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毅仁副主席到上海图书馆觅谱寻根
2020-06-27王鹤鸣
王鹤鸣
一
1997年“五一”劳动节过后刚上班,我即接到上海市委办公厅通知,称国家副主席荣毅仁准备5月5日上午来上海图书馆参观,查找自己的家谱,要我们做好准备。
荣毅仁副主席提出要到上海图书馆来查阅自己的家谱,这与半年前即1996年12月对外开放的上海图书馆新馆的馆藏家谱文献和家谱开放工作有着密切关系。
为适应上海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上海市政府于1993年3月在淮海中路、高安路口的原牛奶公司地块上建造了上海图书馆新馆,1996年12月正式对外开放。新馆建筑面积8.3万平方米,24层,高107米,一时间成为上海标志性的文化建筑,号称入选世界十大图书馆之列。上海图书馆新馆是国内仅次于国家图书馆的特大研究型图书馆,拥有1000万册图书,3000万件资料,其中历史文献370万册(件)。顾廷龙老馆长等历届领导十分重视家谱文献的搜集工作,至1996年新馆开放时,馆藏家谱数量达1.2万种10万册,成为上图馆藏的特色文献之一,是全国收藏家谱数量最多的单位。
上海图书馆新馆开放时,专门开放了家谱阅览室,这是中国大陆第一家对外开放的家谱专题阅览室。家谱阅览室开放后,受到海内外读者的热烈欢迎,数以万计的海峡两岸同胞前来查阅家谱,寻根问祖。很多读者从家谱中找到了自己的祖根,从谱上查到了自己姓名的,更是激动万分,热泪盈眶,齐声赞扬上图家谱阅览室为中华儿女寻根问祖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大好事。当时的新闻媒体也竞相报道上海图书馆家谱阅览室的工作。“查家谱,到上图”,成为业内人士的口头禅。
上海图书馆新馆建造的时候,市领导为适应上海图书情报事业的发展,决定上海图书馆和上海科技情报研究所合并,成为国内第一家省市级图书情报联合体。我于1967年复旦大学历史系研究生毕业后,先后在安徽省图书馆、安徽省社科院历史研究所、安徽省地方志办公室担任领导。因工作需要,我作为引进干部,于1995年9月调回上海,担任新成立的上海图书馆、上海科技情报研究所党委书记。新馆所将抢救历史文献作为一项重要工作,1996年1月,召開了抢救历史文献动员会议,并于1997年成立历史文献研究所,聘请王元化、顾廷龙任名誉所长,由我与王世伟分别任正、副所长。我直接抓上海图书馆家谱文献的搜集、抢救、修补、整理、开发、开放和研究工作。到2001年年底,上海图书馆共修复家谱1599种33779册59896页,家谱文献数量已达2万种20万册,遥遥领先于其他家谱文献收藏单位。
正是在上述背景下,上海市委办公厅通知上图做好关于荣毅仁副主席前来查阅家谱的准备工作。
接到通知后,我立即在馆所办公会议上进行了传达,并商量了做好接待荣副主席前来上海图书馆参观、查找自己家谱的各项准备工作。
二
5月5日上午9时许,荣副主席一行在市委宣传部部长金炳华、市委副秘书长王仲伟等陪同下,乘车来到上图新馆知识广场,我与马远良馆长等陪荣副主席等一行来到新馆一楼。一楼大厅自动电梯旁矗立了两块红色题字碑,一是江泽民总书记为上图新馆所的题词:“把图书情报新馆所建成上海的重要信息枢纽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基地”。一是李鹏总理的题词:“图情并茂 传播信息 方便读者 服务四化”。我简单向荣副主席介绍了题词,荣副主席点头表示赞许。
接着,来到对读者开放阅览区域的目录大厅。我们向荣副主席介绍,对外开放阅览共四层:一楼是公共外借区域,包括借书处、参考外借阅览室、报刊阅览室等;二楼是社会科学区域,包括书、刊、工具书等阅览室;三楼是自然科学区域,包括书、刊、工具书等阅览室;四楼是外文区域,包括外文书、刊、报纸阅览室。
荣毅仁副主席在目录大厅请电脑操作员检索《韩愈文选》,当电脑显示出书目时,他点头称赞“很好”。在读者参考外借阅览处,我们向荣副主席介绍,上图书库共24层,从书库取书、还书完全靠自动控制的自走小车,说话间,工作人员作了演示。荣副主席看到工作人员操作,读者所需书刊从24层的有关书库自动传送下来,归还书刊时则又方便快速地回到书库某一层,自走小车上下灵活便捷。我们告诉荣副主席,上图新馆采用的是世界上最先进的设备,刚才看到的是德国生产的自走小车设备,全世界也只有几家图书馆添置使用,荣副主席点头称赞。
接着,我们陪荣副主席等乘电梯来到二楼历史文献区域,先进入善本阅览室。历史文献中心主任陈秉仁向荣副主席一一介绍了陈列在柜中的《维摩诘经》等几部精品善本,并告诉荣老,馆里正有计划有步骤地将古籍珍本数字化,说着就在电脑上进行演示。荣副主席看到输入电脑中的文献能灵活操作放大缩小时,大加赞赏,说这样既可保护古籍又能方便读者阅览。参观碑帖尺牍时,各种珍贵的拓片、碑帖、名人尺牍,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然后,荣副主席来到二楼的家谱阅览室,这是荣副主席来上图参观的重点。
