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高血压特点及治疗体会

2020-06-24李娟梅

健康必读(上旬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低血压收缩压用药

李娟梅

高血压病是一种增龄性疾病,随着人类平均寿命的延长及社会的老龄化,老年高血压的发病率呈明显逐年上升趋势。显著增加了老年人发生脑卒中、缺血性心脏病、肾衰竭和外周动脉疾病等靶器官损害的危险性,严重影响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高血压的患病率将近50%,已成为我国老年人群心脑血管病发生、死亡的最重要危险因素。老年人高血压患者的病情是比较复杂的,我们要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个体化的治疗方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通过对我院近6年来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发病和用药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探索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特点和用药规律。

1 资料来源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住院老年高血压患者共计96例,其中男性57例,女性39例。依照我国关于老年人的定义,所选患者年龄均≥60岁,平均年龄(76.28±10.92)岁。

1.2诊断标准

根据1999年WHO/ISH高血压防治指南,年龄≥60岁,血压持续或3次以上非同日坐位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可定义为老年高血压。若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则定义为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

2 方法

精心收集我院9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详细病例资料及回访记录,包括患者的病史、诊断结果、并发症及药物治疗等方面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3 结果分析

3.1老年高血压的特点

3.1.1收缩压增高,脉压增大

随着增龄,大动脉中层弹力纤维减少,胶原含量增多,中层钙质沉着,内膜纤维斑块形成使动脉管腔变窄、腔/壁比值和管腔面积下降,血管硬度增高,弹性下降,使得收缩期血液流入时压力更高。收缩压增高,舒张压下降,导致脉压偏大,而脉压增大与脑卒中、心肌梗死的发生密切相关。

3.1.2血压变异性大,易发生低血压

老年人由于压力感受器调节血压敏感性减退,动脉壁硬度增加,顺应性下降,造成昼夜、季节和体位变化时血压波动较大。收缩压尤其明显,在变动体位时如速度偏快可发生头昏甚至跌到,通常此时收缩压下降超过20mmHg或平均动脉压降低10%以上,称体位性低血压。另外,随着年龄的增加,人体激素包括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Ⅱ及醛固酮的水平下降,β受体敏感性也降低,通过神经体液机制调节有效血容量的能力差,容易發生低血容量性低血压。故要求医务人员不能以1次血压测量结果来判定血压是否正常,如患者有不适感应随时监测血压。

3.1.3合并症及并发症多

老年高血压患者常合并糖尿病、高尿酸血症、高脂血症、肥胖症等,因此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快。老年高血压患者若血压长期控制不理想,易引起多种并发症,如:心肌肥厚、心绞痛、心肌梗死、脑卒中、肾功能异常、间歇性跛行等,其心血管病死亡率以及总死亡率高于同龄正常人。

3.1.4晨峰高血压现象

血压从深夜的低谷水平逐渐上升,在凌晨清醒后的一段时间内迅速达到较高水平,这一现象晨峰高血压或血压晨浪。这种现象与清晨时人体内的缩血管物质增加、扩血管物质释放受到抑制以及清晨血液粘稠度增加、心搏出量增加有关。血压的晨峰现象显著增加晨起时段高血压患者的心脑血管事件风险。

3.1.5其他

患有高血压的老年人对高血压这种疾病的认识存在局限性,对采取的治疗措施也认识不足,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就不高,不能够长期坚持治疗。还有就是老年人的记性不好,健忘,行动不方便,有的老年人由于患有一些严重的疾病导致生活不能自理,也是不能很好得进行坚持治疗的原因。

3.2治疗

3.2.1治疗原则:对老年高血压的治疗,应遵循个体化、平稳、安全、持久、稳定的原则;把握用药从最小剂量开始,用药不宜太多太杂,努力简化,适当联合,保持血压稳定,兼顾其他老年病并存的原则。

