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特质、师生关系困扰对中学教师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2020-06-24黎晓娜刘畅段朝辉
黎晓娜, 刘畅, 段朝辉
(1.陇东学院, 甘肃 庆阳 745000;2.华中师范大学, 湖北 武汉 430079;3.高级中学,山东 青岛 266000;4.人大附中, 广州 深圳 518116)
一、问题的提出
教师主观幸福感即教师群体依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评价[1]。对教师主观幸福感研究,不仅有益于教师自身的发展,也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对整个教育质量的提高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Diener认为,人格因素是教师主观幸福感的最可靠、最有力的预测指标之一[2]。有研究认为师生关系也是影响教师幸福感的重要因素,谭贤政曾提出“师生关系整合需要教师职业活动幸福感”[3]。教师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主要分为内外两类因素,内部因素有人格、心理健康程度、自我意识等,外部因素主要有各类人口统计学变量、生活事件、社会支持等。教师主观幸福感的研究有利于丰富积极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并为教师群体争取更多研究者的关注,有助于幸福感研究的理论构建,促进教师心理学的发展;对师生关系困扰与教师主观幸福感相关性的探究也为教师幸福感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视角。实践方面,有利于规划和创造中小学教师的幸福生活,幸福感高的教师会对工作和生活更为满意,因而行为上也更加积极与友好,这必然有助于社会发展。
(一)人口学变量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在人口学变量上,有关教师主观幸福感研究的结论并不一致。有研究者认为性别变量在教师主观幸福感上无显著性差异[4-5];也有研究者认为男女教师在幸福感得分上表现出统计学差异,男教师得分高于女教师[6-7];还有研究者认为女教师的生活满意度显著高于男教师。在年龄上,邱秀芳等人发现,教师的年龄越大,其幸福感越强,生活满意度越高。在收入上,她认为收入越高,主观幸福感得分越高[8];也有研究者提出收入对教师的幸福感并没有显著影响[9]。在婚姻方面,一种研究显示不同婚姻状况教师的主观幸福感不存在显著性差异[10];另一种研究显示未婚和已婚教师与离异教师在主观幸福感总分上存在显著性差异[11]。在地区差异上,有研究认为城市中小学教师的主观幸福感显著高于乡村中小学教师[12];有研究认为乡村男性教师的满意度高于城市男性教师,城乡女教师无显著性差异[13]。
(二)人格与教师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Costa和McCrae总结了人格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认为与其他因素相比,主观幸福感更依赖人格,教师由于人格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情绪体验和生活满意度。众多研究一致表明,主观幸福感与外倾性人格呈显著正相关,与神经质人格呈显著负相关[14]。杨光采用问卷调查法与个案访谈法对中小学教师进行研究发现:中小学教师人格特质、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社会支持是人格特征影响主观幸福感的中间变量[15]30。陈美荣等人以江西省的423名中学教师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作为研究工具对其进行调查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中学教师人格特征、教学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密切。人格特征中的精神质、情绪性、外倾性和教学效能感均能较好地预测教师的主观幸福感,教师人格特征可以通过个人教学效能感对主观幸福感产生影响[11]。
