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径山禅茶,传脉扶桑

2020-06-27周朝晖

寻根 2020年3期
关键词:禅宗日本

周朝晖

径山地处天目山东北之余脉,山间自古蜿蜒延伸着东西两条小径,分别是从临安、余杭通往天目山的必由之道,寺因山名而得名,故曰“径山寺”。此地有深林幽谷,层峦叠翠之处时见飞泉清涧,大有人间仙境之美。寺庙全名“径山兴圣万寿禅寺”,始建于中唐,大兴于南宋,明清之后趨于式微,一千二百年间,历尽各种无常兴废乃至长久淹没于历史长河中。不过在日本,享有“临济祖庭”盛誉的径山寺却是赫赫有名,备受崇拜与敬仰。日本禅宗二十四门,有十八门源出径山;而世人耳熟能详的日本茶道,其“茶禅一味”的法脉正本,正是源自径山的佛门茶宴。在我看来,将名山、名刹、名茶三者完美结合者,非余杭径山莫属了。

千年禅寺,尘落生光

径山距离杭州市区中心约50公里,并非高不可攀,最高峰海拔近800米,环径山五峰簇拥屏立,霄峰、鹏勃峰、朝扬峰、大人峰、晏坐峰五座连峰恰似如来五个巨指环绕,又如众星拱月,香火千年不绝。近来,以径山寺大翻修为契机,周边的景区也得到整治和开发,吸引了远近游客前来游山礼佛。我们从西湖望湖酒店出发,一路向西北,过余杭区入径山镇后直接开到洞桥村下车,沿古道步行上径山。

深秋时节,山寒水瘦,沿古道曲折而上,两边尽是翠绿的竹海林涛与高低错落的梯形茶园,高山上夹杂着霜冻染色的杂木林红黄青绿,斑斓如画,真应了古人“山阴道上,应接不暇”的写照。行至古道尽头有一座“道渊亭”,里面供奉着无准师范和圆尔辨圆两位中日禅宗师徒石像,内含一段不同寻常的渊源。过了亭子,在一个空旷处与来自临安方向的古道会合。拾阶而上,一座牌坊叠立眼前,是为禅寺山门。正门东西各有一阙亭,檐如展翅欲飞的雁翅,俗称“五凤楼”。古籍所载“门临双径,户叠五凤”的旧时形制,在重修之后原样复活了。

从寺内流通处发行的游览指南可知,径山寺始建于大唐天宝初年。彼时大唐国势隆盛如鲜花锦簇,中国南方佛门香火方兴未艾之际,金陵牛山幽栖寺法钦和尚南游过余杭,行至径山被飞泉茂林吸引,就此停步,在山顶的喝石岩畔结庵而居,打坐修禅,成为径山临济禅宗初祖。安史之乱后,人心思定,唐代宗宣旨法钦入大明宫御前说法,赐予“国一禅师”称号,并于大历三年(768年),敕命杭州府兴建径山精舍,赐名“径山禅寺”。乾符六年(879年),唐僖宗赐名“乾符镇国院”,官家寺院自此而始。两宋时期,禅宗大兴,径山寺与赵宋皇朝渊源更深。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宋真宗赵恒赐封“承天禅院”;政和七年(1117年),宋徽宗赐名“径山能仁禅寺”;“靖康之难”后,随着赵宋皇室南迁临安府,径山寺更被赋予护国禅寺的功能和期待,地位大大提升,并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鼎盛期,与“五山”(五大丛林)并列;宋孝宗御书“径山兴圣万寿禅寺”,嘉定年间又被封为“五山十刹”之首,为江南第一禅寺。南宋最鼎盛时期,径山寺庙宇楼阁,巍峨叠立,伽蓝僧舍鳞次栉比,寺僧三千,僧房三百,求法者摩肩接踵充塞于途,信者遍及海内外。

径山寺自开山至民国,共经历八次毁建,两次大修,但“所复原远非旧观”。“文革”中被视为“四旧”,寺僧被遣散还俗,寺庙年久失修,渐次倾颓。十年浩劫结束后,拨乱反正,百废俱兴,宗教文化得到尊重和保护。20世纪80年代,随着中日邦交正常化,开始有日本佛教界团体和个人前来寻宗问祖,互动交流,香火又渐渐旺起来。最近,在经过持续多年的复建工程实施之后,径山古寺重获新生。

禅宗法脉圣地

径山寺在有宋一代迎来全盛期,“江南第一丛林”之美誉名扬宇内,甚至漂洋过海,远播三韩之地与扶桑三岛,乃是因为径山寺是禅宗临济宗风一大源头活水。这种以明心见性、直指当下的具有中国本土文化特色的禅宗,影响深远。作为佛教的一个独立宗派,禅宗的发生与发展,是外来宗教与中国本土文化完美融合的产物,是中国思想史上一件大事。

