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患儿静脉留针穿刺技术满意度的应用
2020-06-24刘钊梁悦宜
刘钊 梁悦宜
【摘 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提高患者静脉留针穿刺技术满意度的效果。方法:以7人为1个圈,按主题选定、活动计划拟订、现状把握、目标设定、解析、对策拟订、对策实施与检讨、效果确认、标准化、检讨和改进共10个活动步骤实施活动。结果:通过品管圈活动,患儿静脉留针穿刺技术满意度由86.75%提高到95.2%,而护士操作技术满意度由93%到100%,小儿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由80%到92%。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不仅提高患者静脉留针穿刺技术满意度,还提高小儿静脉输液穿刺成功率和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品管圈;静脉穿刺;满意度
品管圈是临床医疗、护理活动当中常见的质量管理模式,切实解决临床工作中的问题,提高住院患者满意度(1)。在儿科患儿治疗过程中,静脉留置针应用十分普遍,静脉穿刺的成功与否与后期的治疗效果有着直接关系,影响患儿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此,我科开展以“提高患儿静脉留针穿刺技术满意度”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成立Qcc小组 我科于2019年1月成立Qcc小组,确定”爱护圈”为圈名,小组成员7名,设圈长1名,护士长为督导员。
1.2确定主题 召开品管圈员会议,圈员对本科存在的问题提出多项待选课题,通过头脑风暴法.确定活动主题为”提高患儿静脉留針穿刺技术满意度”。Occ活动时间为2019年1月~7月:
1.3现状调查分析和设定目标 2019年2月~3月,由病房护士收集资料,统计患者静脉留针穿刺技术满意度的数据及相关资料.结果:患者静脉留针穿刺技术满意度为86.75 %。小组成员采用头脑风暴法,对影响满意度的因素进行分析,得出:非一次穿刺成功、未进行相关宣教或宣教不到位、家属对静脉留针相关知识不了解是影响满意度的主要因素,占80.1%,是这次活动改善的重点。根据现状,设定了本次品管圈活动目标,将患儿静脉留针穿刺技术满意度86.75 %提高到94.57%。
1.4对策拟定与实施
1.4.1按护士层级进行静脉留针穿刺 对病情危重导致肢体末梢循环较差以及反复穿刺导致血管条件不好的患者直接由高年资护士或护长留针,操作前先采取热敷或按揉局部皮肤等方法使血管充盈(2),提高穿刺成功率。
1.4.2加强人员培训 规范操作细节,由高年资护士对新护士及轮转护士进行一对一的技术指导,先通过小讲课及操作示范分享血管评估(包括婴幼儿常穿刺血管的解剖位置、深浅、弹性等特点)及穿刺方法(进针角度、送管方法等)的小技巧,再自身操作容易穿刺的静脉。随着穿刺技术的提高不仅能提高护士的自信心,还能提高一次穿刺的成功率和对自身操作技术的满意度。由于患儿在穿刺过程中躁动不安,大幅度扭动,影响到操作者穿刺,因此协助者按压固定好患儿的肢体能提高穿刺成功率。为此,这次Qcc活动制定统一的按压方法,培训护士及护工阿姨正确的按压方法(3)。
1.4.3 加强对家长和患儿的宣教 拍摄专门的静脉输液健康教育视频。护士在宣教中采取病房电视、IPAD、微信公众号的静脉输液健康教育视频与口头宣教相结合的方式,演示给患者,以免遗漏重要知识点。宣教到位,统一宣教时间(穿刺前,穿刺后第一天以及出院前),以提高家属对静脉留针相关知识的了解。
2 结果
开展上述措施后,在2019年5月~6月再次对患儿静脉留针穿刺技术满意度进行评价,患儿静脉留针穿刺技术满意度由86.75%提高到95.2%,护理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护士操作技术满意度由93%到100%,小儿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由80%到92%。
3 体会
3.1Qcc活动有效提高患儿静脉留针穿刺技术的满意度 静脉穿刺的成功与否影响患儿及家属的满意度,圈员们通过讨论,拟定相应对策,规范操作细节,按护士层级进行静脉留针穿刺,有利于提高穿刺的成功率;加强人员培训,提高新护士及轮转护士的操作技能,以及纠正护工阿姨按压患儿方法,是提高穿刺成功率的前提;加强对家长和患儿宣教并取得其配合,是静脉一次穿刺成功的条件之一。
3.2Qcc活动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开展Qcc活动后,护士结合患儿病情和家长的知识接受能力,进行针对性的宣教,让其知道治疗的安全性与可靠性,稳定家属情绪,提高了自身的沟通协调能力。活动过程中,小组成员畅所欲言,为病区出谋划策,增强了责任感,操作技术的提高也增加其职业信心,自身的综合素质也因此得到了提高。
综上所述,开展品管圈活动可有效提高患儿静脉留针穿刺技术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默,压疮高危患者的健康教育[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 12) : 190-191
[2] 李汉桥,王明阳.论持续质量改进在静脉留置针规范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5,04:275-276.
[3] 傅慧敏,黄彬.单手持针送管法配合按压技巧在小儿留置针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8,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