(三)师生关系与教师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从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有关师生关系的研究过程、范围和方法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深入和扩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研究视角经历了以“师”—“师生”—“生”为中心的转变;研究范围经历了单纯研究师生关系,到将师生关系与亲子关系、同伴关系等进行整合研究的拓展,但是这些拓展多是关注学生,以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的,几乎没有研究涉及师生关系对教师的影响,或教师的某些特征对师生关系的影响。吴晓艳对高校教师的人际关系困扰进行的相关实证性研究发现,高校教师人际关系困扰与主观幸福感存在负相关,主观幸福感能够直接预测人际关系,但师生关系困扰与教师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探寻[16]。
基于上述文献,本研究拟探讨承受着巨大的身心压力的初中和高中教师的幸福感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教师构建幸福生活提供可参考的依据和有效的途径;也有利于师生关系的和谐与相关研究,主要集中探讨中学教师人格特征、师生关系困扰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着重考察三者之间的相关性,以及中学教师人格特征中的自尊、外倾性和神经质与师生关系困扰对主观幸福感的预测作用。
二、研究设计
研究通过“问卷星”网络平台,向全国各地的中学教师发放网络调查问卷,并对有效数据进行整理与分析。
(一)研究对象
被试来源于全国27个省份的初中和高中教师,按东、中、西三个地区进行划分,东部149人,中部132人,西部36人,有效样本总数为317。其中男性被试109人,女性被试208人。高中教师199人,初中教师118人。被试的详细信息见表1。
表1 被试基本情况
(二)研究方法
研究采用幸福感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自尊量表、师生关系困扰量表对被试进行调查。
1.主观幸福感量表
Campbell编制的幸福感指数量表主要测查中学教师的主观幸福感,包含总体情感指数和生活满意度问卷两部分。所有项目均为7级评分,其中2、4、5、8为反向计分题,其余为正向计分。计算总分时将总体情感指数量表之平均得分与生活满意度量表的得分(权重为1.1)相加。该量表的Cronbach's a一致性系数为0.849[17]。
2.艾森克人格问卷
钱铭怡等人于2000年修订的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主要测查中学教师的人格特征。该量表共48个项目,其中四个分量表P、E、N、L各12个项目[18],本文选取E量表(外倾性)和N量表(神经质)进行研究。量表采用“是”或“否”两个选项作答,其中第7题为反向计分题,根据T分转换公式将原始分进行转换:T=50+10x(受测人的原始分-该人所在组的平均分数)/所在组的分数的标准差。该量表施测简便,E量表的重测信度为0.88,N量表的重测信度为0.80。
3.自尊量表
由Rosenberg编制的10项目单维自尊量表,采用李克特四级评分(1-4代表非常符合到很不符合),总分10~40分,得分越高代表自尊水平越高。该量表的Cronbach's a一致性系数为0.825[19]。
4.师生关系困扰量表
郑日昌等人编制的28题四维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分别是与人交谈、与人交往、待人接物和异性交往[20],本文选择其中的“与人交往”和“待人接物”两个维度。原问卷共28项题目,每项有“是”与“否”两个选项,选择“是”记1分,选择“否”记0分,满分为28分,得分越高,表明师生关系越消极。
三、研究结果
本研究主要进行人格特征、师生关系困扰与主观幸福感的人口学差异分析、变量之间相关分析及教师主观幸福感对人格特质、师生关系困扰的回归分析。
(一)人格特征、师生关系与主观幸福感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性分析
基于已有的文献综述,本研究重点研究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性别、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婚姻状态及不同收入等方面对教师人格、师生关系及教师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1.不同地区、学校、性别教师在人格、师生关系困扰与主观幸福感上的分析
