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然与实然:小学语文教师核心素养的调查与思考
2020-06-24刘璐王家云
刘璐,王家云
(淮北师范大学,安徽 淮北 235000)
进入21世纪信息化时代,人类处在学无止境且知识更新飞速的环境中,导致小学语文教师知识发展落后于时代的进步,培育出的人才滞后于社会需求,因此造成社会发展缓慢、人不能尽其用的“尴尬”场面。所以改变当前小学语文教师的知识结构,为小学语文教师制定合适的学习目标,提出符合当今时代发展的教师发展培养体系刻不容缓。2011年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语文、历史等学科课程标准,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正式公布,这标志着中国教育的核心素养时代开启。自此,以各门学科为基础的学科核心素养也逐渐形成。但核心素养是作为理论层面而提出的,如何落实到实践教学层面、教师自身需具备何种素养才能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素养现状如何、需要做出哪些改进等,这是需要重点探索的问题。
2018年1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就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提出意见,明确提出了“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质量,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的目标[1]。2018年7月24日,教育部发布我国首份《中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报告》,提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素质和水平提升”的意见[2]。通过以上文件可发现,构建教师核心素养是当前提升教师质量的关键,也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必不可少的途径,强教必先强师,强师才能育人,教师素质直接影响学生的素养提升[3]。
一、小学语文教师核心素养应然状态
2012年教育部制定了《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将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划分为三个维度、十三个领域,具体如表1所示。从表1可以发现,此《标准》存在有诸多不足之处,如该《标准》是基于教师群体能力而制定,忽视了每位教师学科能力的塑造;《标准》只强调教师未来的发展目标而忽视学生的发展,不关注学生的课程目标是否达成。因此,应以学生发展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基础对语文教师素养进行构建,既有利于帮助教师自身专业发展,也有利于教师帮助学生达成课程目标,最终培育全面发展的个体。
表1 小学教师专业标准
为了准确描述小学语文教师所需要的核心素养,以《标准》为基础,再参考美国教师教育学院协会和21世纪技能合作组织联合发布的《21世纪教育工作者的知识与技能》[4]以及欧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家和机构的观点,可将小学语文教师素养确定为:专业理念与师德包括职业认同与了解、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教学态度与行为、个人修养与行为;专业知识包括学生发展知识、语文学科知识、教育教学知识、通识性知识;专业能力包括语文教研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教学组织能力、交流合作能力、终身学习能力、教学评价能力、教学创新能力。共计15个核心要素点,以此为框架对教师进行调查。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以教育部颁布的《标准》为基础,参考美国、欧盟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教师素养的要求,以15个核心要素点对某市教师进行调查。
(一)研究对象
研究以网络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某市小学语文教师展开调查。调查内容围绕上述根据《标准》以及国外有关核心素养的观点总结出的15个核心素养要点进行,每个要点编制2-3个问题,要点覆盖范围相对较广,很大程度上可以看出当前小学语文教师具备的核心素养的现状。
(二)研究方法
以优秀硕士论文《小学语文教师对“核心素养”引领的课程改革认同研究》[5]54为参考,自编问卷《小学语文教师具备的核心素养现状调查表》进行调查,问卷问题编制时对同一个要点采取重复询问,目的是让教师更清楚自身的当前状况,降低对自身真实情况判断的偏差,对每一问题采取非常符合、较符合、不确定、较不符合、非常不符合五个级别的划分。例如在测试教师具备的学生发展知识要点时,采用矩阵单选题,标题为“你认为自己是否能完成以下任务?”,其中设定一题为“对于小学生成长过程中,您是否能够满足每位学生不同的发展需求,解答学生面临的困惑”,选项为非常难、比较难、一般、比较容易和非常容易,问卷采用随机抽样方式对某市小学语文教师发放问卷,共发放500份,有效问卷476份,有效率为95%。根据作答情况统计信度和效度,结果较好。
