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活血化瘀法在中医内科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20-06-24李俊杰

健康必读(上旬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中医内科应用效果

【摘  要】目的:分析在中医内科中活血化瘀法的应用效果。方法:于2018年1月--2019年9月,选取中医内科患者80例,均随机分2组各40例。控制应用西医治疗,试验组应用活血化瘀法治療。比较两个组别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结果:两个组别总有效率、不良反应率等对比发现试验组优于控制组(P<0.05)。结论:在中医内科中活血化瘀法的应用效果显著,即可改善患者病情,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值得推广研究。

【关键词】中医内科;活血化瘀法;应用效果

现目前,中医内科收治的患者多为慢性疾病,且多数无法有效治愈,由于患者病情易反复发作,且病程较长,加之难以达到理想的疗效,所以其生理、心理上均承受了较多的负担【1】。在治疗此类患者的过程中,活血化瘀法较为常用,其是中医学中一种十分重要的治疗方法,其主治血瘀证,即由离经之血停滞、血流不顺畅等造成的症候群,此类患者以血液瘀滞内结、血液污秽等为主要表现【2】。因此本文于2018年1月--2019年9月,选取中医内科患者80例,均随机分2组各40例,即分析了在中医内科中活血化瘀法的应用效果,现阐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于2018年1月--2019年9月,选取中医内科患者80例,均随机分2组各40例。其中,试验组年龄值为22-68(45.7±3.2)岁;性别比例男/女为22/18;其中胸痹者6例、腹痛者10例、心悸者11例、头痛者13例。控制组年龄值为23-67(46.2±3.4)岁;性别比例男/女为23/17;其中胸痹者7例、腹痛者11例、心悸者10例、头痛者12例。各组基础资料经临床统计学检验,结果P值>0.05,具有研究比较的价值。

1.2方法

控制应用西医治疗,即提供抗生素、吸氧、吸痰等治疗。试验组应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具体为:(1)采用通窍活血汤治疗头痛者,组方为川红花9g、桃仁9g、白芍9g、地龙9g、川芎9g、白芷9g。随症加减:剧烈头痛者加全蝎、蜈蚣等。用水煎服,早晚各1次,1剂/d。(2)针对舌质暗红、舌苔薄白者,组方为川红花9g、桃仁9g、川芎9g、地龙9g、白芷9g,当归15g、牡蛎15g、生龙骨15g、郁金12g、柴胡12g,用水煎服,分早晚2次服用,1剂/d。(3)采用通阳行气汤治疗腹痛、胸痹患者,具体组方为没药、醋炒乳香各15g、三七粉12g、枳壳9g、生地黄9g、薤白9g、川红花9g、桃仁9g、赤芍9g、川芎9g、当归12g,全瓜萎15g、桔梗6g,用水熬煎取汁,分早晚2次温服,1剂/d。(4)采用通痹止痛汤治疗心悸患者,具体组方为枳壳6g、柴胡3g、甘草3g、牛膝9g、赤芍9g、生地黄9g、当归9g、红花9g,桃仁12g,用水熬煎取汁,分早晚2次温服,1剂/d。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个组别总有效率(评估依据【3】:患者病情未反复,无不适症状,疼痛症状完全消失等为治愈;患者病情未反复,无不适症状,疼痛症状有所减轻为好转;未达到前两项要求为无效。)及不良反应(包括呕吐、乏力、恶心等。)。

1.4统计学分析

汇总并分析观察主体的研究数据,并利用SPSS22.0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百分比资料以[例(%)]描述,行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描述,行t检验。当P值低于0.05时,说明存在较高的检验价值。

2 结果

2.1两个组别总有效率观察对比

下表1显示,两个组别总有效率对比发现试验组优于控制组(P<0.05)。

2.2两个组别不良反应率观察对比

下表2显示,两个组别不良反应率对比发现试验组优于控制组(P<0.05)。

3 讨论

作为临床的一种病理产物,淤血主要发生在体内某一部位,由于血液溢于脉外、滞留脉中、运行不顺畅等所致,主要可分为两种类型,即血脉当中的血液和脏腑内停滞的血液等。对于患者而言,淤血一旦形成,则其会严重影响体内脏腑组织及器官,从而引发一些致病因素。所以对于此类情况,临床需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治疗【4】。我国具有博大精深的中医文化,且不同的疾病在中医领域中具有不同的治疗方案。通过对中医内科患者采用活血化瘀法加以治疗,则要求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如淤血位置、临床症状等,采取针对性的组方加以治疗。活                  血化瘀法的主要功效为通脉活血、消肿、止痛等,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医务人员还需注意其是否会对患者造成耗气伤阴的情况,即需要对患者的症状予以明确诊断,并遵循攻补兼施的原则,然后采用相应组方加以治疗,以保障疗效和安全性【5】。本文的研究中,两个组别总有效率、不良反应率等对比发现试验组优于控制组(P<0.05)。可见,在中医内科中活血化瘀法的应用具有积极作用和价值。

综上所述,在中医内科中活血化瘀法的应用效果显著,即可改善患者病情,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值得推广研究。

参考文献

[1] 郑才高.活血化瘀法在中医内科临床的应用[J].医药前沿,2017,7(11):340.

[2] 冯晓洁,刘金龙.活血化瘀法在中医内科临床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养生(下半月版),2017,(8):142.

[3] 廖日朋.活血化瘀法在中医内科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7,9(35):103-104, 106.

[4] 董娟,张又蓉.浅析活血化瘀法在中医内科临床中的应用[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5(3):67-68.

[5] 朱鲸竹.活血化瘀法在中医内科临床中的应用研究[J].医学美学美容,2019,28(19):71.

作者简介:

李俊杰(1990-),男,布依族,贵州麻江,本科,职称:助教、医师。

猜你喜欢

中医内科应用效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及CRP、RF的影响研究
探讨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采用中医内科治疗手段的治疗
中医内科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分析
中医内科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疗效分析
体验式教学法在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C 语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手术中个性化心理护理在原发性青光眼患者中的应用
健脾扶正汤在晚期胃癌治疗中的应用
化疗联合CIK细胞治疗卵巢癌的临床观察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四肢创伤复杂创面的临床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