对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性别的中学教师人格特征、师生关系困扰与主观幸福感进行差异分析,结果显示:在人口学变量方面,中学教师的人格特征、师生关系困扰与主观幸福感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2.不同年龄段教师在人格特征、师生关系困扰与主观幸福感上的方差分析
对不同年龄段中学教师的人格特征、师生关系困扰与主观幸福感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龄段的中学教师在神经质和自尊上存在显著差异(F(3,313)=2.88、6.87;p<0.05、0.01)(见表2)。进一步多重比较发现,在自尊与神经质上,20~30岁、31~40岁年龄段教师与51岁以上教师均存在差异,20~30岁与31~40岁教师的神经质得分均高于51岁以上教师,自尊水平则低于51岁以上教师,20~30岁教师的自尊水平也低于31~40岁和41~50岁教师,年龄越大的教师其自尊水平越高,51岁以上教师的自尊水平最高。
表2 不同年龄的教师在人格特征、师生关系困扰与主观幸福感上的方差分析(N=317)
注:*p< 0.05,**p < 0.01,下同
3.不同婚姻状况教师在人格特征、师生关系困扰与主观幸福感上的方差分析
对不同婚姻状况教师的人格特征、师生关系困扰与主观幸福感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见表3),不同婚姻状况的教师在自尊和总体情感指数上差异显著(F(2,314)=9.28、2.71;p<0.01、0.05),进一步多重比较发现(见表4),已婚教师的自尊水平与总体情感指数均好于未婚教师。
表3 不同婚姻状况的教师在人格特征、师生关系困扰与主观幸福感上的方差分析
表4 进一步多重检验结果
4.不同收入状况教师在人格特征、师生关系困扰与主观幸福感上的方差分析
对不同收入状况的中学教师在人格特征、师生关系困扰与主观幸福感上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见表5):不同收入状况的中学教师在自尊水平、师生关系困扰、总体幸福感指数、生活满意度与主观幸福感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F(4,312)= 4.77、2.96、3.77、2.74、2.87;p< 0.01、0.05、0.01、0.05、0.05)。进一步多重比较发现(见表6):收入为8 000~10 000元及10 000元以上教师的自尊高于其他收入水平教师的自尊,收入越高的教师其自尊水平越高,收入为10 000元以上教师的自尊水平最高;在总体情感指数、生活满意度与主观幸福感上,收入在2 000元以下的教师均显著低于其他收入水平的教师。
表5 不同收入的教师在人格特征、师生关系困扰与主观幸福感上的方差分析
表6 进一步多重检验结果
(二)人格特质、师生关系困扰及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分析
通过对中学教师的人格特征、师生关系困扰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分析可知,主观幸福感总分、生活满意度、总体情感指数与各项人格特征及师生关系困扰均呈显著性相关(p<0.01)。其中,教师人格特征中的外倾性与自尊水平同总体情感指数、生活满意度以及主观幸福感总分均呈极其显著的正相关;而神经质和师生关系困扰则与总体情感指数、生活满意度以及主观幸福感总分呈极显著的负相关(见表7)。
表7 人格特征、师生关系困扰与主观幸福感相关分析
(三)主观幸福感对人格特征、师生关系困扰的回归分析
为进一步探究人格特征与师生关系困扰对主观幸福感及各因子的预测力,本研究以人格特征中的外倾性、神经质、自尊以及师生关系困扰变量作为自变量,分别以主观幸福感总分、总体情感指数、生活满意度作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进入的标准是p<0.05,排除的标准是p ≥0.10。
总体情感指数对人格特征、师生关系困扰回归分析结果见表8。从表8可以看出,人格特征各因子和师生关系困扰变量均进入回归方程,其联合预测力达30%(F(4,312)=35.50,p <0.001),回归方程十分显著。
表8 总体情感指数对人格特征、师生关系困扰的回归分析
生活满意度对人格特征、师生关系困扰的回归分析结果见表9。从表9可以看出,人格特征各因子和师生关系困扰变量均进入回归方程,其联合预测力为13%(F(4,312)=12.71,p<0.001),回归方程十分显著。
表9 生活满意度对人格特征、师生关系困扰的回归分析
