利和一身正气的品质。这样,使学生走进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对诗歌的内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这样的串联与整合式教学能帮助学生树立古诗学习的新观念,使得古诗焕发无穷的生命活力,也使学生享受到阅读无穷的乐趣。

(三)比照联系,有效整合,聚焦主题

串联教学,让学生知道了每首诗的大意,体会到不同的场景、不同的境遇、不同的人生态度,使人产生的情绪是不一样的,但诗歌都表现了人物的品质。这时候,教师顺势而导:“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三首古诗。这三首诗带着我们穿越历史,和诗歌对话,和诗人对话,让我们看到了——”(师生接读)

在《芙蓉楼送辛渐》的王昌龄——他具有坚定信念,永远保持冰清玉洁的高尚品质;

在卢纶《塞下曲》的笔下,边疆艰苦战斗的将士们——他们具有不畏严寒、英勇无畏的英雄品质;

在《墨梅》一诗中的王冕——他具有梅花一般的淡泊名利、一身正气的高贵品质。

在三首古诗的对比、品鉴、整合中,学生感悟到不同的表达方式可以表达相同的主题。这样的整合教学,在对比互读中实现了求同思维的发展。

为了让学生学会迁移与运用,教师再次发挥主导作用:“不同的诗人,别样的情境,但都表现了同样的主题。如果你们打开《中国传统诗词》这本大书,你还会发现:‘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的文天祥是那么的精忠报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李白是那样的豪放洒脱……老师希望,这种主题式的学习方式能给你打开古诗词文化的一扇窗,让你领略到我国传统文化的美。”

这样,无论三首古诗情感的抒发方式有着怎样的不同,场景描写的策略有着怎样的差别,都在这样的整合中回归统一,编者的意图也得以凸显。

三、根据主题,拓展训练,推进整合补充

语文教材选编的古诗是只是古诗宝库中的一角,所以在古诗教学中,教师要结合三首古诗的特点,积极为学生补充其他古诗,形成以一首带两首、一首带多首的特点,让学生在以点带面中形成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自主思考能力。这样,不仅增加了学生阅读古诗的数量,而且强化了古诗学习的深度与广度。在教学的最后,教师可以布置这样的作业:

請整理我们学过的古诗,按照本节课的思路,用主题式组合的方法,选出三四首诗词作为下一节诗词复习、赏读的内容。如“明月寄情”“折柳相送”等主题。

我国的古代诗词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教学中,只要我们善于挖掘,勇于思考,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巧用整合策略,并教给学生主题式品味古诗词的方式,就能使学生体会到我国古诗词的博大精深。

总之,这样基于串联整合的主题式学习成为引导学生学习古诗词的一种有效模式。这样的古诗教学显得更深刻、更聚焦,使我们的语文课堂多了一份洒脱和厚重。

(责编韦雄)

猜你喜欢

古诗教学拓展训练
关于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研究
古诗教学如何激发情感体验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古诗教学研究
浅谈初中体育教学中的拓展训练开展
拓展训练融入中学体育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立足原点 多向辐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