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注重情感教育,让语文教学更具感染力

2020-06-27邢玉珠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20年5期
关键词:培养途径情感教育语文教学

邢玉珠

[摘要]情感教育作为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能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审美能力,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语文教师要学会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情感,通过创设适宜情境,引导有效阅读,解读语言密码,加强实践运用等方法唤醒和激励学生的情感体会,让深厚的情感成为学生审美力量的源泉。

[关键词]语文教学;情感教育;培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9068( 2020)13-0072-02

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是指教师通过挖掘文本中的情感因素,与生活实践进行融合,与学生的情感进行交流,在尊重学生的内心体验下,使学生不断提升自身的情感素质的过程。情感教育有利于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能够构建友善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创设适宜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

爱因斯坦说过:“情感和愿望是人类一切努力和创造背后的动力,唯有真情才能打动人心。”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创设适合的情境,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学习的情趣,给课堂注入强大的活力,使课堂大放异彩。

在教学《七律·长征》一课时,我先播放了《长征歌》来渲染气氛,让学生展开想象,从中体会红军在长征中遇到的困难不仅仅是自然界真实存在的困难,背后更有敌军的围追堵截。悲壮雄浑的旋律一下子就把学生带到了那个战争的年代,他们感受到了红军长征时的困难重重。接着,我又用多媒体呈现了红军战士翻雪山、过草地的艰难以及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惊心动魄,我将学生置于战火纷飞的场景中,去感受毛主席回顾二万五千里长征取得胜利时的满心喜悦的战斗豪情,从而激发了学生的革命精神。诗句中的“暖”与“寒”是本课的理解难点,主要讲的是红军战士巧渡金沙江的喜悦和夺取泸定桥的惊险。为了突破难点,教学时我先出示了金沙江图片,接着给学生讲“巧渡金沙江”的故事,引领学生进入情境中,让学生在故事中体会红军渡江的欢快心情,明白金沙江湍急的河水拍打着两岸高耸的崖壁,是暗示着此时红军战士兴奋(“暖”)的心情。在理解“寒”字时,我先让学生观看红军飞夺泸定桥的影视片段,让学生直观感受泸定桥上十三根铁索的寒光闪闪,为学生理解“寒”字奠定了情感基础;然后,我又引领学生充分感悟、大胆表达,结合当时国民党军队与红军的不同立场谈感受,拉近了真实的历史事件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在反复品读中,学生深刻体会到了“寒”字所影射的敌人的可恶、形势的严峻。这样,学生对红军飞夺泸定桥时的惊险、对“寒”字的理解就水到渠成了。学生情感体验得到了满足,对“暖”“寒”这些关键字的理解就变得丰满而厚重了。

教师只有创设适宜情境,才能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意蕴。

二、引导有效阅读,唤醒学生的情感

“没有情感的理智,是无光彩的金块。”闪烁情感光芒的文本才是有价值的。文本是情感的依托,而情感内隐于字里行间,是一个无影无形的精灵,必须要通过解读与激发,才会与学生的情感世界碰撞,才能唤醒学生内心的情感。

在学习《一路花香》一课时,我先借助多媒体课件展示了一路花香的美丽画面,然后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置身于一路鲜花中的感受,同文本产生情感共鸣。学生熟读课文后,我让他们找出课文中的三个角色,进行有效阅读,思考这三个角色存在的价值和个性特点。在阅读中,学生知道了那只完好无损的水罐,它总是能将水满满地送到主人的家,它很骄傲;破水罐呢,它对自己每次只能运半罐水而感到愧疚,它很自卑;而挑水工很聪明,凭借自己的智慧,在破水罐经过的路上撒下花种,利用破水罐的裂缝漏出的水浇灌了一路美丽的鲜花,让破水罐在工作的同时还能给别人带去芳香。学生在对相关语句的朗读以及分角色品读人物对话的过程中,体会了人物的情感变化、内心想法,领悟了寓言的寓意,明白了每一个人都有自身存在的价值,既不要骄傲自大,也不要妄自菲薄,而要学会正确地认识自己和别人,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只要恰到好处地利用本身的特点,充分发挥其作用和价值,就能迎来“一路花香”的美好人生。

教师引导学生从美丑事物的对照中寻找联系,体会作者的独特情感,感悟文本蕴藏的深刻哲理,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三、解读语言密码,陶冶学生的情感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就是学习运用语言的本领。”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解读文本,理解语言文字所蕴含的思想,寻找与作者心灵相通的契合点,使学生产生深厚的情感体验。

在教《春光染绿我们双脚》一课时,我首先利用多媒体呈现了孩子们植树的情景,并配乐朗诵,把学生带入了文本所描绘的情境之中。学生的真情实感被调动起来,自然读得出,悟得到。接着,我紧扣“染绿”一词引导学生想象植树前的荒山野岭是怎样一番情景,植树后的青山碧岭又带来了哪些巨变,并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植树造林能给我们的周边或生活带来哪些变化。学生由课堂进入生活,用自己的眼睛去对比周围环境前后的变化。这时候,我再引导学生思考:从“荒山野嶺”到“青山碧岭”,是谁的功劳?此时,学生就会明白,这看似便捷的“染”,实际上是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和长久的看护,大地才披上了件件“绿袍”、涌起了阵阵“林涛”。解读文本背后蕴含的意境,学生明白了“染绿”不仅是绿化荒山,带给人们美好幸福的生活,更抒发了孩子们乐观向上的情感。

任何阅读都离不开想象和联想,教师要善于抓住文本中的语言文字,引领学生感受作者丰富的表现力,品悟文本的内核,碰触那些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意义,从而读懂作者的内心世界,感悟到文本所表达的情感。

四、加强实践运用,升华学生的情感

教师要强化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的情感体验,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将生活中的情感元素引入教学中,带给学生切身的感受,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教学内容。教师还要将语言的运用融人一个积极、愉悦的情感氛围中,从而更好地引领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语文情愫。

在教学《给家乡孩子的信》一课时,我抓住“终于”一词,让学生感受巴金爷爷写信时的吃力,但是由于心中存着对孩子的爱,他还是提起了笔,以此拉近了学生和巴金爷爷的情感距离,使学生深刻体会到巴金爷爷对家乡孩子以及广大青少年儿童的浓浓的爱。此时,学生的情感有了喷涌的欲望。在学生自读课文的过程中,我让他们边读边悟,在有感触的句子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然后深入交流,再有感情地朗读。学完课文以后,我又让学生以书信的形式与巴金爷爷交谈,给学生一个倾吐心声的机会。学生写信时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从文本的语言描述中深刻感悟到了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是享受,领悟到了巴金爷爷对生命的理解和对少年儿童的殷切期望。学生纷纷写道:“巴金爷爷,您要注意身体,以后就不要给我们写信了,假期我们会来看望您,向您汇报学习情况的!”“巴金爷爷,您在信中说的‘生命的意义我们现在已经明白了,那就是把无私的爱奉献给需要的人。”只有懂得文本饱含的深情,才能深深打动学生的心,才能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

总之,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教学,将是一种思维共振和情感共鸣的双向活动。教师要深入挖掘语文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创设适宜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启迪学生的智慧,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这样才能让语文教学更具感染力。

(责编 刘宇帆)

猜你喜欢

培养途径情感教育语文教学
高等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探讨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留守高中生情感教育的对策探讨
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