主观幸福感对人格特征、师生关系困扰的回归分析结果(见表10):人格特征各因子和师生关系困扰变量均进入回归方程,其联合预测力达26%(F(4,312)=28.27,p<0.001),回归方程极为显著。
表10 主观幸福感总分对人格特征、师生关系困扰的回归分析
四、讨论
本研究得出中学教师人格特征、自尊以及师生关系困扰变量都是教师主观幸福感的有效预测因子,结合已有文献进行讨论分析。
(一)人口学变量在人格特征、师生关系困扰与主观幸福感上的差异分析与讨论
本研究从学校类型、地区、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和收入情况六个方面进行差异性分析。其中,教师所在地区(分中、东、西三部分)、学校类型与性别这三个变量在人格特征、师生关系困扰与主观幸福感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年龄、婚姻状况和收入状况在各因变量的不同因子上存在差异。
在性别上的差异性分析结果与谢鞅等人的研究一致,这可能是因为当今男女越来越走向平等,女教师与男教师承担着一样的工作与责任,因此差异并不显著。在学校类型上的差异性分析则与肖少北、李玉美等人的研究相反,前人的研究多认为城市教师的主观幸福感高于乡村教师[12]。然而本研究却发现两者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城市教师收入高、学习培训机会多、知识理念更新快,但同时也面临着更大的生活压力和更高的外界要求;农村教师虽然收入不高,但是相应的消费也低,获得的学习培训机会可能不如城市教师多,但其压力也相对较小,所以二者差异不显著。
在年龄方面,中学教师在人格特征中的神经质和自尊上表现出显著性差异。40岁以下教师的神经质水平显著高于51岁以上教师,这是由于51岁以上教师已经有了较多的工作与生活经验,更为成熟稳重,善于自我控制,而刚刚步入社会的年轻教师则面临更多的挑战与压力,且经验不足,容易表现出焦虑、担忧的特质,再加上年轻气盛,情绪容易波动,自我控制力不如老教师强;在自尊水平上,30岁以下教师则显著低于30岁以上的中学教师,40岁以下教师也显著低于51岁以上教师,这是由于年龄较大的教师事业有成,故而价值感更高,而年轻教师成就较少,对自我价值的评定不高。
在婚姻状况方面,中学教师在人格特征中的自尊和总体情感指数上差异显著。其中已婚教师的自尊水平与总体情感指数均高于未婚教师,在主观幸福感总分上不同婚姻状况教师则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由此可知,婚姻状况主要影响教师的情感方面,已婚教师的社会支持系统比未婚教师更为完备,已婚教师在遭遇情感挫折时能够比未婚教师获得更有效的支持;在自尊水平上表现出差异的原因可能与年龄方面类似,已婚教师的年龄一般大于未婚教师,其工作基本稳定,婚姻、事业、生活都有了一定的成就,与未婚教师相比则自尊水平较高。此外,本研究中没有发现离异教师与其他婚姻状况教师的显著性差异,这可能由于本研究的被试中仅有6人是“离异教师”,样本较少,且缺乏一定代表性。
在收入方面,中学教师在自尊水平、师生关系困扰、总体幸福感指数、生活满意度与总体幸福感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收入为2 000元以下的教师在总体情感指数、生活满意度与主观幸福感上,均显著低于其他收入水平的教师,其他收入层次的教师之间在主观幸福感各因子上则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这与任正盼、王艳芝等人[7-9]的研究结果不完全一致。这说明收入的水平是相对的,它依赖于社会比较、分配偏差、收入与消费的搭配等。2 000元以下收入的教师属于收入水平极低的一组,其物质与精神生活满意度与其他收入水平上的教师差距较大,而其他各收入水平教师的收入与消费水平存在一定的匹配关系,因此未表现出显著性差异。在师生关系困扰上,2 000元以下收入的教师显著高于其他收入教师,这可能是由于2 000元以下的收入过低,使教师的基本需要都得不到满足,因而教师无心在师生关系这一更高的需要层次上花费精力;也可能因为教师认为工作所获得的回报过低,而不愿意在工作上付出更多,在学生身上投入自然也不多,导致师生关系困扰高于更高收入的教师。在自尊水平上,收入为8 000~10 000元及10 000元以上的教师显著高于其他收入水平的教师,这是由于通常情况下,收入与成就成正比,收入越高表明个体越成功,自我价值感越高,因此自我评价也越积极。8 000元以上为较高收入,说明其能力与价值也显著高于更低收入水平的个体,因此才能够获得如此高的回报,而其他各收入水平教师的自尊水平差异并不显著。
