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糖尿病病变的危险因素及在健康教育的应用价值分析

2020-06-24秦小利

健康必读(上旬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糖尿病患者教育

秦小利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及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糖尿病的发病率逐渐呈上升趋势,且趋于年轻化。糖尿病是一种内分泌系统代谢障碍引起的慢性疾病,因其具有终身带病生存的特点,据统计2012年全世界糖尿病患者超过2.6亿,预计到2040年将达4亿之多。因此,自我管理水平是决定糖尿病临床结局的重要因素,患者长期的血液高凝高黏,动脉硬化以及高血糖和微血管病变,高血脂等情况还会引起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但有相当多的一部分糖尿病患者缺乏对该病的认识,治疗依从性差,严重影响治疗效果,因此,进行健康教育对糖尿病的控制很关键。

1 临床现状分析

1.1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胰岛素分泌的缺陷或和胰岛素作用障碍,导致的一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在这里指Ⅱ型糖尿病占98%)慢性高血糖可导致多种组织,特别是眼、肾脏、神经、心血管的长期损伤、功能缺陷和衰竭。就目前,糖尿病在临床上尚不能根治,大血管病变以及微血管病变可能使患者发生残疾和死亡等情况,早期积极的健康干预和治疗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健康管理师的健康教育干预和患者终身的密切医疗关注有效控制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1.2对糖尿病的认识不足

长久以来,遵医行为“看病吃药”的观念让患者认为服药是最重要的治疗方法,给予了最多的重视。对血糖监测、饮食、运动等生活方式的干预,并没有形成自然习惯,有研究表明他们只有在身体不舒服时测量血糖或仅在就医时测量,并没有居家监测的习惯,而且费用较高和无法正确读取监测结果也妨碍了患者的血糖自我控制。另外,饮食热量计算的复杂性和营养平衡配比,对患者家属有一定难度。运动习惯及足部护理方面,很多患者忽视,注重对糖尿病患者家庭成员的教育,得到社会支持的源泉,以保证患者获得高质量的社会支持。

1.3病程长、治疗过程复杂、求医行为受条件限制

糖尿病病程长常常需反复入院,易产生紧张、焦虑、恐惧、消极等悲观情绪,近年来在Ⅱ型糖尿病的治疗策略上,胰岛素强化治疗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患者对药物疗法的遵医行为较差。有调查显示,治疗方案的复杂性和药物副作用与其不遵医嘱行为呈正相关,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是终身的,方案复杂、多联合用药,有并发症时更是如此,其次,医疗资源紧缺,医生看诊时间太紧,之间的沟通明显不足,对患者饮食控制、运动、监测血糖,并发症的防治等方面教育显得时间不够。最后,糖尿病并发症出现是一个缓慢过程,患者在短期内看不到疾病带来的严重后果,缺乏主动治疗的积极性,综合以上原因,导致患者遵医行为下降。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2018年3月至2019年12月某高校教职工体检中,确诊为Ⅱ型糖尿病患者126人,其中女性96人,男性30人,平均年龄46岁,而被确诊为糖尿病前期高达几百人,而对于糖尿病前期病人,并不是所有人都会最终发展为糖尿病,但其中约有三分之一的人,如果不进行生活方式的干預,最终必然会走上糖尿病这条路,所以,提前健康教育一级预防干预尤其重要。

2.2方法

2.2.1个体化

掌握糖尿病知识是患者进行有效自我管理的基础,只有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才能开展自我管理,健康教育能增加患者的疾病认识,从而促使患者的健康行为发生变化,同时考虑患者的个人需求、心理及家庭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的健康管理计划。

2.2.2综合性和连续性

健康教育与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及支持要采取综合性措施,社区服务和机构常规随行,综合医院诊疗药物治疗连续动态管理。

2.2.3参与性和及时性

开发糖尿病患者主动参与的意愿,提高患者主动参与的能力,为他们提供健康咨询和健康指导,定期为患者进行病情并发症和相关危险因素的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与患者共同设定目标,可帮助患者建立做出行为改变的使命感,并记录行为改变的历程。

3 结论

通过健康教育行为干预,饮食干预、运动干预的技能了解糖尿病非药物治疗的一般知识。首先,饮食干预要特别强调改变不健康的营养和膳食,控制总能量的摄入,食盐的摄入和脂肪的摄入,尤其是动物性油脂,建议脂肪能量占总能量的20%~30%,碳水化合物占45%~60%,蛋白质占15%~20%。每天食盐不超过6g,食物多样化,合理搭配膳食,其次运动干预,合理正确的运动疗法,能促进肌肉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氧化,同时有助于改善和增强呼吸循环系统、内分泌及神经系统功能。最后,行为干预健康教育不仅能够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医疗开支,尤其个性化的教育,可获得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及自我管理技巧,对自己健康负责和糖尿病可防可治的信念。在我国社区护理尚未健全开展时,在糖尿病护理门诊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从而提高糖尿病的遵医行为使其进行自主行为改变很有必要,是切实可行的,对糖尿病教育由有资质的护师及以上担任,他们具有良好的沟通技巧、熟练的专业技术,他们尊重、耐心、细心,容易赢得信任,也是改变自主行为的保证。

参考文献

[1] 张艳琳、刘俐、郑焱玲.糖尿病护理门诊在糖尿病患者行为改变策略中的影响作用《医学前沿》杂志 2014.9 (218-176).

猜你喜欢

糖尿病患者教育
王振义 放弃专利为患者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痛风患者怎么吃才健康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跟踪导练(一)(5)
恐高患者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Ending teen smo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