三、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实然表现
此次参与调查的教师部分为入职不久的青年教师,部分为年龄较大、资历丰富的年长教师,二者在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通过以上确定的15个小学语文教师核心素养要点,对比参照《标准》的三个维度,最终归结为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三个方面。
(一)专业理念与师德
在专业理念与师德方面,根据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内容,参照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划分维度,得出其在专业理念与师德方面包括职业认同与了解、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教学态度与行为、个人修养与行为四个要点,具体表现如图1。
由图1看出,当前小学语文教师在专业理念与师德方面的素养状况有以下表现:89.0%的教师认同小教职业;有明确、正确学生观者超过46.0%,但有超过53.0%的教师学生观模糊,这值得高度警惕;而有近六成的教师承认自己缺乏科学合理的教学观;86.0%的教师对自身的修养和行为持肯定态度。以上数据说明,第一,近年来,在立德树人全方位宣传、学习教育下,师德“一票否决”观念已深入人心,师德师风大为改观;随着教师新政策的颁发和小学教师待遇的不断提高,小学教师的职业认同感不断增强。第二,教师的学生观与学生的日常表现关系密切。参与调查的教师入职不久,且多在整体情况一般的学校任职,学生的鲜活表现、核心素养提升等长远发展尚未切实进驻教师的评价系统。第三,科学教学观是教师综合素质的至高体现。由于接受调查的教师都是年轻教师,教学经验和业绩一般,在教学规律的把握和运用上还不够自信。第四,虽然绝大多数教师对自身修为给予肯定,但综合前面三方面发现,师德修为与客观要求不无关系,而教师真正用于发展学生观和教学观上的修为严重不足,因此,教师自我修为评价有高估之嫌。
图1 小学语文教师在专业理念与师德方面中四个要点所占比例
(二)专业知识
专业知识是教师工作的力量,在此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内容为依据,以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划分维度为标准,将专业知识划分为语文学科知识、学生发展知识、教育教学知识、通识性知识四个要点,当前拥有状况如图2。
图2 小学语文教师在专业知识方面中四个要点所占比例
图2是对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知识方面的调查数据,可以看出,接近80.0%的教师都具备基础的语文学科知识。学科知识是学科素养形成的载体,是教师对知识的领会、理解和再认识,在当前提倡建立“学科素养为本”课堂教学的环境下,教师开始看重自身的学科知识的积累。超过67.0%的教师具备学生发展知识,教师具备学生发展知识是开展教学工作的逻辑起点,也是育人实践的前提[6]。当前无论是课程目标的制定还是课程内容的实施都强调“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标准》中也提出要尊重小学生权益,以小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小学生的主动性,致力于学生发展,所以教师拥有学生发展知识是教师专业发展应有之意,也是彰显立德树人的关键要旨。多于42.0%的教师缺乏教育教学知识的积累,教育教学知识是表征从事教师专业的人所必不可少的知识,是评价专业教师的首要参考标准,但鉴于接受调查的教师部分为新入职教师,且当前学校缺乏对教师教学知识的考查,导致新手教师自身缺乏教学经验和教学知识的积累和学习,这也说明当前多数教师与专业教师之间存在一定差距,需提高对教育教学知识的学习与积累。近八成的教师对通识性知识了解不足,这值得当前教师严重警醒,严肃对待。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没有将通识性知识作为重点监督对象,缺乏对通识性知识的重视程度;其次,开展小学教师教育的院校没有督促教师加强对通识性知识的积累,没有将通识性知识作为教授学生的重要内容;再次,小学没有将通识性知识作为评价重点;最后,教师个人低估通识性知识在自身专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三)专业能力
《标准》明确规定坚持能力为重,在参照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内容和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之下,对小学语文教师在能力方面应具备的素养规定为七个要点,即语文教研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教学组织能力、交流合作能力、终身学习能力、教学评价能力、教学创新能力,当前具备程度如表2。