3.2.2非药物治疗

(1)减少钠盐的摄入:建议每日摄盐量应少于6g,高血压患者的摄盐量应更低,最好少于5g/日。(2)调整膳食结构:鼓励老年人摄入多种新鲜蔬菜、水果、鱼类、豆制品、粗粮、脱脂奶及其他富含钾、钙、膳食纤维、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3)控制总热量摄入并减少膳食脂肪及饱和脂肪酸摄入:饮食中脂肪含量应控制在总热量的25%以下,饱和脂肪酸的量应<7%。(4)戒烟,避免吸二手烟。(5)限制饮酒:老年人应限制酒精摄入,不鼓励老年人饮酒。饮酒者男性每日饮用量<25g,女性每日饮用酒精量<15g。(6)适当减轻体重:建议将体重指数(BMI)控制在25kg/m2以下。(7)规律适度的运动:老年高血压患者可根据个人爱好和身体状况选择适合并容易坚持的运动方式,如快步行走,一般每周3-5次,每次30-60分钟。

3.2.3药物治疗:有6种药物可供选择。

3.2.3.1利尿剂:如氢氯噻嗪片和吲达帕胺缓释片可用于老年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服用过程中,应注意监测血钾,防止低血钾的发生。另外,通风患者应避免服用氢氯噻嗪。

3.2.3.2钙拮抗剂(CCB):最好选用长效制剂。CCB是老年高血压的主要用药,偶有面色发红、心慌及足踝部水肿等不良反应。

3.2.3.3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ACEI可扩张血管,降低外周阻力。适用于伴心肌梗死后、左心功能不全等老年收缩期高血压患者。应当心此类药物可能出现干咳的副作用。

3.2.3.4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降压作用与ACEI相似,降压作用强而副作用较少。

3.2.3.5β受体阻滞剂:主要用于心肌梗死后,伴心绞痛及心功能不全的老年高血压患者。不适用于有糖耐量异常、传导阻滞、哮喘、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患者,此类药物一般不作为老年高血压的一线单药治疗。

3.2.3.6α受体阻滞剂:易引起体位性低血压,特别是老年患者发生率更高。故不宜作为老年高血压治疗的一线用药。但老年高血压合并前列腺肥大者仍可考虑使用,如特拉唑嗪等。

3.2.3.7联合用药:目前常用的药物联合治疗是利尿剂与CCB、ACEI、ARB的联合,CCB与ACEI、ARB的联合, CCB与β受体阻滞剂的联合。对顽固性高血压也可3药联用,甚至4药联用。有些还组成了单片复方制剂,服用方便而有效。联合用药可以从不同的机制来进行药物干预,降低每种药物的剂量,而减少药物的副作用,且增加疗效,改善患者服药的依从性。

3.2.4老年高血压的降压目标值

老年高血压的降压目标值与中青年患者是一样的,即<140/90mmHg,65岁以上的老年收缩压降至<150 mmHg。如能耐受还可进一步降低。如有高危或极高危患者合并糖尿病、脑卒中、冠心病、肾病等患者血压控制应<130/80 mmHg。总之降压目标没有绝对的理想值,具体目标因人而异,不能千篇一律。目标值的判断主要依据应该是服用降压药物之后,没有体位低血压发生,没有因血压值过低而发生靶器官缺血,从而诱发头晕、心绞痛等不耐受、不适症状为前提较为合理。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老年人高血压特点与临床诊治流程专家建议[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4,33(7):689-701

[2] 曹剑.老年高血压的诊断和治疗策略[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13(6):575-576.

[3] 李小鹰.老年医学(M).第1版.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295-301.

猜你喜欢

低血压收缩压用药
心脑血管内科临床用药常见问题及合理用药分析
联合用药与单一用药在高血压治疗中的有效性对比
低血压: 一个容易被忽视的大问题
低血压有害必须治疗?
你了解高血压分级吗
血压偏低是否需要治疗
简单三招轻松降压
临床用药不得不说的抗生素耐药性
健康年轻人收缩压高会增加动脉硬化风险
老人血压切莫“重高轻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