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创新与实践
2020-06-26许展纶
许展纶
摘 要:小学是儿童启蒙教育的阶段。作为孩子的启蒙老师,它在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作为教学班的组织者,领导者和管理者,他们的工作在道德,智力和身体素质的各个方面影响着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并影响着孩子的生活。因此,如何做好小学班主任的管理工作,如何做一名称职且优秀的小学班主任,成为包括我在内的所有小学班主任的当务之急。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创新与实践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创新与实践
1 引言
学校是小学健康全面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导师。作为小学管理的关键角色,班主任是组织班级开展教学活动的核心人物,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好坏对学生具有重大影响。因此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工作时应改进传统的班级管理形式,创新更高效的管理方法,主动改变自身的班级管理理念,积极创新班级管理模式,不断实践符合现阶段小学生班级管理的方式方法,从而使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行为和道德特征,让孩子们在课堂上快乐健康地成长。
2 在小学班级管理实践中经常出现的问题
2.1 班主任使用的管理方法不合理
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很多新时期的小学班主任在组织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时仍习惯于沿用传统的模式,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当作了主要的任务,忽视了对学生能力和思维的发展,也因此弱化了班级管理工作对学生教育和指导作用,使得管理工作有名无实、流于形式,违背了素质教育理念的核心要求。与此同时,有些班主任在管理学生时并没有形成系统的思想意识和管理理念,使得班级管理秩序比较混乱,十分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
2.2 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较弱
作为班级管理的一部分,小学生也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一定的自我管理和约束意识下,学生们积极配合班主任工作。促进班级朝着更加优秀、健康的方向迈进。事实上,当前的小学班主任教师在开展班级工作时,往往意识不到指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的重要性,仍旧将自己当作了管理的主体,将学生看做了被管理的客体,喜欢采用一些具有强制性的规矩、纪律等约束和控制学生,致使学生出现逆反心理,反而降低了班级管理的质量。
3 提高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策略
3.1 关心学生,爱护学生
素质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小学教师而言,在教育和教学实践过程中,有必要与学生进行真正的互动,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整合到班级管理工作中,调动个人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意识到他们对自己感兴趣,不断发现自己的学习潜力,在老师的指导下实现自己的福利和发展。为了照顾学生,教师必须在实践教学中多吸收情感因素,教师必须以宏观经济的方式行事,才能真正让学生了解和判断自己。为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达到学生的能力和水平,教师必须积极采取各种形式的课堂行为,反映学生的地位,积极参与不同班级的公共管理活动,并在更好的合作和共同成长的框架内积极发展。教师根据学员参加活动过程的实际情况,向学员提供适当的指导,为广泛开展活动管理作出真正用处,在小组内承担一定的分工责任,反映个人发展与活动的发展和其他学生的发展相一致,提供相应的帮助,另外,充分做好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家長应当与班主任相互配合,加强彼此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形成共识,即便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遇到诸多问题,通过与家长的有效沟通,也能够快速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3.2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应注重对学生的管理,积极发挥学生的主导地位,加强与学生的沟通,树立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教师让学生清楚地了解,班级管理不是老师的责任,也是班上每个学生的责任。学生应与班主任合作进行班级文明管理。例如,班主任可以适当地放开管理,并鼓励班干部参加管理。学生和班主任之间存在一定的代沟。学生经常不向老师表达他们的真实想法。因此,鼓励班干部参加班级管理,及时向老师反馈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可以有效地防止同类问题的发生,从而保证学生的学习进度,思想行为正确性,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
3.3 积极打造和谐民主的氛围
过去班级管理中,所有学科都是由班主任决定的,所有工作都是由班主任自己完成的,这增加了班主任的工作强度,促使学生培养依赖症精神,形成了一种传达班主任是班主任的错误观念的教学。因此,小学班主任要努力营造和谐民主的氛围,使所有学生都能参与班级管理,使所有学生都能成为班级的主人,使班级事务在和谐民主的气氛中得以解决。例如,在创建班级管理系统时,班主任首先组织学生思考,列出他们学习、互动和生活中存在的问题,然后经过讨论,制定目标性的纠正策略,为自己提出明确的要求,最终形成了班级管理系统。这样的管理制度是学生自己制订的,认知度极强,以往那种对管理制度心存抗拒的心理消失了,行为更加规范,班级管理自然更上一层楼。
4 结束语
在小学教育阶段,班主任的管理是一项关键任务。班主任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确保小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作为班级老师,如果您想真正“有效”地管理班级,则应关注“以人为本”的每个学生的心理需求和成长。一枝独秀不为贵,万紫千红春满园。只要班主任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有明察秋毫的眼光,对班级管理的耐心,爱心和关心,他就能在每项繁琐的任务中找到灵感和激情。这样,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才会滴水成泉、尽善尽美。
参考文献:
[1] 张维玉.谈小学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与学生和谐关系的构建[J].才智,2019(36):28.
[2] 于加福.小学班级管理工作的方法研究[J].甘肃教育,2019(24):35.
[3] 高燕.新时代小学班级管理思考点滴[J].中国农村教育,2018(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