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特教中职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
2020-06-23安鑫
安鑫
[摘 要] 教育的最终目标在于学生知识的丰富和品质的培养。国家发展,需众人合力。“少年强则国强”,每一个少年的政治思想意识将会影响到对国家的作用发挥。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思政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但是,从过去的教学成果来看,特教中职的思政课程的开展依然浮于表面,想要通过思政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还是应该实现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转变,实现对学生的思政教育可以融入每一个学科、每一个环节。
[關 键 词] 特教中职;思政课程;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42-0206-02
伴随着教育地位的提升,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寻找一种更加高效的教学模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是教师关注的重点。在对学生展开知识教学的同时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对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道德品质是一个人的基本素养,关系着国家的形象和国家的未来。所以,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变得更加重要。比如特教中职教育阶段,学生正处于一个懵懂期,再加上学生群体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如果此时不对他们的思想政治意识进行匡正的话,一旦他们存在思想意识的误区,将会对他们的一生产生非常严重的影响,以后进行“三观”再塑会非常困难。所以,在这一阶段加大对学生的思政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如今思政教育方面提出了由“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转变,这一改革的顺利推进,有利于实现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再提升。本文聚焦于在特教中职教学中实现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改革转变,致力于让学生受到更高水平的思政教育。
一、特教中职教育中“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关系
思政课程想必每一个教师和学生都不陌生,也就是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而课程思政就是指除这一门专业学科之外,所有的课程强调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每一个学科、每一个教学环节。思政教育本就不应该局限于某一个固定学科,因为人的思想品质的培养受周围人物的影响,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每一门学科在教学时应该做到思想上的教育和理论实践的教育同步进行,教书和育人并重。这样才能构建一个更加完善的教育体系,正确处理思与智的关系。而在特教中职教育中,学生将要面临的职业取向如果没有足够的思想准备,那么必然会遇到一些思想上的问题,例如退缩、迷茫,对自己的职业产生误解等,这些都是特教中职的学生在未来极可能遇到的事情。而在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学生无时无刻不在接受着良好思想的引导,久而久之,学生也会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工作过程中才能够有足够的能力对自己突发的一些负面思想进行有效引导。因此,在特教中职教育中,思政课相较而言往往也更为重要。而谈及“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关系,本文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一)在特教中职中“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主次关系
在很多教师看来,思政课程是对进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学科,所以认为思想政治课堂是学生接受此类教育的主战场,在思政课堂会对相关理论知识重点教学分析论证。在其他课堂,课程思政的开展认为是多此一举,没有实际意义。其实,从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发挥的作用来看,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是一个相辅相成的关系。思政课程是对学生展开的系统教育,但是抽象的理论学生总是很难接受。而在其他课堂,课堂思政的开展让思想政治教育更加贴近生活,真实可感,是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化和巩固。思政课程为主,课程思政为辅,“双管”齐下才能实现思政教育的理想状态。在这样的教育方式下,特教中职的思政教育往往也可以取得更大的进展。
(二)“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内容关系
思政课程是专业系统的思政教育,更加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尤其是在特教中职教育中,这样的思政课程更倾向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社会,这样的思政教育往往具有系统性、针对性等特点。而课程思政虽然也是对学生思想政治的教育,但是它更加零碎,更加深入,更倾向于在潜移默化中对特教中职的学生进行引导,具有潜在性、渗透性等特点,与前者在教育方法上有明显区别。而渗入课堂的时机则由教师酌情选择,是以其他学科为背景开展的思政教育。因为学科教师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培训,所以在授课过程中的系统性、专业性可能有所不足。因此,从内容上看,课程思政是从思政课程中学习到的知识点的提取,思政课程的内容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依据,二者之间相互补充,效果也必将更如人意。