表2 小学语文教师在专业能力七个要点所占比例 %
专业能力是从事该职业成功的关键。总体来看,当前小学语文教师各项能力处于中等水平,一半教师具备语文教研能力,而另外50.0%的教师缺乏语文教研能力;有超过60.0%的教师具备教学设计能力;53.0%的教师具备教学组织能力,但也有47.0%的教师缺乏教学组织能力;超过五成的教师不能进行合作交流;而55.0%的教师具备终身学习能力;高于72.1%的教师具备教学评价能力;近六成的教师不具备教学创新能力。通过以上数据可以归纳总结出以下几点:其一,教师在教研能力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优秀教师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研究成果较多且质量高;年轻教师缺乏教学经验,教学研究成果少且质量低。当前教研能力在学校中占据与教学同等重要的地位,国家也提倡教师在保障教学的前提下,需要增强自身的教研能力。其二,教学设计能力是教师必备的能力素质,调查中的教师超过60.0%具备良好的教学设计能力,这一方面得益于职前教育中注重对师范生教学设计的培训,注重同学之间的互动,共享学习经验,另一方面得益于新教师善于自我反思和虚心向比自己能力强的教师学习。其三,教学组织能力是教师掌控课堂进度的基本能力之一,对于学习内容科学、合理地进行组织,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出发进行传授是具有教学组织能力的体现。调查发现教师教学组织能力存在较大差异,因为教学组织能力与教师教学经验密切相关,参与调查的对象既包括部分新手教师也包括年长教师,新手教师教学经验不足,缺乏课堂组织能力,年长教师教学经验丰富,在教学组织能力中更胜一筹。此外新手教师缺少系统的对问题的认识、思考和处理方式,而年长教师能够系统地分析问题、批判性地判断问题并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二者之间存在高阶思维与低阶思维差别,也导致教师教学组织能力有悬殊。其四,通过对调查结果整理发现,无论是新入职教师还是年长教师,都缺少对交流合作的重视,在欧盟通用教师核心素养中提到与他人合作素养的重要性,教师只有通过与同事相互协作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7]。而此次调查得出当前教师交流合作能力的现状是该能力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需要教师在今后的工作中着重改进。其五,教师的终身学习能力当前处于较高水平,在《标准》中的基本理念方面也明确要求教师要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做终身学习的典范。拥有终身学习能力不仅是教师今后重点发展的能力,更是社会中每一个人都要具备的能力,只有具有终身学习意识,才能获取超越自身的知识,具有高水平的终身学习能力是践行学无止境的良好示范者。其六,具备教学评价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师的基础性能力,当前教师具有良好的教学评价能力取决于国家政策的大力实施,要求教师减少终结性评价的使用,实施多元化评价方式,注重评价的多维性,使教师清楚语文学科作为一门传承文化的学科,简单运用终结性评价是错误的评价方式,还要求学校注重教师入职前接受良好的教学培训,培训从真实的日常学习中观察学生的表现并给予客观评价,真正实现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其七,学习创新、实践创新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师的重要素养,教师创新能力的高低与学生创新能力之间呈正比关系,没有教师教育教学上的持续创新,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就很难发展起来[8]。由于二孩政策的放开,招生规模也逐步扩大,教师教学压力愈来愈大,很多时候不得不将更多精力用于家长沟通及处理日常事务中,导致教师教学创新意识淡薄,创新能力不足。
四、启示与建议
通过调查发现,当前小学语文教师职业认同感较高,教师已具备正确的从教态度,时刻将立德树人作为自己的使命。教师具备基础的学科知识是教师从教的关键,也是形成学科素养的主要内容,面对国家提出的加大力度培育各学科素养,小学语文教师始终在践行路上。小学生发展需要教师与家长共同努力,而教师更为重要,因此当前教师应具备学生发展知识,以便做学生成长成才之引导者。教师具有终身学习能力会影响无数名学生,也是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一环,当前小学语文教师达到了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具备终身学习能力。科学的教学评价影响学生一生,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应拥有教学评价能力。可以说,当前小学语文教师各方面都向良好态势发展,但发展的背后也存在诸多不足,如缺乏正确的教学观、对自身素养定位过高、通识性知识掌握不足、创新意识差导致创新能力弱、合作交流能力水平低等。针对以上不足提出如下建议。
(一)积累教育教学知识,培育正确的教学观