荣氏是江苏无锡的望族,荣副主席坐下后,家谱阅览室的工作人员取出馆藏三部有关无锡梁溪荣氏的宗谱请荣副主席查阅,一部是同治年间编修的宗谱,一部是宣统年间编修的宗谱,一部是民国24年编修的宗谱。我们建议荣副主席首先查阅民国24年编修的江苏无锡《荣氏宗谱》。《荣氏宗谱》为荣福龄纂修,上图所藏为民国24年三乐堂木活字本,计30册。
荣副主席翻阅宗谱第一卷谱序有关无锡荣氏渊源的资料后,我们建议荣副主席翻阅各支世表,看看能否找到本人的资料。荣副主席按次序一个支系世表一个支系世表翻阅下去,终于在卷十八“梁溪下荣春沂公支世表”第75页中找到了本人的记载:“毅仁,宗铨四子,字继增,圣约翰大学肄业。民国五年五月一日即阴历丙辰三月二十九日生。聘杨氏邑人前省议会议员干卿次女。”(宗铨为荣德生字)看到这段文字后,荣副主席非常兴奋。
接着,我们又请荣副主席查阅卷四第214页“梁溪下荣春沂公支世系图”,该简图将毅仁名字与先祖的传承关系用线条勾画,一目了然地展现在荣老的面前。
我说:“荣老,您以前知道有自己的家谱吗?”荣副主席说:“我听说有荣氏宗谱,但从未看到过。”我说,我们马上请人复印,将《荣氏宗谱》中的有关资料,包括重要序跋、荣氏渊源、“梁溪下荣春沂公支世表”“梁溪下荣春沂公支世系图”等复印好赠给荣老。荣副主席连说:“谢谢!谢谢!”
时间过得很快,快到10时半了。我们请荣副主席留下墨宝。荣老就在家谱阅览室,挥毫写了“盛世修典 图情比翼”的题词。
约10时半,荣老非常高兴地与我和马远良馆长等在知识广场告别。
荣老这次来上图参观已年过八十,近两小时的参观,他始终兴趣盎然,对觅谱寻根的执着和寻到祖根的兴奋,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下午4时,我们收到市委办公厅电话,称荣副主席在上图查到自己的家谱非常高兴,他想仔细翻阅家谱,希望今晚就能收到上图复印的《荣氏宗谱》资料。我马上赶到家谱阅览室,告诉正在复印的家谱阅览室研究人员胡德等人,请他们加班加点,将复印的《荣氏宗谱》资料装订好,今晚务必送到住在衡山宾馆的荣老手中。
第二天上班,胡德告诉我,已于昨晚8時将复印资料送到荣老手中,他非常高兴。不久,我们又接到市委办公厅电话,称荣副主席已收到上图复印的《荣氏宗谱》资料,再次感谢。同时告诉我们,荣副主席收到上图复印的《荣氏宗谱》资料,已告知市委副书记陈至立和市委宣传部部长金炳华,也表示了感谢。
荣老晚年长期生活在北京。这次到上海图书馆查到自己的家谱,成为其最后一次回到上海最欣慰的一件事。荣老回到北京后,多次在有关场合提到在上海图书馆查到家谱的事。2001年5月6日,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王兆国到上海图书馆参观,来到家谱阅览室,说:荣老板从你们这里查到自己的家谱非常高兴,荣老板在北京多个场合介绍了自己在上图查到家谱的事。王兆国认为上海图书馆开展家谱工作很重要,他说:台湾2000多万同胞绝大多数是从大陆迁移过去的,他们的根都在大陆,通过海峡两岸同胞共同寻根问祖,对促进和平统一台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2005年10月26日,荣毅仁副主席在北京去世,享年89岁。不久,我收到其子荣智健先生寄给我的一册纪念荣毅仁先生图片集,汇集了荣老一生,包括求学时代、家庭生活、工作简历等主要活动的照片,与历届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的合影,内容丰富,非常珍贵。引人注目的是,内中有一份“荣氏家族世系图”,打开一看,原来是在1997年我们复印给荣老的“梁溪下荣春沂公支世系图”的基础上,延续了荣老一辈70年来子孙后代名字的一份世系图,包括荣智健等儿子辈、荣明杰等孙子辈的名字,世系图上均一一列名。
看到这份“荣氏家族世系图”,我也感慨万端。中国家谱文化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子孙后代在先辈编修家谱的基础上世代续修家谱确是中华儿女保持了数千年的重要文化习俗。上海图书馆家谱阅览室开放后,海内外数以千万计的家族从这里找到了自己的祖根,并开始了续修家谱的工作。荣毅仁家族以1935年编修的《荣氏宗谱》世系图为基础,又将近70年来新生子孙的名字续添上去,续修“荣氏家族世系图”,这是当今数以千万计家族续修家谱的一个生动实例。
作者单位:上海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