慧能是禅宗的真正创立者,门下人才济济,涌现出青原行思、南岳壮怀、菏泽神会、南阳慧忠、永嘉玄觉五位杰出弟子。其中,青原行思门下的洞山、曹山活跃丛林,创建曹洞宗;南岳壮怀以下第四代的临济义玄独领禅门风骚,成为临济宗的滥觞。临济宗和曹洞宗,在南宋时期分别由日僧荣西与道元传入日本,经过近千年发展,如今已是日本最具影响力的两大禅宗门派,而日本临济禅的源头就发自径山寺。

径山临济禅宗,在法脉师承上原属金陵牛头宗,初祖乃是继承四祖道信衣钵而独创一宗的法融和尚。相传道信将衣钵传给弘忍后南游,其后在金陵幽栖寺遇到在那里苦苦修行的法融,经过一番试练之后也将禅宗之方便法门传授给法融,因达摩祖师的衣钵只能单传一人,道信允许法融自立一宗。其后法融在牛头山传法,禅门日益兴盛,被称为“牛头禅”,径山寺禅宗始祖法钦即为法融传人。赵宋政权南渡之后径山寺作为皇家禅寺不断受到赐封,众望所归,佛门昌盛,汇集了海内高僧大德。建炎四年(1130年),南宋朝廷延请禅师大慧宗杲前来主持径山寺。其时南北禅宗五门中,沩仰宗、法眼宗因后继无人而绝;云门宗已然式微,大慧宗杲法师因大兴临济宗杨岐派禅风,成为南宋时期海内禅宗翘楚,甚至远在海表的高丽、日本都慕名前来皈依受禅。

日本禅宗祖庭

从中日宗教文化交流史来看,一方面,不同佛教流派在不同时期在日本的流播,对日本文化有着不同的影响。比如,飞鸟时代的文化,就深受北魏和六朝佛教的影响。整个奈良时代和平安时代初期,日本以学习佛教天台、真言宗为核心的中国文化达到一个高峰,其间所呈现的弘仁·贞观文化,就是在大唐真言、台密影响下具有强烈中国文化色彩的“唐风文化”。从平安时代中期到镰仓时代,随着净土念佛法门兴起,随之诞生了净土教文化或净土教艺术。另一方面,日本文化在不同的时代,与其占支配地位的不同佛教宗派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但其中对后世影响最深最广泛的还是禅宗。

因各种内外因素的制约,日本在894年废止遣唐使制度,但两国之间的民间交往并没有停止。宋代之后更随着航海技术的进步而频繁起来,在这个过程中,圆顶缁衣僧人再次成为中日文化交流的主角。不过,五代和宋初来华日僧,大都因袭了唐代传入日本的台密遗风,而在南宋时期,禅宗作为一种中国化的新兴宗派在经历晚唐、五代和北宋之后,早已确立并呈现一种蔚然大观的盛况。此时,由于中国禅宗契合了日本新的国情变化,成了中日文化交流中的一大主题。

日本到平安时代末期,武家势力崛起。源赖朝在关东镰仓设立统治全国的幕府政权,幕府统治阶层迫切需要一种新宗教来取代为京都朝廷服务的真言、天台宗等旧佛教势力。武士以征战杀伐为本业,驱驰于刀光飞镝之中,于生死不能无念,尤其需要往生来世的宗教寄托;又因文化程度低,从而对不立文字直指单传的禅宗特为欢迎。在镰仓幕府支持下,大量渡宋僧来华学习禅宗,开启了中日文化交流史上另一個鼎盛期。

唐宋时代以后,浙江明州(今宁波)是中日往来的最大口岸。南宋时期,淮河以北为金国占领,故而日本人来华学禅,首选禅风昌盛又同为陪都临安所在地的浙江。因缘际会,径山寺因在江南丛林禅院中无可比肩的重要地位,成了日本渡宋禅僧趋之若鹜的朝圣地,而赴日弘扬禅宗的中国僧人中,出自径山寺的也占了绝大比例。据善之助《海外交通史话》一书统计,自南宋晚明,在443名来华学禅日僧中,约有129名来过径山;而赴日弘法的中国僧侣45人中,属径山派的就有27人。径山禅宗于镰仓时代传入日本后,为颓废停滞的日本佛教带来一股清新的气息,随着时势变迁,禅宗逐渐超越佛教的框架,因地制宜与日本本土文化相结合,对日本民族性格的形成,对日本文化的创造和发展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铃木大拙说:禅是日本式性格的表现,离开禅,日本文化也许是另一种面貌。

