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初探
2020-06-27曲明秀
曲明秀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已经成为提升历史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和方式。当前,许多初中历史教师都在积极探究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并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成果。本文将在这些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继续进行分析研究,希望能对初中历史教学提供一定的帮助,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自主学习能力;课堂教学模式
笔者认为,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就必须在“人本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积极发挥自身的引导和指导作用,从而使学生可以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自学。基于这样的思路,初中历史教师必须根据学科特点和实际教学情况,从自学环节、小组合作及鼓励教育三个方面积极优化课堂教学模式。为了更加具体而深入地分析相关的教学策略,本文以部编版初中历史“抗美援朝”一课为例进行说明,具体如下。
一、利用自学环节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自学环节包括两项内容,即课前的自主预习和课堂初始的自学整理。基于“人本教学”理念,自主预习和自学整理都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可适当指导学生,让学生在自主解决困难的基础上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第一,在自主预习阶段,学生要做的工作有很多,而且几乎是完全自主的。为了保证学生能够正常预习,教师可以为其指定预习任务,如“探究反法西斯战争和抗美援朝中中美两国的关系”“抗美援朝开始的时间和起因”“抗美援朝对中国社会的深层影响及体现的民族精神”,通过这三项任务帮助学生对本课的重难点知识进行系统梳理。
第二,在自学整理阶段,学生需要将自主预习的成果进行整理和分析,按照自己的学习思路整理出相对完整的思维导图。例如,针对“探究反法西斯战争和抗美援朝中中美两国的关系”,学生可以用表格的方式,从时间、地点、参战国家、战争结果、战后影响、战争的正义性等多个方面加以分析,使知识点更加清晰明确。
基于这两项内容,自学环节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主要依靠以下两种途径。
其一,学生可利用自主预习的时间培养自己的自主学习意识和习惯。在自主预习中,学生将对知识点进行统一梳理,这个过程完全由学生把控,学什么、怎么学也都由学生自主决定。以自我为中心而取得的学习成果会使学生获得很大的成就感,久而久之,学生就能养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其二,教师可利用自学整理的时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方法和能力。自学整理的时间约为10分钟,在这段时间里,教师尽量不要干涉学生的学习行为,而只作为“顾问”帮助学生解决不懂的问题。由于高度自主,学生为了达到更好的预习效果,便会寻找更加便捷、有效的方法,久而久之就能提升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利用小组合作完善学生自主学习方法
小组合作的过程,即学生利用集体的力量和智慧突破学习瓶颈、丰富学习方法和经验的过程,对完善自主学习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初中历史课堂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第一,师生合作,答疑解惑。师生合作的根本目的在于为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或问题进行答疑解惑,从而让学生的学习思路不被中断。在此过程中,教师常以两种身份与学生进行合作交流:一是提问者的身份,即负责提出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究,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和逻辑分析能力;二是回答者的身份,即让学生提出问题,目的是让学生懂得质疑询问,具备良好的问题意识。这两种身份都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提出问题:“抗美援朝与反法西斯战争有何不同?”让学生进行探究,同时也让学生基于探究结果提出新问题:“为什么会出现抗美援朝?”在良性的互动中,学生通过质疑、释疑不断提升了自主学习能力。
第二,生生合作,提升教学效率。生生合作的根本目的在于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历史素养还十分有限,他们之间的交流合作只能加快解决问题的进程,而不能大幅度提升彼此的历史学习能力。但是,这种合作方式对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依然作用很大。例如,在探究一些比较难的问题时,学生间的交流互动会促使他们对历史资料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而研究结果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学生会为了集体荣誉感和个人成就感而加快自主学习的脚步。
第三,师生合作与生生合作相结合,提升教学质量。基于对师生合作和生生合作的分析,笔者认为,只有将两者有机结合才能从根本上提升教学质量,继而完善学生的自主学习方法。例如,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先通过师生合作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通过释疑解惑保持学生学习思路的顺畅,再通过生生合作夯实学生的学习成果,并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中学习他人有效的自主学习方法和策略,从而使自己的自主学习方法变得更加科学、完善。再如,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先通过师生合作让学生探究本课的重难点知识,再通过生生合作让学生对这些知识进行系统梳理,最后以“互动提问”“互助理解”等方式使学生快速掌握课堂重难点。
三、鼓励学生展示以提高学生自主學习兴趣
鼓励学生意味着教师要适时渗透鼓励教育,如此才能使学生始终保持较高的自主学习兴趣。鼓励教育的最佳渗透方式就是客观、公正、科学、积极地进行教学评价。那么,如何才能通过教学评价渗透鼓励教育呢?以下是笔者的详细论述。
第一,教师评价学生。在此评价过程中,教师需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有机结合,以过程性评价为主体渗透鼓励教育。例如,A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发挥了带头作用,帮助其他组员解决了学习难题,那么教师就应对A学生的组织领导和知识探究过程进行分析并渗透鼓励教育,从而提升A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
第二,学生间互评。在此评价过程中,教师应发挥指导作用,力求通过学生的评价结果渗透鼓励教育。例如,A学生帮助了B学生而没有帮助C学生,导致B学生和C学生对A学生的评价截然不同,此时教师应以鼓励的方式教育A学生要一视同仁,教育C学生不要斤斤计较,并指出A、B、C三人的自主学习方法的优劣之处,让他们正视并改正错误,继而提高自主学习兴趣。
无论使用哪种评价方法,教师都必须以学生的学习成果为根本出发点,让学生正视自己的能力和潜力,从而拥有战胜自己、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这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初中历史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必须实现自学环节、小组合作及鼓励教育三者的协调统一,基于“人本教学”理念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意愿充分调动起来,并完善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当然,上述分析只是笔者的个人浅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推进,初中历史教师应基于上述分析继续探究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李素霞.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7(25):110.
陈伯超.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意义及对策[J].知识窗,2017(2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