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三地理复习中情境问题探究式课堂的构建

2020-06-27杨军锋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20年5期
关键词:环流热力气温

杨军锋

[摘   要]地理高考注重考查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即学生对所学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文章以高三“热力环流”的复习为例,分析探索如何在课堂上通过创设情境进行问题探究式教学,进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情境;问题探究;热力环流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0)13-0080-03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文科)》的地理学科部分指出,地理学科命题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即考生对所学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核目标与要求主要包括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等四个方面。

素质教育在高中学段推行多年,但高中地理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多注重学生成绩的提升,在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上明显不足,这样学生在高考中很难取得好的成绩。高中生抽象思维还处在提升发展阶段,对于对抽象思维要求较高的一些地理基础知识不能很好地理解。本文以高三地理“热力环流”的复习为例,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探索如何在课堂上通过创设情境进行问题探究式教学,进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一、热力环流基础知识回顾

热力环流是高中地理重点知识,高考要求学生能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阐述大气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同时要求学生能够利用热力环流原理解答生产、生活中的局地环流问题。

(一)热力环流的形成原因及过程

如图1,当地面受热不均时,近地面受热多的A地空气会膨胀上升,到上空聚集起来,使高空的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A地近地面形成低气压;而受热少的B地空气就会冷却收缩下沉,高空的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B地近地面形成高气压。由于同一海拔高度的A地和B地存在高低气压差异,于是形成一个由高压(B地近地面)流向低压(A地近地面)的空气环流圈。我们把这种由于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形式叫作热力环流(教师边讲解,边板书演示,见图2)。

(二)气压分布规律和等压线分布特征

1.垂直方向上,气压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降低。

2.同一水平面(同一高度)的近地面,气温高的地方空气上升形成低气压,气温低的地方空气收缩下沉形成高气压。

3.等压线在形态上向上凸起的地方是高气压,向下凹的地方是低气压,这里的高气压和低气压是指同一海拔高度不同地区之间气压的差异,而不是垂直方向上的比较。

(三)生活中的熱力环流现象

生活中的热力环流现象包括海陆风、山谷风和城市风。

二、情境问题探究式课堂的构建

情境问题探究式课堂以地理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为核心,借助相对复杂和陌生的“现实情境”,设计具有一定难度的地理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

【情境问题探究案例1】

学习情境:读图3,探究相关问题。

问题探究:1.判断各字母代表的事物名称,是近地面还是高空,比较B点和D点气压的大小,比较A点和B点气压的大小;

2.画出A、C附近的等压面。

3.在图中用箭头画出热力环流过程。

案例分析:通过创设新的情境,让学生通过思考、动手绘图,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探讨地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绘图能力,深化学生对地理现象发展过程的认识。通过该案例的教学,使学生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情境问题探究案例2】

学习情境:沙特阿拉伯西部高原属地中海气候,其他地区属热带沙漠气候,气候干热是其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夏半年炎热干燥,最高气温可达50℃以上,年平均降雨量不超过200毫米。只有艾卜哈等少数地区夏半年较凉爽,降水较多。图4为沙特阿拉伯区域简图。

问题探究:艾卜哈是沙特阿拉伯难得的避暑胜地,据图应用热力环流原理分析其原因。

案例分析:该教学案例以“一带一路”中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过的沙特阿拉伯为学习对象,选取沙特阿拉伯避暑胜地为学习情境。学生通过对艾卜哈成为避暑胜地的原因的探究,把握沙特阿拉伯的自然地理环境特点。该学习活动设计以实际情境“沙特阿拉伯的避暑胜地”为依据,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归纳提升:影响气温的因素,一是地形地势,艾卜哈西临红海,位于高原山地,海拔高,气温低;二是热力环流,艾卜哈位于山坡,白天气温升高快,气温升高,气压降低,风从温度低的红海吹来,蒸发的水汽遇山坡地形抬升而凝结,多云雨天气,削弱了太阳辐射,白天气温较低;三是夜间山坡(艾卜哈)降温快,冷空气下沉,多晴朗天气,大气逆辐射弱,大气的保温作用差,气温低,晚上较凉爽。