早在南宋之前,禅宗就曾传入日本,因旧佛教势力的强势打压,终归消匿。日本禅宗最终得以确立,与镰仓时代的明庵荣西的关系最大。荣西即后来的千光国师,他先后于1168年和1187年两次渡宋,不但从中国南宋传入临济禅宗,还致力于将禅宗从日本其他佛门宗派中独立出来,被尊奉为日本临济禅宗始祖。不过,将荣西的事业发扬光大的当推他的再传弟子圆尔辨圆。

圆尔辨圆是武藏国骏河(今静冈县)人,俗姓平氏,字圆尔。幼年即登久能山学佛,十八岁入三井园城寺剃度出家,勤修天台教理。二十二岁时参访上野长乐寺荣朝(荣西弟子)探究台密及临济黄龙禅法。荣朝坐化归寂,圆尔辨圆深受震撼,决心寻根探源前往恩师留学的南宋学禅。南宋端平二年(1235年),圆尔辨圆携法弟荣尊等人入宋求法,谒于径山寺无准师范禅师,在其门下修学六年,遂传其法,无准将《宗派图》和密庵咸杰的法衣授予圆尔,视为异国衣钵传人。1241年,圆尔回到日本,开始积极倡导传播临济禅宗,在博多开创崇福寺、承天寺,举扬临济禅风,德望日隆。1243年,圆尔应朝廷摄政九条道家邀请出任京都慧日山东福寺住持。东福寺乃九条氏等京都显贵捐建,仿照南宋径山寺伽蓝式样与格局建成的禅院,取奈良的东大、兴福寺的“东、福”二字命名。圆尔住持东福寺后,以北宋禅《禅苑清规》为蓝本,制定《东福寺清规》,成为该寺院历代遵守的规章。圆尔声名日隆,朝廷自天皇权贵纷纷前来受戒皈依。临济宗由荣西传到日本之初,在关西京师因受旧佛教势力打压不显,荣西只能到镰仓,在幕府保护支持下弘法,关东一时成为日本禅宗的中心;后来圆尔及其弟子们在关西、九州弘扬禅法,使得禅宗在西日本牢牢扎根。以径山寺为祖庭,一代又一代的日本僧人如过江之鲫前来修习禅理,获得教外别传,回国后的日本禅宗,在五十年后又开始繁荣昌盛起来。为了彰显圆尔的丰功伟绩,在他圆寂之后,花园天皇追赐他“大应国师”称号,这是日本朝廷授予国师称号之始。

径山茶禅东传扶桑

浙江濒海,气候潮湿温暖,水系发达,雨量充沛,径山群峰叠翠,林壑尤美,海拔在500米以上,山间终年云雾缭绕,日照多漫射,这样的自然地理极其有利于茶叶生长,更成为径山茶独特品质的物质基础。

径山茶之美,全在一个“真”字,即讲求“真色、真香、真味”,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历代寺僧的苦心研发,造就了径山名茶。据《余杭县志》载:“径山寺僧采俗语雨茶者,以小缶贮送,其味鲜芳,特异他产,今径山茶是也。产茶之地有径山、四壁坞与里山坞……至霄峰尤不可多得,出自径山、四壁坞者色淡而味长……”据传,宋时径山茶就与天目茶齐各,并列“六品”,被誉为“龙井天目”。对于饮茶上偏好色泽清淡、味觉清雅、回味悠长的我来说,径山与龙井一样,是我书房茶桌长年必备茶种。最妙的赏味方式是,在喝过味道醇厚茶色深重的武夷岩茶或凤凰老枞之后,来一杯清新淡雅的径山雨前,有一种极尽繁荣与灿烂后的返璞归真。以前协助我接待的本地日语导游,家在径山脚下住,经营茶作坊,一度造访,此后便常托他代购。

据载,径山种茶始于唐,与径山寺同根同源,都是开基始祖法钦和尚种下的善根。法钦曾在禅庵前后开辟小园种植茶树以供礼佛之用,“手栽茶树数株,采以供佛,逾年蔓延山谷,其味鲜芳,特异他产”,径山茶由此诞生。与法钦和尚同时代还有一个与径山茶事渊源意味深长的人物,他就是在中国茶文化史上大放光芒的茶圣陆羽。

从天宝十五载(756年)起,一半为了躲避安史之乱,一半为了实地考察九州茶事诸况,陆羽负笈远行,行至余杭径山,即为这一带的佳山胜水名茶所吸引,隐居此地,精研茶学之道。径山寺后院有一个万寿禅寺,山门的两边阴刻“唐代古刹”四个大字,里面供奉着一尊陆羽坐像,左手持着斗笠,右手拿着一卷书,正是当年陆羽在跋山涉水、探求茶事的写照。陆羽行迹,为径山名茶增添了一段人文内涵,陆羽泉与毛峰茶、水煮笋,名列“径山三宝”,闻名遐迩。

