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剂量辛伐他汀对脑梗死的临床治疗效果及药理作用分析
2020-06-24殷海燕
【摘 要】目的:对两种剂量辛伐他汀在脑梗死患者中的治疗效果进行调查并对药理作用进行分析。方法:以66例脑梗死患者为调查样本,将其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20mg辛伐他汀口服,观察组给予40mg辛伐他汀口服,比较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患者卒中程度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卒中评分低于对照组,统计有差异(P<0.05)。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统计无差异(P>0.05)。结论:40mg辛伐他汀治疗效果更理想且具备治疗安全性,值得推广。
【关键词】辛伐他汀;脑梗死;不同剂量
脑梗死是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本病的发生与患者脑血管条件、情绪等因素相关,患者致残率、死亡率非常高,且疾病复发率非常高。脑灌注、抗凝等方式是改善患者病情的主要方式,此种治疗能够避免患者病情恶化,改善颅内神经细胞[1]。随着本病治疗的不断深入,临床发现,联合降脂药物治疗能够更好的改善患者病情,但临床中针对药物剂量的使用尚无统一的标准,本次研究将针对辛伐他汀使用剂量进行调查。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66例脑梗死患者为调查样本,本次研究时间为2018年9月-2019年9月。所有患者均符合脑梗死诊断;患者知情且同意参与调查。
对照组患者年龄平均(63.5±7.2)岁,男性患者18例,女性15例,患者梗死面积平均(8.9±1.5)cm2。
观察组患者年龄平均(63.8±7.5)岁,男性患者17例,女性16例,患者梗死面积平均(9.2±1.3)cm2。
1.2一般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开展常规治疗和检查,包括解痉、抗凝、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降压、预防感染等。对照组患者同时给予20mg辛伐他汀口服,每日一次,观察组给予40mg辛伐他汀口服,每日一次,两组患者治疗时间为12周。
1.3观察指标
采用NIHSS量表评估患者卒中程度,总分42分,分数越高患者神经缺损越严重。统计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
1.4数据统计
采用SPSS 21.0软件处理文中数据,计量资料采用()表示,t值为检验值,计数资料采用%表示,卡方為检验值,P<0.05视为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卒中程度评分
治疗前两组患者卒中程度无统计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评分低于对照组,统计有差异(P<0.05),详见下表1。
2.2不良反应发生率
对照组有2例恶心、呕吐病例,观察组有3例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病例,发生率分别为6.1%、9.1%,统计无差异(P>0.05),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3 讨论
脑梗死在中老年人群中的发生率较高,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加剧,脑梗死的发病率持续走高。患者发病后颅内缺血、缺氧严重,神经、细胞若长时间缺血、缺氧会软化、坏死,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2]。对于抢救成功的患者来说,也会存在多种后遗症,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脑梗死以药物治疗为主,常规治疗药物包括抗凝药物、解痉药物、改善微循环药物等等,常规治疗虽然能够改善患者病情,但治疗效果并不理想。
在多项研究中发现,联合降脂药物进行治疗能够更好的改善患者病情。辛伐他汀能够抑制HMG还原酶活性,达到降脂的作用。辛伐他汀在脑梗死患者中的使用率越来越高,其在进入体内后能够有效降低单核巨噬细胞的粘附、浸润能力,同时能够降低血管炎症反应。对于患者来说,发病后颅内氧化应激反应明显,而过于剧烈的氧化应激反应会刺激体内自由基释放,导致神经元细胞大量氧化、死亡,加重患者脑损伤以及脑死亡程度。而他汀类药物能够抑制平滑肌痉挛,同时能够调整血管内皮细胞上一氧化氮水平,进而能够改善患者机体状况,促进神经元重建。此外,辛伐他汀在进入体内后能够缓解血清中TNF-α水平,保持TNF-α水平稳定,进而能够抑制脑损伤加重。但在实际临床治疗中,针对辛伐他汀药物剂量需要合理把控,既要保证患者治疗效果,又要保证患者治疗安全。
本次研究中分别采用20mg、40mg两种剂量对患者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40mg剂量治疗后卒中情况改善程度更高,且病情改善程度更好,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非常低,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此结果证明采用40mg剂量辛伐他汀治疗同样具备用药安全性,不会对患者机体造成损伤。因此可以认为,20mg、40mg辛伐他汀均可以对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但40mg剂量治疗效果更理想,且不会因为用药剂量增加引发严重不良反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剂量。
参考文献
[1] 白璐.两种剂量辛伐他汀对脑梗死的临床治疗效果及药理作用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15):82.
[2] 孔祥林.不同剂量辛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有效性及药理分析[J].中国处方药,2017,15(09):71-72.
作者简介:
殷海燕(1976-),女,上海,大专,主管药师,药学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