教育教学知识是教师专业发展不可或缺的基本素养,语文学科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学科,因此教师只有合理运用科学的教育教学知识,才能将不断发展的语文知识和语文学科能力传授给持续发展中的学生。小学语文教师作为与学生日常接触最多的教师,尤其大部分语文教师都担任班主任角色的情况下,最需具备教师教学知识。教师可以通过向优秀教师学习,让优秀教师将其认为有价值的知识传授给自己;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学习,信息化时代,“互联网+”的盛行使得教师可以有宽广的途径学习不同学校、不同教师的教学经验,从而转化为自身知识;教师要坚持阅读强力支撑教学的教育理论和语言文学的重要著作,阅读历史、哲学、文化等各个领域的书刊,加强教育教学知识的积累[9]。当然拥有知识是远远不够的,重点是能够运用,只有高效地运用教育教学知识,才能取得非一般的教学效果[10]。具备充足的教育教学知识之时,才是形成正确教学认识之日,最终培育出正确的教学态度和行为。
(二)提高对通识性知识的重视
通识性知识是教师必备的基础性知识,是为更好开展教育工作具备的普通文化知识,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全面成长和教师专业发展,是一种具有背景性、根基性的知识。教育作为社会的一个子系统,与社会中其他系统如政治、经济、文化等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教育受文化的影响至远至久,而文化也需要依靠教育来传播和继承”,“教育具有选择文化、传播文化、创造文化的功能”[11]35。综上来看,教师不仅仅是文化的产物,更是历史文化的传递者、主流文化的代表者和新文化的创造者[12]。语文学科作为传承文化、发扬文化的主流科目,更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在原有文化知识的基础上积累广博的通识性知识,这是小学语文教师素养的必然要求,也是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的重要途径。
同时,各行政部门以及各学校也要各负其责,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通识性知识的丰富程度作为监督教师专业发展与素养的重要内容,了解通识性知识对于教师素养养成的重要性;开展小学教师教育的院校要从一而终地对小学教师进行通识性知识的传授,因为通识性知识的积累是专业知识掌握的前提;小学要将通识性知识的掌握程度作为教师岗位职责和考核评价的重要标准。只有外在制度的约束,教师自身才能提高重视度,主动提升对通识性知识的掌握水平。
(三)增强创新意识,提高教学创新能力
增强创新意识是当前语文教师提高创新能力的先决条件。有什么样的思想就会指导产生什么样的教学行为,教师因此要重视每一次的教育教学活动,将每一次的教育教学当成创新设计过程,改变传统的课堂就是知识传授和知识再现的教学观念。语文学科有别于其他学科,有其特殊性,是一门既需要对传统文化继承发扬又需要对当前主流文化吸收的学科,同时也是来源于生活归于生活的学科。小学阶段是培养文化情怀、提升生活格调的关键阶段,所以更加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先提高自身的创新意识,增强自己的创新能力,创造出合理的、恰当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接受优秀的传统文化、提升自己的生活格调,不仅需要教师具备充足的各方面知识,也需要教师多接触新鲜事物,开放思想,勇于实践。
(四)教师互帮互助,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
教师学习共同体是教师基于共同的目标和兴趣而自发组织的,旨在通过合作、对话和分享性活动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团体,它是由学习者(即教师)及其助学者(教育专家、学校领导等)共同构成的[13]。成立教师学习共同体是培育教师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教师应走出单打独斗的“象牙塔”,注重跨学科合作、跨校合作以及跨国合作,这既是当前教学发展主流,也是个人成功的保障。布伯认为,每个人都处在两种关系世界中:“它”之世界和“你”之世界,其中“它”之世界是“为我所用的世界”,表现出的是一种单方占有、利用榨取的关系,而“你”之世界则是“我们与之相遇的世界”,表现出的是一种亲密无间、彼此尊重、相互自在的关系[14]91。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建立是遵循“你之世界”的真谛,也是教师彼此提高的恰当方式,建立教师学习共同体需要教师自身加强合作意识,学会分享和交流,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为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在这个过程中,每位教师都会有所进步,收获更多的知识,达成个人独立不能实现的目标,因此成立教师学习共同体对于每位教师的成长都有促进作用[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