(三)“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思想政治实践关系
思想政治教育结果体现在每一个个体思想政治意识的表达上。这个表达的过程也就是思想政治的实践。政治思想实践体现在两个环节:一是教师对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理论的教授,是知识的输出过程;二是学生对所学的思想政治知识意识的表达过程。也就是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具备怎样的意识,拥有什么水平的思想。思政课程课堂教学是对学生思想上的政治教育,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学习、理解马克思主义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融入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明白做人的原则和道理。课程思政是在教学过程中保证完成本学科教学要求的基础上渗透思政教育,也是在课堂上考查每一个学生的思想政治意识,强化学生的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职业能力等。课程思政模式下对于课堂上思政教育渗透的时机由教师确定。两种模式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应该是相互联系的,只有合理安排两种思政教育的内容和实践时间,才能够相互促进,达到最理想的教育效果。
二、特教中职教育中“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改革的意义
传统教学模式之下只有专门对学生展开思想政治教育,非常的专业系统但是却容易过于重视理论教学,而针对特教中职学生,这样的教育往往给人一种“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感觉,效果不好不坏,关键取决于学生如何接受,课程的教育“能力”会略低。对学生而言,更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是日常教育,而非仅有一门学科的专项教育。理论化的教学让学生思想的转变难以真正实现,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也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这也让特教中职的学生对思政政治教育表示无感,在现实中,正确思想的成功树立稍显困难。而当课程思政模式提出了以后,思政教育融入非专业学科,更加普遍,也更加有效。首先,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转变能够让每一个教师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能够有丰富自身知识,提高以身作则的意识。其次,能够让学生在不同的学科中接受到思想政治教育,从以往的“专业化思想教育”中脱离出来,而这样的思想教育也给人一种感觉:生活中每一个点似乎都在“催促”着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认识。如此,学生正確政治思想的树立在这样的教育上往往也可以尽快提上日程,效果更为明显,能够对学生“三观”的塑造起到更加强有力的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自尊心、荣誉感,让学生拥有正确的思想意识。
三、特教中职教育中“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策略
(一)增加教师培训,转变教师意识
“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转变从教师这一个群体来说就是由原来的一个学科教师参与思政教育转变为所有学科教师参与思政教育。在这个转化的过程中,很多教师是拒绝把思政教育融入自己的课堂里的,或者是他们不知道应该如何在自己曾经固定的教学模式之中融入思政教育。所以,想要彻底实现这一转变,应该从教师培训入手,让更多的非专业教师能有思政教育的意识,掌握思政教育的路径方法。学校可以定期组织教师参加一些培训,由经验丰富的教师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然后由其他学科教师说出自己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教育的问题。当然,培训教师也可以由专门的思政课程教师开展,这样更具专业性,让其他学科教师在教学时也能够更加自信,更有逻辑,更有条理。在这样的基础上,课程思政的开展更为顺利,特教中职学生所受到的思想政治教育逐步渗入日常的生活与学习中,最终达到高效开展思想教育的目的。
(二)课堂强调,转变学生意识
课程思政模式下,对教师思政教育内容的引入很多学生依然不以为然,他们并不知道这是教学模式的一个转变,仅仅当作教师专业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小插曲,不会深思,教育的效果也不理想。所以,在课堂教学时对引入的思政教育的内容,教师需要重点强调此处的引入意味着什么,在思政课程哪一部分有所体现。此外,在课堂中,教师也可以将这种“强调”隐藏性地加入某一句话或某一个故事中,例如在课堂中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时代精神教育、道德教育和社会责任教育,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课程中,在此基础上教师也可以在课程思政的开展过程中加入一些针对性内容,例如播放一些关于特教的视频或者展示一些特教中职学生的个人感想。在这样的“思想教育”中逐步渗入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这样有意无意的“强调”中让学生在接受特教中职教育的过程中能够尽快树立起科学的、先进的思想认知,为未来解决生活、工作中遇到的思想问题打下坚实基础。
总之,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转变是大势所趋,是提升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路径。然而,目前来看,这一改革刚刚起步,需要教师继续寻找能够切实实现转换的路径,帮助学生拥有正确的思想,重视思政教育,掌握学习方法。
参考文献:
[1]周晓静.课程德育:走向整合的学校道德教育[J].教育学术月刊,2009(2).
[2]高德毅,宗爱东.课程思政:有效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选择[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1).
[3]王亚新.从高校“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研究[J].文理导航(上旬),2018(8).
◎编辑 常超波