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底激光联合雷珠单抗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分析
2020-06-24沈强
沈 强
(重庆市江津区中心医院,重庆 402260)
研究为评价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采用眼底激光联合雷珠单抗治疗的成效,展开以下研究。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纳入我院接诊的158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患者的收治时间在2015.6-2018.6期间,在奇偶法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9例,分别采用眼底激光治疗、眼底激光联合雷珠单抗治疗。
对照组,男性与女性患者分别为38例和41例;患者的年龄范围在42岁至82岁,平均年龄是(48.49±4.39)岁。
观察组,男性与女性患者分别为40例和39例;患者的年龄范围在44岁至83岁,平均年龄是(48.99±4.15)岁。
2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资料相比,P>0.05无统计学意义。
纳入标准:确诊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患者知晓本次研究主题,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肿瘤患者;存在沟通障碍的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眼底激光治疗,采用治疗仪照射患者的视网膜,照射中保持光斑均匀,设置曝光时间为0.1秒至0.2秒,激光直径为200μm,治疗频率为每周一次,治疗时间为1个月[1]。
观察组采用眼底激光联合雷珠单抗治疗,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雷珠单抗治疗,方法:在玻璃体内注入0.5mg雷珠单抗,慢慢进行推注,时间控制在15秒之内,后使用棉签进行压迫[2]。
1.3 观察指标
观察2糖组尿病性视网膜膜病变患者水肿改善时间、视网膜厚度、渗出吸收时间和眼底出血吸收时间。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处理2 糖组尿病性视网膜膜病变患者数据资料,患者水肿改善时间、视网膜厚度、渗出吸收时间和眼底出血吸收时间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差异性采用t检验。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 果
观察组水肿改善时间、渗出吸收时间和眼底出血吸收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的视网膜厚度大于对照组,2组患者的水肿改善时间、视网膜厚度、渗出吸收时间和眼底出血吸收时间相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见表1),组间差异性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比较两组组尿病性视网膜膜病变患者数据资料 {±s}
表1 比较两组组尿病性视网膜膜病变患者数据资料 {±s}
组别 水肿改善时间(天) 视网膜厚度(μm) 渗出吸收时间(天) 眼底出血吸收时间(天)观察组(n=79) 4.12±0.51 283.41±21.41 11.79±1.41 3.14±1.51对照组(n=79) 5.35±1.23 216.56±20.33 15.61±1.22 5.24±1.62 T值 8.2103 20.1248 18.2098 8.4282 P值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3 讨 论
糖尿病是一种非传染性疾病,糖尿病具有多种慢性并发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当今世界青年人致盲的重要因素。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根据病程可以分为单纯型和增殖型[3]。
激光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安全性高,通过光凝效应代谢视网膜,降低耗氧量,以此减少患者的血管内皮生产因子,改善患者的血肿症状。但是,单独使用激光治疗会造成一定的损伤。雷珠单抗是血管生成抑制剂,能够提升视网膜障碍的通透性,更好的帮助患者缓解黄斑水肿的影响,且药效的持续时间较长,雷珠单抗治疗可以更好的对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产生抑制作用,改善患者的血管缺血情况,以此降低新生血管出现。
数据显示:观察组水肿改善时间、渗出吸收时间和眼底出血吸收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的视网膜厚度大于对照组,P<0.05说明:眼底激光联合雷珠单抗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可以更好的缩短患者的症状改善时间,改善患者视网膜厚度,治疗效果确切,具有临床使用价值。
综上所述,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采用眼底激光联合雷珠单抗治疗可以取得显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