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免疫指标检测在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的作用
2020-06-24黄英
黄 英
(海门市中医院检验科,江苏 海门 226100)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免疫系统疾病[1],在临床中比较常见,该病的患病率比较高且不分年龄。目前,该疾病发病的原因和机制尚未明确,但患病初期患者多出现滑膜组织炎症,中期发展为关节软骨及骨质损坏,后期关节可能发生严重畸变,严重的可能会出现残疾、生活情况不能自理等情况。因此,早期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是延缓类风湿性关节炎发展、预防病变更严重的关键。本文就免疫指标检测在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中的作用、效果进行比较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我院收治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抽取58例作为实验组,其中男性为20例,女性为38例,患者的年龄一般为21-64岁,其平均年龄为(37.63±4.48)岁。随机从我院体检过的健康人群中抽取58名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23名,女性35名,患者的年龄范围为17-66岁,其平均年龄为(36.93±5.27)岁。两组人员的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故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在进行检查的前一天,要求所有的研究对象禁食,在检查当日早晨抽取所有研究对象的静脉血5ml,放置于真空管中静置、离心,并取血清放置于4℃环境中保存作为备用。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其免疫球蛋白IgG、IgA、IgM以及CRP,同时采用魏氏ESR测定法检测ESR。
1.3 观察指标
检测其免疫球蛋白IgG、IgA、IgM、CRP以及ESR等各项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对本次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百分率(%)和平均值±标准差()分别表示计数数据、计量数据,t值和x2进行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表1 两组研究对象IgG、IgA、IgM、CRP、ESR水平对比(%)
根本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免疫球蛋白IgG、IgA、IgM、CRP以及ESR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如下表1所示:
3 讨 论
据我国科学研究显示,免疫球蛋白既是免疫学检测中的一项重要指标,又是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2]。本次研究检测的指标主要为IgG、IgA、IgM、C反应蛋白(CRP)以及红细胞沉降率(ESR)。其中,IgA是预防局部感染的主要物质,广泛分布于黏膜防御系统中;IgM的杀菌作用十分强大,由初次体液免疫应答产生;而IgG是一种诊断病毒的免疫物质,不仅能够调理吞噬细胞,还能中和游离外毒素。所以,当机体产生病变时,免疫系统自身能够识别外来物质,并对其进行攻击、清除,从而导致身体出现的异常炎症反应[3]。在各种免疫蛋白中,CRP属于非特异性的急性免疫蛋白,多在机体产生创伤后出现剧烈反应,且其反应维持的时间与机体损伤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所以,在医护人员应该对患者CRP水平进行严密监测,以便能及时了解其的炎症状况。
在就诊时,对患者是否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进行及时的判断尤为重要。ESR是在一定条件之下红细胞的沉降速度,在进行类风湿性关节炎疾病诊断时可作为诊断指标和参考依据。在正常情况之下,ESR的波动范围较为狭窄,因此,当机体出现病变时,红细胞沉降速度会明显加快,且原因可能与患者性别、疾病产生部位、手术时间等有关。所以,ESR的测定可作为疾病诊断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突破口。本次研究将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及健康人群血清免疫指标进行检测和对比,结果显示实验组免疫球蛋白IgG、IgA、IgM、C反应蛋白CRP以及红细胞沉降率ESR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有关科研人员在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进行免疫指标检测时发现,其IgG、IgA、IgM、CRP以及ESR与健康人员相比较高,与本次研究结果相符合。
综上所述,免疫指标检测不仅能够有效地对风湿性关节炎进行诊断,还能及时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控制与治疗,为患者的健康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