(二)人格特征、师生关系困扰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性分析与讨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三者之间均存在极显著的相关。通过对教师人格特征中的外倾性、神经质、自尊,与师生关系困扰作相关性分析发现,外倾性、神经质和自尊均与师生关系困扰呈显著性相关。其中,外倾性和自尊与师生关系困扰呈显著负相关;神经质与师生关系困扰呈显著正相关。也就是说教师的性格越外向、自我评价越积极,其师生关系困扰越少。这是因为外倾性得分高的教师善于与学生沟通、交流,对学生表现出热情、友好等开放的态度,使学生喜欢与教师相处,因而师生关系较好;自尊水平高的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中比较主动、自信,更容易赢得学生的尊重与信任,因而师生关系困扰较少;在神经质上得分越高的教师,其师生关系困扰则越严重,这是因为神经质得分高的教师常表现为郁郁寡欢、焦虑、担心等,容易有强烈的情绪反应,可能不被学生所喜欢,教师自己的主观体验也比较消极,因而师生关系困扰较大。
对教师人格特征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分析表明,人格特征中的外倾性、自尊与主观幸福感总分、总体情感指数、生活满意度均呈显著正相关;而神经质与主观幸福感总分、总体情感指数、生活满意度均呈显著负相关。众多研究表明外倾性与积极情感相联系,外向性得分高的人对奖励信息更加敏感,因而更快乐。Eysenck也曾指出“幸福可称之为稳定的外向性……幸福感中的积极情绪与易于社交的性格有关,这样的性格容易与他人自然和谐快乐地相处”。神经质个体与负性情绪反应敏感,与消极情感相联系,因而幸福感水平不高。在自尊方面,曾丽芬曾表示:低自尊的职校教师在职业倦怠得分上显著高于高自尊的教师,由于自尊水平低的教师易于被否定信息所影响,从而使得工作质量与效率低下,降低了主观幸福感[21]23。
师生关系困扰与主观幸福感总分、总体情感指数、生活满意度均呈显著负相关。说明师生关系越好,教师的主观幸福感越高。师生关系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一种特殊人际关系,影响教师的爱与归属需要和尊重需要的满足。在师生关系和谐的情况下,学生可能以教师为榜样,认同配合教师,师生之间相互沟通、关心,感情融洽,行为友好,课堂氛围良好,使得教师从内心中接纳学生,且心情愉悦,因而幸福感较高。再者,学生的发展与进步正体现了教师工作的价值,教师通过帮助学生成长,给予学生知识与快乐,而从中获得满足,这对教师来说是一种不断超越自我、最终达到自我实现的活动,满足了教师自我实现的需要,因而对教师的主观幸福感产生积极影响。
(三)人格特征、师生关系困扰与主观幸福感的回归分析与讨论
本研究以人格特征和师生关系困扰作为自变量,分别以主观幸福感总分、总体情感指数、生活满意度作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人格特征各因子(外倾性、神经质、自尊)和师生关系困扰对主观幸福感三个因变量均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其中人格特征和师生关系困扰对主观幸福感的预测力为26%,对总体情感指数的预测力为30%,对生活满意度的预测力为13%。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相一致[11]。Watson和Clark在研究中也指出,神经质对消极情感具有较高的气质敏感性,外倾性则对积极情感具有较高的敏感性,这两者都对主观幸福感起着气质性作用;自尊与外倾性和神经质一样是较为稳定的人格特征,表现为个体对自我评价和价值感,这直接影响了个体的自信与自尊,影响个体的情感与生活满意度;师生关系是教师与学生特定的待人接物风格所造就,因此某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通常情况下也是较恒定的,师生关系的好坏可以影响到教师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以及自我实现需要的满足,从而成为主观幸福感的预测变量[22]。
五、结论
1.年龄、婚姻状况和收入状况分别在各因变量的不同因子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从主观幸福感方面看,已婚和未婚教师在总体情感指数上存在显著性差异;收入状况在主观幸福感总分、总体情感指数和生活满意度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
2.人格特征各因子、师生关系困扰与主观幸福感均存在显著相关。
3.中学教师人格特征中的外倾性、神经质、自尊与师生关系困扰,是主观幸福感的有效预测指标,预测力为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