饮茶可以消渴提神,又是一种清雅饮品,所以与佛教结缘。东晋怀信和尚《释开门自镜录》中就有以茶作为打坐修禅的辅助工具的记录。陆羽在《茶经》也倡导饮茶宜于“精行俭德之人”,将品德修为纳入茗饮之道。与陆羽同时代的禅门规范《百丈清规》里就把以茶礼佛、以茶待客、以茶修行当佛门必修课业。流风所及,唐后大凡名山古刹的僧人,都劈山植茶以供寺庙日用。法钦和尚到径山弘扬禅道,也将佛门茶礼传来。此后历代僧人延续这一丛林清规,以茶供佛,饮茶参禅,逐渐形成一套以茶事活动为中心的佛茶礼仪规范。

从茶禅文化发展史看,将茶与禅合二为一的是南宋径山寺的密庵咸杰禅师。密庵俗姓郑,福州府福清县人。淳熙四年(1177年),任径山兴圣万寿寺第二十五代住持,时在荣西第二次赴宋学禅翌年。密庵咸杰得圆悟克勤的真传,奉行“茶禅一味”的佛门玄理,在寺庙积极倡导《禅苑清规》,重视僧人的礼仪规制,将接客时的煎茶点茶制法加以规定,形成一种有范可依的礼仪,“径山茶宴”就是他的一大创意杰作。密庵住持径山寺期间,恰逢大量渡宋僧前来径山寺学禅的高峰期,所谓“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茶禅一味”这一发端于密庵咸杰的法脉,通过两个途径传入日本,成为日本茶道的一大源头。

密庵咸杰茶禅系谱的一支法嗣,即弟子破庵祖先和再传弟子无准师范。无准门下有两个支流传入日本。其一是弟子无学祖先、兀庵普宁去日本弘扬临济禅法,在此不表;其二就是上文所叙的直接登径山承续无准衣钵的圆尔辨圆。

另一支是从密庵成杰到松源崇岳,经虚堂智愚传日僧南浦绍明后再传入日本。这一谱系在扶桑代有传人绵绵不绝,从宗峰妙超、彻翁义亨、言外宗忠一直传到华叟宗昙。一休宗纯从华叟宗昙受禅,得其真传,被授予圆悟克勤“茶禅一味”的墨迹印可。一休传村田珠光,是为日本茶道鼻祖。珠光以下传人有武野绍鸥一直到千利体,日本茶道最终得以确立。对日本茶文化历史稍有了解的就知道,这条法脉哺育了南浦绍明、华叟宗昙、一休宗纯、村田珠光、武野绍鸥、千利体,正是经过这六代人两个半世纪的努力,日本人从模仿到创造,成功将宋茶进行本土化改造,日本茶和中国茶分道扬镳,最终确立为一种独具民族特色的文化。

饮茶思源

源自中国佛门的茶禅之道,是日本茶文化的母体,不过,在日本茶道发生发展的过程中,诸多留学径山寺的日僧的推波助澜作用功不可没。在触及有关日本茶道的话题中,荣西法师被供奉为日本禅茶双祖。在饮茶文化上,荣西是日本茶圣,两次渡宋,最终带回日本的不仅有浙江的茶种,还有饮茶道具如茶瓶、茶筅、天目建盏等“硬件”及种茶、制茶技术和吃茶礼仪等“软件”。他还写成《吃茶养生记》进献幕府将军,使得源自南宋的点茶法进入主流社会,并自上而下辐射日本社会各阶层,使得宋朝饮茶文化成为日本茶道的新出发点,在之后两个半世纪的时间内,几代茶人从模仿到创造,成功将宋茶进行本土化改造,最终成为一种极有特色的民族文化。其间,荣西的肇始之功足以荣登鼻祖宝座。

同时应该看到,任何新生事物,尤其是一种外来文化习俗,在另一个国家扎根、发展壮大都不可能一帆风顺,禅茶之道也不例外。荣西殁后,无论临济禅还是茶饮之风,都曾在日本沉寂式微。而重振茶禅雄风的,正是承袭中国浙江径山寺法脉正源的一代代高僧大德,如圆尔辨圆、无象静照、南浦绍明者流。他们不但振兴了随荣西寂灭而后继乏力的临济禅宗,而且也重振日本的饮茶风习。这两件事,是日本文化史上的两大事件,对于日本人的文化艺术与生活方式影响之巨,无论如何礼赞都不为过。

因为茶禅联宗,禅宗的复兴,也带来了日本饮茶的普及。

猜你喜欢

禅宗日本
探寻日本
灵 山
落叶禅
佛教禅宗究竟是如何诞生的
从“禅宗”到中华阐释美学中的伦理文化研究
日本:入住书舍,与书共眠
日本神社
第 位首相考验日本耐心
日本混乱中迎接希拉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