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习作教学融合的认识
2020-06-26赵青潇
赵青潇
摘 要:大语文时代普遍存在一种倾向,重阅读,轻习作的现象。日常的语文习作教学同样重要,不能重读轻写。教材中设立的习作单元则引领了习作教学的新方向,强调了以阅读为基础的习作教学方式的探究。阅读与习作教学的融合是解决重阅读轻习作的有效途径,本文根据已有研究和听课记录中三个教学案例,得出实际的操作方法与建议供师生参考。
关键词:读写融合;教学案例;习作素养
“勤于读书,逸于写作”古人已强调读写结合的重要性,当今国内外处于大阅读环境中,人们强调阅读性存储,更需重视写作性表达。阅读与写作是两个相对独立又紧密相连的整体,两者教学上的融合体现了语文课程综合性与实践性的特征,将阅读训练落实到习作表达的提升中,将综合提高小学生的习作素养。
1 重阅读轻习作的教学现象
小学语文教材的设置处处渗透了习作的重要地位,因此文本分析的侧重点也转向习作教学的改进。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当教师习作教学方法与学生实际习作能力不匹配时,易造成学生创作兴趣的降低。在小学语文试卷中习作占30分,所以会出现部分语文老师以应试考试为目的,传授“凤头、豹尾”等抓人眼球的策略,而忽视小学生真情实感的流露。机械性传授,无目的背诵抄写,把习作当成技巧性知识训练[1],将难以真正提升习作表达水平。
2 以读促写的教学缘由
教材规范了习作的尺度,文章是语言学习的范例[2]。在教学中教师要会筛选有价值的习作练习点,开展片段习作,减少学生心理负担,为构成全篇作文铺垫[3]。经过量的积累小学生习作能力将得到质的提升。教授写作方法,引导总结课文结构,如总分总结构的《秋天的雨》,并列结构的《小英雄雨来》,按时间顺序写的《观潮》,按空间顺序的《开国大典》等;仿写句子段落,仿写并积累课文中的比喻、拟人和排比句式,如《秋天的雨》中的“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仿写秋天的雨还会把颜色分给谁?做到“写实求真”,激发创新力;续写故事情节,如《总也倒不了的老屋》、《卖火柴的小女孩》等童话,以课文为依托随文练笔。提升习作素养,一定是基于阅读的积累,从阅读他人文章中学习写作,老师动笔为学生示范写作,发挥以读促写的优势,并鼓励课外泛读仿写[4]。
3 基于教材文本,分析习作案例
本文选取以读促写教学案例进行分析,这些潜在的习作资源需要教师刻意寻找、精心设计,教学要形散神不散的指向习作[5]。
3.1 三年级上册《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读3-5自然段,找一找作者先先后看到哪些景物?教师使用板书桥图与学生罗列出景物及特点;将文章描写景物的方法与“阅读链接”对比,指出用语优美与节俭朴实的区别,指出在写作时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描写。再根据课后问题“你在上学或放学路上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色?”训练学生简单的口语表达,推进学生积极发言。老师布置小练笔的作业,以“走在放学的路上,我看到了……”开头写几句话,训练三年级学生的书面语言。
三年级以片段训练为重点,本课虽不在习作单元的,但是老师巧妙的将精读课文与习作要求紧密结合,做到了让学生仔细观察,把观察所得写下来。并积累与颜色相关的ABB、ABAB式词语,并尝试再小练笔中使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教师降低习作难度,利于学生从写话缓慢过渡到习作。
3.2 部编版教材五年级习作单元《介绍一种事物》
师:默读看习作五给我们提出那些要求?写作应注意什么?
生:写动物要关注它的外貌。
教师纠正用词是外形,规范回答问题按照一定的顺序,符合逻辑的表达顺序才是正确的写作顺序。找学生带思维导图展示,其他同学观察优缺点。
生:应把鲸的每一个特点写在最前面,利于写段首句(如:样子、体型、种类、捕食方式及牙齿特点)
师:调整完你有什么收获呢?
生反思:层次更清晰了,也更容易让人直观了解这种动物的生活习性。
生展示《袋鼠的自述》思维导图,袋鼠类、外形、习性等按顺序依次介绍。
师:看到这个题目与我们平时见到的题目有何不同?
生:风格不一样,第一人称的写法较新颖。
师:说得很好,我们在习作过程中可以尝试不同表述方式。并总结介绍一种事物的某个特点时,可以通过观察,搜集资料,直接描述或者用恰当说明方法介绍清楚,我们还要再次调整介绍顺序,最后完成全篇习作。
这位老師巧妙的将思维导图与说明文的训练融合,语言精炼,符合说明文习作教学的语言,先通过集体回忆复述,再找个别学生上台展示并作指导,学生自我修改之后,组内相互交流借鉴。虽然在课堂中没有涉及学生动笔写作,但是在整个教学内容上做到了先建构骨架,再充实肉体,让学生自己分析自己所写内容,不仅提高了学生修改能力,也认识到他人的优点及不足,课下学生即可完成习作任务。课堂做到了将习作与研究性学习融合,让学生在实践交流中学会习作,并拓展知识面。
4 结论与建议
通过上述案例分析,可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在阅读中刻意训练习作是解决重阅读轻习作的有效途径。为学生提供阅读素材或者优秀例文是必要的,如学生不会开头和结尾,指导结合范文重新编排一个新的开头和结尾与原文比较异同。留心观察生活中的真情实感,或仿写、续写等方式培养创作兴趣,灵活掌握基础写作方法和表述技巧,在生活中形成多种习作方式,从而提升写作素养。
参考文献:
[1] 朱兢.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的思考[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20,17(01):155.
[2] 潘非凡.一起写作 一位草根教师的作文实践[M].江西人民出版社,2016.07.
[3] 殷宗祥.“随课微写”,小学习作教学的新路径[J].语文教学通讯,2018(15):16-18.
[4] 樊泽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法浅谈[J].中国校外教育,2019(05):109+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