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网络治理下的公共管理的新框架

2020-06-24郭嘉铭梁昊罗熙国

锦绣·中旬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网络治理公共管理

郭嘉铭 梁昊 罗熙国

摘 要:在网络技术的推动下,网络治理模式逐渐融入到多个领域中,也使得公共管理的框架与发展迈入了新阶段。文章先分析了网络治理的理论依据与要素,而后对网络治理下的公共管理措施展开探析。

关键词:网络治理;公共管理;公共价值

前言

作为一种新型的公共管理理论,网络治理给公共管理工作带来全新转变。它打破了传统以政府为主导的管理模式,扁平化的管理框架使得管理权利合理分散,参与组织更加多元化,可对公共资源配置进行全面管控与协调,从而共同向民众提供服务,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和社会效益。

1 網络治理的理论依据与要素

1.1理论依据

至今,网络治理已有一定发展历程,其理论依据较为丰富。主要有:一是多中心治理理论。该理论反对政府单中心管理,认为政府部门的重心应放在公共管理目标和公共准则上,由各种组织和企业共同参与网络治理,并合理分配工作层级和权利,进而形成有机整体对具体区域进行全方位管治[1]。二是协商民主理论。该理论强调公民在网络治理公共管理中应具备平等自由权,主张公民应参与公共审议、管理决策等协商过程,以便形成更加客观、有效的管理模式。三是政策网络理论。强调协调多元主体的作用来凸显结果导向。

1.2要素

网络治理的要素主要包括:一是参与治理的主体。网络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网络治理主体要素更加多元化,包括政府、社会组织和机构以及公民个人,可以最大程度互通融合多领域、多角度的信息资源,构建现代化的网络治理体系,进而全面发挥网络公共治理优势,实现平等、相互制约又互补的治理模式。

二是治理机制。主要有:首先是互动协商机制,即参与主体能够互相联系,实现信息互通的同时发现隐性资源,并提高其他参与者对资源和治理环境的敏捷性,且能够相互配合协商治理。其次是信任机制。即各主体间相互信任,在此基础上能自觉遵守网络规则和治理目标加强联系与合作以及对风险的合力控制,减少分歧与矛盾。而后是整合机制。对参与主体的关系序列进行整合与重组,以实现最大治理效果。最后是适应机制。可及时应对治理环境的变化,各主体会协作集成资源,强化信息共享减少信息不对称。

三是治理工具。随着网络治理的发展,相关工具的应用规范和性质发生转变,更多以契约、沟通、激励等有引导性的工具为主,融入现代化人本思想和多样化的沟通渠道,能够有效发挥参与主体在各自领域中的最大优势,减弱了原本治理模式中的强制性与严格规范性,有利于提高网络治理效率、降低风险。

2 网络治理下的公共管理措施探析

目前,我国多数地区网络治理下的公共管理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整体而言,机制落实、监管并行等方面尚存在不足之处,无法最大程度满足社会公众对网络治理公共管理的要求。因此,还需结合当前治理大环境形势、治理现状以及任务需要实施有效的针对性措施加以改善。

2.1提高公共价值的重视

公共价值彰显着我国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特色,更是社会价值多元化、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体现。它是指借助价值和使用价值同时满足社会民众需要而产生的效用,主要体现在政府与社会组织提供的公共服务及设计开发的公共产品上[2]。因此,在开展网络治理下的公共管理工作时,一方面,所有参与主体应结合社会进步与发展的需求提高对公共价值的重视,并在价值观和治理目标上保持一致,促进政府部门治理思维的转变,进而制定和实施与时俱进的相关公共政策。另一方面,参与主体要具备正确识别公共价值的能力,合理配置公共资源。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加强对公共资源的管理,高度整合公共价值相关的资料内容,可按照生产、消费等角度做好公共价值分类,科学调整公共价值生产与投入比例并合理配置公共资源。

2.2健全治理规范和机制

要想确保网络治理下的公共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应健全治理规范和机制,加强制度保障。第一,坚持民主、信息、灵活、协调合作的原则健全规范和机制,赋予民众、企业团体合理权利,并改进互动协商、信任、整合、适应机制,促使其适应现代化管理潮流。第二,健全学习机制。网络治理下的公共管理参与主体较多,且存在较大差异,因此需健全学习机制,如加强与教育机构、项目研究和实施机构等组织的合作,以便相互交流学习,最终形成统一的价值体系,也减少不必要的摩擦与矛盾。第三,健全监督机制。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对治理过程进行实时监测,并强化各参与主体之间的监督力度。第四,健全激励问责机制。明确各参与主体间的关系和权限,优化权责配置,提高各主体责任意识的同时促使其加强联系与合作。第五,健全公共价值共享机制。公共价值与民众生活质量和社会发展紧密相连,其本质是共享价值的体现。因而在网络治理公共管理中,各参与主体要充分发挥最大效用提高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共享程度,从而促进全面共享。

2.3提升各主体的治理能力

为充分发挥网络治理公共管理的效用,还要提升多元参与主体的治理能力。第一,政府部门应转变职能,积极开发核心能力,全面引导具备集成、构思网络能力以及综合技能强的人才或社会团体参与到网络治理中。并利用网络改善和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履行政府职能正确引导社会舆论,为网络治理公共管理工作开展奠定良好基础。第二,政府部门在提升自身治理能力的同时,也要兼顾非政府组织能力的提升,为其构建有效的参与平台和有序的治理环境,并培养社会团体独立网络治理的能力。第三,政府部门应适当加大公共服务项目和产品的扶持力度,以减轻社会团体的经济压力。

总结

网络治理下的公共管理是大势所趋。因此,在利用网络治理手段开展公共管理工作时,应明晰未来的发展趋势与方向,提高对公共价值的重视,融入人本、民主思想健全相关机制,加强监督,从而满足广大群众多变的服务需要,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参考文献

[1]孙冰洁.网络化治理公共管理现代发展新趋势[J].管理观察,2019,(30):59-60.

[2]宋蔚,王斌.网络化治理理论与社区治理路径创新[J].领导科学,2019,(24):36-39.

猜你喜欢

网络治理公共管理
习近平网络治理思想探析
网络治理的重中之重是什么
网络治理视阈下城市社区治理创新的
旅游目的地合作中网络治理模式研究
春节联欢晚会的思想导向性增强对于公共管理的影响
我国政务微博参与公共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浅谈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公共管理功能
全球网络安全治理动态与趋势
电子商务冲击下的公司治理结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