【情境问题探究案例3】

学习情境:雅安 “三绝”中的雅雨,年降水日数达200多天,有70%以上的降水发生在夜间,很多时候雨从入夜开始飘落,天明即云散雨收。图5为四川盆地部分地区多年平均年降水量分布图。

问题探究:运用热力环流相关理论分析雅安夜雨多的原因。

案例分析:该学习情境图文并重,具有真实性,对于广州的学生来讲,又有一定的陌生度,针对“大气热力环流”这一主题开展教学活动,可以增强学生应用地理知识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学生面对这些真实案例情境时,能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地理知识。课堂活动围绕学科主干知识展开,让学生感受真实情境,体验探究学习过程,从中获取应用地理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法,提升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

归纳提升:雅安位于山谷地区,夜晚盆地四周沿山坡下沉的空气多,造成盆地底部气流上升;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较强,近地面空气因相对温度高而上升,加上空气中含有较多水汽,易形成夜雨。

【情境问题探究案例4】

学习情境:博斯腾湖湖区内湖陆风现象较显著(湖陆风是在较大水域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天气现象)。多年平均数据显示,博斯腾湖夏半年陆风转湖风的时间为上午11—12时,比冬半年提前两小时左右。下面是博斯腾湖区域图(图6)和湖区湖风、陆风风速月变化统计图(图7)。

问题探究:1.根据材料,找出博斯腾湖湖陆风最弱的月份或者季节,并分析原因。

2.分析下半年陆风转湖风的时间比冬半年早的原因。

3.试分析在湖边大规模兴建城市对湖陆风的影响,并说明理由。

案例分析:该教学案例以“一带一路”经过的新疆作为学习对象,选取新疆的博斯腾湖作为学习情境。将热力环流的学习扩展到湖陆风,探讨湖陆风差异原因、冬季湖陆风最弱的原因,更进一步叠加城市化对湖陆风的影响。学生通过对博斯腾湖热力环流成因等问题的探究,把握热力环流的本质。探究问题1中陆风转湖风是指湖泊气温低于陆地气温,湖陆风现象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起的季风原理相同。探究问题2中湖陆风的转换早晚取决于湖、陆气温高低引起的两地的气压差异,在同一海拔高度,风总是从气压高的区域吹向气压低的区域。探究问题3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归纳提升:1.博斯腾湖湖陆风最弱的季节是冬季。其原因一是冬季博斯腾湖湖水量最小,湖陆热力性质差异最小;二是下垫面性质,冬季湖面结冰,湖陆温差小;三是太阳辐射差异,冬季太阳高度角小,昼长较短,湖区获得的热量少,湖陆温差小;四是冬季风影响,靠近冬季风源地(蒙古西伯利亚),冬季风强劲,湖陆风不显著。

2.夏半年陆风转湖风的时间比冬半年早的原因,一是日出时间,夏季日出较冬季早,陆地升温时间早;二是太阳辐射差异,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冬季大,地表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大,陆地升温快;三是下垫面性质差异,湖泊水量较冬季大,湖面升温慢。所以,夏半年昼间湖风加强,陆风减弱,陆风转湖风时间较早。

3.湖边大规模兴建城市对湖陆风的影响:由于城市的热岛效应,白天湖边的气温增高,增加了湖陆之间的温差,使湖风加强;晚上湖边的气温也有所提高,減小了湖陆之间的温差,使陆风减弱。

在高三地理复习教学中,教师应依据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创设新的情境来引导学生探究地理问题。教师应选择紧贴时代背景的情境内容,呈现学生感兴趣的材料,注重对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等能力的培养,真正将对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实到高三地理复习教学中。

(责任编辑 周侯辰)

猜你喜欢

环流热力气温
内环流控温技术应用实践与发展前景
热力开季
渐近夏日
名师开讲:2017年高考数学命题热力榜
谜底大揭秘
变压器并联运行在旁路带电作业中的应用
与气温成反比的东西
实时气温
德行的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